摘要:民间文学是有立体性的,它与作家的纯文学不同,不是单纯的语言艺术,而是一种实用艺术、带有综合性的讲唱艺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和生态环境都是立体的,是活在人民生活中的活的文学。关于民间文学的立体性问题,请参阅拙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民间文学是有立体性的,它与作家的纯文学不同,不是单纯的语言艺术,而是一种实用艺术、带有综合性的讲唱艺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和生态环境都是立体的,是活在人民生活中的活的文学。关于民间文学的立体性问题,请参阅拙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一章第四节和第九章“描写研究”部分。民间文学的这种立体性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的调查搜集和研究工作都要进行立体描写。不但要注意它的本文,而且要注意与本文有关的其他各种信息,如流传和创作情况、表演性以及它的实用功能等等。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虽然还未能概括出立体性的概念,但他已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作品社会功能的重要性,他说,作品在人民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比作品本文更为重要,调查神话故事要特别注意它们是怎样进入到生活中去的。[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和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我们的立体描写研究当然比这些要求还要更全面得多,不但要注意作品的社会功能,而且要注意立体性特征的其他各个方面,诸如这一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修改不断完善的,在流传中是如何变异的,歌手、故事家、艺人是如何修改又为何要如此修改的?他们在讲唱中是如何表演的,其表情动作如何?有无伴奏,有无音乐曲调或舞蹈,或是否配合着一定的劳动动作、游戏娱乐形式或礼仪行为等等。
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工作手册中,规定除记录本文外,还要记述与作品有关的情况(如流传情况、风俗习惯、表情动作、音乐舞蹈、社会功能等等),正是从民间文学的这种立体性特点出发而提出的。所以作品的注释说明、附记与作品本文同样重要。今年春天来广东进行联合调查的澳大利亚民俗学家戴维说,他曾在美国各学术单位走访两个多月,了解世界民俗学的研究情况,他认为中国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概立体描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吧!他对立体描写特别感兴趣。因为国外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集大多并无立体描写,有人偶尔进行一些记述,也较简略,缺少具体描写,并且多为自发进行,未成为一种工作规范。因此,我们今天自觉地进行作品的立体描写,就使我们的民间文学调查提高到了科学研究的先进水平,这种描写研究的成果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对于艺术欣赏和科学研究都更为有利。
过去对作品的立体描写注意不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我曾写了一篇《重视歌谣的注释说明》的短文,在《民间文学》1964年第3期发表,为了引起人们注意,编辑部还特别加了一个不短的“编者按”。但在当时的形势之下,此问题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最近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提出重点研究文艺民俗,这就更加重视对民间文学的立体描写研究了,我以为这是非常好的,确实很有必要,它将使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都大大前进一步,也开拓了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艺民俗学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我愿意抛砖引玉,将有关笑话的民俗就我所掌握的资料,作一粗浅的记述和介绍。因条件所限,这些第二手的资料大多比较简略,与立体描写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立体描写最好是第一手的现场记述,在民间文学调查时就注意对有关文艺民俗与流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详细记录。记得1960年在西藏采风时,我曾以阿古登巴的笑话为调查重点,在后藏拉孜、日喀则等地记录了好几十个阿登的笑话。当时我们骑着马从一个庄园到另一个庄园,虽然旅途劳累,但晚间听人们讲述阿古登巴笑话,往往到深夜也不困,青年男女们特别爱说,你一个我一个嘻嘻哈哈说个没完,人们笑阿登的巧智和农奴主的愚蠢,笑谈中发泄了对农奴制的不满与对巧妙斗争的钦佩。据说这位西藏的阿凡提——阿古登巴(意为登巴叔叔,简称阿登)是个真实的人物,他的家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我们曾在他们指引下追寻到他所居住的村庄,但他本人已在前些年去外地流浪,他的小房子当时还在。这是一个很矮小的耳房,门上了锁,屋内用具还有不少,都完好地保存着,说不定阿登哪一天回来,就可以随时使用。阿古登巴是全西藏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他活在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的好朋友、好师长,人们对他怀有非常亲切友好的感情。这类机智人物是怎样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的,对这些情况的调查研究还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课题。如今各民族机智人物已发现好几百个,像湖南、湖北几乎每个县都有,有的县还不止一个,广东省也发现不少,如劳动者型的喜剧人物关朝、亚阜、阿生,文人型喜剧人物荡狗六爹、陈鉴等等,此外还有巧女型、清官型、游侠型机智人物、喜剧人物,都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机智人物是怎样进入人民生活给人民带来欢乐的呢?他们的故事是怎样创作、流传的呢?与此有关的民俗又是如何的呢?总之,有关笑话乃至一切有关民歌、故事的风俗习惯,都是文艺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促进文艺民俗研究,我不顾鄙浅,特将古今中外有关讲笑话的民俗,作为引玉之砖,奉献给读者诸君,但愿更深入更详尽的立体描写研究成果不断地如山间清泉汩汩而出,愿文艺民俗学的鲜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不败。
一、笑话与民间娱乐
笑话是引人发笑的故事。在中国古代,“话”有故事的意思,评书评话艺人说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唐代李娃传故事又叫“一枝花话”,这“话”就是指故事,所以笑话也就是引人发笑的故事,其最大特点是喜剧性强。它往往很短小却很完整,包含着一个喜剧性矛盾,使人在哈哈大笑中受到教育,得到休息。人们在高兴时说笑话,在忧伤时也爱说笑话消遣取乐。会说笑话的“故事篓子”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般地说,不懂幽默的人往往不能得到人生的快乐,不会实现精神上的超越,生活中往往枯燥无味,困难重重而无法排解,对人对己都有害。人民群众都竭力避免这种境况,于是说笑话就成了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笑话是人类生命之树上的一种艳丽花朵和甜美果实,是人民群众进行娱乐消遣的一种有趣方式。在生活中的许多场合,只要一说起笑话,气氛就活跃轻松起来,人们心情愉快,十分舒畅,在热烈的嬉笑声中得到了很好的休息。除日常随处可讲的笑话以外,各国各民族还有许多讲笑话的有趣风俗。现在我们就来一次古今中外的游历,看看各种各样的笑话奇俗吧。
二、从俳优到行吟艺人
古代帝王大多有侏儒、俳优等丑角人物给他们说笑取乐。为了使俳优尽情说笑,甚至给予他们更多的言论自由(即所谓“言无邮”)。一些俳优也就在说笑中进行讽谏,使国王受到某种教训。《史记》所记春秋时代优孟谏楚王葬马即一个例子。西方帝王也有类似的喜剧演员。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大帝就常常与他们对话。因为两个喜剧演员庇拉德与巴蒂尔的竞争,罗马城里纷纷议论他们的口角摩擦,可见其影响之大。为此事奥古斯都大帝曾责备庇拉德,但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尊敬的皇帝,人民对我们感兴趣不是对你大有好处吗?如果人们对其他问题议论纷纷,矛盾重重,那么国家很快就要碰到危险了……”[法]让·诺安:《笑的历史》,果永毅、许崇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6页。
古罗马人喜爱看滑稽戏,其中充满了智慧的笑话。先是奴隶演员表演,后来罗马公民也戴上面具进行说笑舞蹈。公元前100年有位来自叙利亚的奴隶演员皮布里吕斯,编造了许多构思精巧、类似格言的笑话,在“对白滑稽剧”表演中很受欢迎。如“旅途中一位快乐的伴侣抵得上一辆车子”,“客气地拒绝近似于允诺……”等,这些机智对话是颇为吸引人的。
在宴会上、酒店里纵酒作乐时,讲各种笑话也成为一道别有风味的“菜肴”。古罗马盛行这种风俗,法国中世纪也如此。不但一般人,就是查理大帝也曾因在酒宴上说笑话而失言,酒醒后还感到难堪。行吟诗人有时也表演笑话,“列那狐的故事”就是由韵文演唱的,后来发展为系列的滑稽故事。此外行吟诗人们还演出讽刺那些“大腹便便而贪婪的资产者、虚荣而又愚蠢的骑士以及贪馋而又淫荡的神父”的韵文笑话,《埃斯蒂拉传奇》即其代表作品,其中充满一连串的误会与一语双关的文字游戏。埃斯蒂拉是一条狗的名字,傻瓜把夜间偷割白菜的小偷当成这条狗,同他进行对话,把神父吓得要死,连法衣也跑丢了,成了小偷的战利品。[法]让·诺安:《笑的历史》,果永毅、许崇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61—164页。此外,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的传奇也是民间游吟艺人的创作,他们的形象由巨人、猛将变为传奇式的喜剧人物。拉伯雷的《巨人传》正是在这些民间笑话创作基础上的再创作。这些都是专业说笑话的风俗。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笑的艺术不断发展,由宫廷到民间,有专门说笑话的艺人和演员。中国古代有俳优、侏儒、参军戏,到宋代又出现了说书曲艺中的一个门类——“说浑话”。说浑话即说笑话,有专业艺人在勾栏瓦舍进行演出,很吸引人,出现了一些著名演员。王灼《碧鸡漫志》记载:“熙丰、元祐间,兖州人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一个说笑话的艺人,从山东兖州说到首都河南开封,压倒群英,独步京城,足以说明其技艺之高与影响之大。
现代中外各民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不少说笑话的民俗。
三、新疆维吾尔族的“麦西莱甫”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话,意思是联欢聚会。这是新疆维吾尔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俗。每当节日喜庆或婚礼欢聚的场合,亲朋好友们都要前来参加“麦西莱甫”的文娱聚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饮酒聚餐,同时,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受人喜爱的还有一个项目:说笑话,尤其是说阿凡提笑话。大家说起来就没个完,津津乐道,越说越多。除大家说以外,还请专业半专业的专门善说笑话的艺人前来表演,往往即兴说笑,妙语连珠,如当代伊宁的艾萨木即一位很受欢迎的“当代阿凡提”。阿凡提故事之所以能不断创新,日益丰富,与“麦西莱甫”的集会民俗有很大关系。这是维吾尔族人民幽默、开朗的民族性格的一种突出表现。
四、丧礼中的笑话
朝鲜族故事研究家裴永镇有一次向我谈起丧礼中说笑话的民俗,很有特色。本来丧事是悲哀的,但过分悲哀对身心健康不利,要适当进行调节。
在朝鲜族丧礼中,规定在人死后要日夜守灵七天。三天丧仪之后,在守灵时,就可以说笑话、讲故事来打发时间,排除郁闷的心情。人死如灯灭,无法挽回。老年人归天更被看成一种自然现象,成为“白喜事”。悲哭三天之后,家属们的情绪逐渐转为平静,为了散散心而讲讲笑话,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大家把各种笑话拿出来大讲特讲,嘻嘻哈哈,十分热闹。一次丧礼就像是一场笑话故事汇讲传授班,这就使得新旧故事不断传承下来,形成了朝鲜人爱讲故事的传统。
五、西藏的新年笑话
在西藏,人们是很爱讲笑话的。在晚上聚会时讲,在走长路时也讲,有“说不完的故事”,还有更多的阿古登巴的笑话。记得1960年夏天我们在后藏拉孜县扎西岗农村听青年们讲阿古登巴故事,从下午一直讲到深夜,一个接一个,讲呀,笑呀,讲个没完。除日常讲笑话外,在喜庆节日人们更爱讲笑话,连小孩也是如此。
在新年活动中,喇嘛们戴着各种面具进行打鬼舞蹈表演,十分引人发噱。这时孩子们也在讲故事。《驴子和老虎》就是百讲不厌的笑话寓言。故事说:驴子大叫不停,老虎赶来相救,驴子说他是高兴而大声唱歌,老虎扫兴而走。有一天,驴子掉到河里,他大声呼唤老虎救命,老虎却以为驴子又高兴了,未加理会,于是可怜的驴子就这样淹死了。孩子们每听完一遍,都要哈哈大笑。此类笑话往往四处轮回演说,到处受到欢迎,孩子们看着笑话的滑稽表演动作,笑声此起彼伏。
六、广西瑶族的“笑酒”民俗
广西西部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的布努瑶有“笑酒”的习俗,据说至少已有了一千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是这样的:一个女婿不尊重岳父,岳父请他去饮酒,他在席间听到人们讲“羊骑狼”的笑话,类似的笑话还讲了不少,揭了女婿的老底儿,使他意识到自己应尊重老人,以后就改变了对岳父的态度。从此形成了一个风俗:饮酒时,总要说笑话、揭老底,进行影射式的批评游戏,成为一种开怀的娱乐,这就是“笑酒”民俗。有人更把笑话编成韵文来唱,叫“笑酒词”,流传得更加久远。有的笑酒词至今仍在传唱,在酒宴上引得大家笑声不绝,大笑不止。
七、保加利亚的讽刺幽默节
在保加利亚的工业城市加布罗沃,每两年举行一次“讽刺幽默节”,除集中上映各国的喜剧影片外,还举办笑话和滑稽故事汇讲,展出漫画、幽默照片,然后进行评奖。
在1985年的第七届“讽刺幽默节”上,“妙语马拉松”比赛和笑话比赛,持续了六个小时之久,妙语连珠,笑声阵阵,内容十分有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这个节日活动提供了不少经济资助,可见它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八、北也门嚼“咖特”的聚会
北也门最大的部落哈希德人,每天下午都要举行嚼“咖特”的聚会。“咖特”是生长在丘陵的灌木。人们把它的嫩叶摘下,放在口中慢慢咀嚼,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不少人嚼上了瘾,天天都要在一起嚼“咖特”,一面嚼着有刺激性的嫩叶,一面讲故事、说笑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这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
九、阿拉伯世界的斋月夜话
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北非国家,在结婚喜庆的日子和斋月的每一个夜晚,人们都要在一起说笑。“纳斯尔丁·霍加和他的小毛驴”特别受人欢迎。斋月的最后一个夜晚直到黎明之前,欢乐的人们挤满了小饭馆,吃糕点、聊天、讲笑话,十分有趣。
在埃及和利比亚,纳斯尔丁·霍加变成了头脑简单而风趣的农夫戈阿。他想把钉子钉在墙上,却把钉尖朝外钉帽向墙,他想,如果用手拍在钉尖上,那就太疼了。于是恍然大悟:“你看我真笨,这颗钉子本该用在对面墙上的。”
在利比亚,戈阿还讲了“国王的新衣”这个笑话,其情节酷似安徒生的名作。它可能是安徒生据以创作的原型,也可能是人们让风趣的戈阿讲了安徒生的童话,但不管怎样,都说明安徒生童话与口头笑话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十、黑人的仪礼笑话
在非洲黑人中,笑声更加纯朴而爽朗,甚至连丧礼活动都欢快而热烈。与笑话关系密切的礼仪甚多。
在刚果,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人们认为死亡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最初的悲伤过后,葬礼最终以兴高采烈的笑话结束。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死后哀哭三天,便可自由娱乐了。晚上的时间用来说笑话,讲寓言,唱歌。人们边喝棕榈酒边吃木薯面包、羊肉和猪肉,同时说说笑笑。聚会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每个人都争着讲说自己的新闻,大家尽情玩乐,安慰死者的家属,回顾死者的功德。如此的家庭聚会,气氛热烈和谐,确是对死者很好的纪念。
黑人的性格开朗活泼,这种民族性格是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他们见面之后就有一种亲如手足之感,在一起畅谈欢笑,和洽愉快。笑话成了友谊的纽带,在一起总是要说说笑笑。他们相信:为了生活幸福,还是群居为好。
十一、拉丁美洲的节庆笑话会
像非洲一样,中南美国家中,丧礼期间,亲戚朋友围坐一起守灵,通宵达旦地讲故事说笑话。特别是专门请来的职业故事家,说笑话既多又好,听讲的人常常笑得前仰后合。
墨西哥有个盛大节日——“诸圣瞻礼”节,又叫“死人节”。这一天,不管大人小孩,不管男的女的,都戴起各式各样的骷髅头的假面具,到处取乐。人们欢乐地聚集在咖啡馆里没完没了地闲聊,男人们聊得更欢,讲述各种幽默故事,有的令人拍案叫绝,有的则令人脸红。
十二、欧美的新笑话企业
意大利有个妇女叫玛丽亚,这可能是个化名,为的是像圣母玛丽亚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幸福。她经营一种卖哭卖笑的事业。人们需要时可以请她去哭、笑,每一场哭或每一场笑,收费都是几美元。
在美洲新民俗中,新的笑话活动层出不穷。除人们日常所说的小幽默、小笑话之外,还有专门演员进行幽默对话表演,他们往往即兴发挥,讥讽时事,进行娱乐。
1983年在华盛顿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广播电台WJOK,整天广播笑话和喜剧,常常令人听了捧腹不已,收听率很高,颇受听众欢迎。
巴西还有一个电话服务系统——“笑话台”,有专用号码,人们需要听笑话时,拨了这个号码就可以在电话中听到各种笑话。这是企业家布拉沃首创的,如今已在巴西300多个城市普遍使用,并在欧亚非一些城市推广。这个笑话台集中了世界各地500多种笑话的精华,译为英文,由著名滑稽演员录音,然后输入特制的电脑系统,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听到笑话,所以极受欢迎,这就使电话局的利润大增。向国外出口笑话成了获利甚多的行业,按1984年出口的进程估计,五年之后,国际笑话的出口额将会达到每年3000万美元参见《现代生活》1985年第9期。。
笑话作为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正在与当代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它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要,使人们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欢笑,这种甜蜜的事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网上笑话已遍地开花,形成了民间笑话的一个新品种。
十三、苏联的“亚美尼亚电台”与新笑话
亚美尼亚是苏联高加索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米高扬的故乡。这里的人民以善说笑话著称。因此苏联人就把各种关于时事政治的新笑话叫做“亚美尼亚新闻”。往往在讲笑话前先幽默地说:“亚美尼亚电台现在开始广播……”
冬季是莫斯科讲政治笑话的季节,当厚厚的阴沉沉的冬云开始长期笼罩莫斯科上空时,莫斯科人就聚集在朋友家里或咖啡馆里,围桌而坐,喝伏特加酒。频频干杯,从“为你”开始,直到“为我死后坟前那棵树”而互相致意。在这种传杯递盏的酒兴中,人们挖空心思,编排着简短的政治笑话,你来我往,哄堂大笑,把这作为一种思想交流的智力游戏。妇女们认为:“看男子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头脑。讲时事笑话是欣赏头脑转得快慢的比赛游戏。所以,能对新发生的事件作出迅速反应,能讲出漂亮而令人发笑的笑话的男子,才是最好的。”
高尔基曾说,“俄罗斯人是世界的演员”,人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是相当高的。许多时政笑话充满机智。当市场上买不到手纸和洋葱时,就编出了这样的幽默对话:
“现在对苏联来说,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手纸里包几个洋葱头。”
当60年代苏联粮食减产而要从外国进口粮食时,人们说:
“我们现在发明了一种新品种的小麦。”
“什么新品种?”
“把种子撒在这块地上,在那块地上长出粮食来。”
“真有这样神奇的小麦吗?”
“那还假得了,你看,在哈萨克播种小麦,却从美国和加拿大源源不断把小麦收了回来。”
当时苏联在哈萨克草原大规模开荒,表层黑土被狂风卷跑,引起“黑色风暴”,粮食大幅度减产,于是在笑话中就出现了这种新品种的“神奇小麦”。
当新闻广播中说苏联肉类蔬菜如何丰足而市场上却买不到时,有笑话说:
“有办法可以使冰箱中充满好吃的东西。”
“什么办法?”
“把收音机的插头直接插到冰箱上去。”
这些笑话构思巧妙,设想新奇,确是很巧妙的讽刺,喜剧性很强。
在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家,在街头巷尾、在车上、在家中、在咖啡馆里,都可以听到这类笑话,其中有的是对国家领导人的调侃,相当幽默,往往引起哄堂大笑。记得60年代一位波兰留学生曾对我说,他有一次在波兰火车上,乘客们一起说关于总理哥穆尔卡的笑话,可以说一两个小时,内容有友好的讽刺和批评,也有纯粹开玩笑的。
在德国,50年代说总统乌布利希的笑话是不行的。如今已发生了变化,人们讲讲有关政府的笑话是平常的事。东柏林的迪斯特尔餐馆是最受欢迎的“笑话餐馆”,在那里,政治性的,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笑话常常引起人们的欢笑和惊讶。
笑话表现了人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有的有深意,有的则纯粹是开玩笑的。但不管什么笑话,都是人们所需要的。从原始社会以来,笑话就以它的独特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在人民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些古老的笑话至今仍在流传,而新的笑话又不断产生,人们笑着送别旧事物,同时又在笑声中迎接新生活。笑话作为人民的良师益友将永远受到广泛的喜爱,人民的生活是离不开笑话的。(原载《广东民俗》1990年第2期)
来源:思想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