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志强55岁,在江苏一家小餐馆里做大厨,后厨里整天是翻滚的热油和刺鼻的油烟,但他图省事从不戴口罩,总觉得那玩意闷得慌。炒菜时火一大,锅里冒出的白烟直往嗓子里钻,熏得他眼睛酸涩、嗓子发干。中午忙得没空出去,随便舀几勺前一天的剩菜剩肉,凑合着当午饭。这样的高油高辣
王志强55岁,在江苏一家小餐馆里做大厨,后厨里整天是翻滚的热油和刺鼻的油烟,但他图省事从不戴口罩,总觉得那玩意闷得慌。炒菜时火一大,锅里冒出的白烟直往嗓子里钻,熏得他眼睛酸涩、嗓子发干。中午忙得没空出去,随便舀几勺前一天的剩菜剩肉,凑合着当午饭。这样的高油高辣在后厨几乎是家常便饭,他早已吃惯了。每天收工到家已是深夜,他又喜欢刷手机视频,常常一看就是凌晨,睡眠被拖得七零八落。在后厨呆久了,他整个人都带着一股呛鼻的油烟味,呼吸里也常有一股闷闷的感觉,但他从来没当回事,只觉得这是干厨子这一行的老毛病。
2020年3月18号晚上,王志强收工回家时天上下起了小雨,他嫌麻烦,没回去拿雨衣,骑着电动车一路冒雨回家。到家时全身已经湿透,草草冲了个热水澡便倒头就睡。凌晨两点左右,他忽然被一阵憋闷感憋醒,先是觉得嗓子里堵得慌,像有东西死死卡着,刚张嘴想喘气,喉咙里猛地一股痒意直冲上来,咳嗽一声接一声压不住。他咳得胸口发紧,像有股力气在肺里头反复顶撞,越是想忍住,反而咳得越厉害。他忍不住坐起身,每一下咳嗽都像从肺里扯出来的力气,把他弄得眼冒金星,喉咙里火辣辣的疼。他整个人蜷缩在床边,觉得胸腔一阵阵发胀,嗓子火辣辣得疼,连吸进的气都带着灼烧的感觉,一刀刀刮着喉咙,怎么也缓不过来。
熬过了这一夜,王志强几乎没怎么合眼,第二天一早,他去了药房买了点止咳药和消炎药,想着先压一压。吃了几天后,咳嗽似乎缓和了些,他也就没再放在心上,继续回到餐馆里干活。可日子一长,他发现自己咳嗽总是好不彻底。偶尔翻炒锅时,一股油烟呛进嗓子,咳嗽立刻接二连三冒出来,胸口跟着一阵发紧。平常和同事说几句话,喉咙里也会突然痒得厉害,忍不住咳上好几声。每次他都觉得嗓子里没清干净,总有股闷气堵在里面,越想忽略,偏偏越容易发作。就这样,咳嗽断断续续拖了下来。
4月5日,餐馆里来了好几桌客人,王志强正忙着翻锅,锅里的油冒出来的烟直往他脸上扑,刚吸进一口气,嗓子猛地痒得像被一把铁刷子狠狠刮过,剧烈的咳嗽瞬间窜出来。他本想忍一忍,可咳声越来越急,胸口像被锤子钝钝砸中,每一下咳都震得肋骨发麻,他的身子跟着一抽一抽,肩膀抖得厉害。气还没喘匀,咳嗽又连着冲出来,喉咙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疼得他直皱眉。他捂着胸口,咳得额头青筋爆起,脸憋得通红,眼角都充血了。身子被咳得发抖,腰都直不起来,整个人几乎趴到案台上,可咳嗽根本止不住,一阵接着一阵,喉咙像塞进了一团干棉花,越咳越堵,气根本进不来。
咳得最猛的一瞬,王志强只觉胸口猛地一阵撕裂般的绞痛,喉咙深处窜起一股腥甜,紧接着一口血直接喷了出来。那血又黏又热,带着铁锈味呛得他眼泪直冒。他愣了一下,手下意识捂住嘴,指缝里全是暗红的血丝。可血沫还是一口接一口冒出,咳声混着哽咽,嗓子像被火烧般灼痛,胸腔像被撕开一样,剧烈的绞痛让他脸色一下子惨白,眼神发直,双手抖得连锅铲都握不住。他想说话,可一张嘴就是断断续续的咳声和血沫溅出,嗓子里沙哑得发不出完整的音。呼吸越来越急促,胸口剧烈起伏,整个人的力气像被抽光。他意识到自己撑不下去了,让身边人扶着,立刻去了医院。
送到医院后,医生立即为王志强做了详细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至13.1×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达80%,C反应蛋白也上升到62mg/L,说明肺部炎症活动剧烈。痰液检查中未见结核杆菌,但可见大量脓性细胞成分。随后行胸部CT,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后段见一枚约9.1mm的实性结节,边界部分模糊,内部有轻度毛玻璃样改变,周围伴随条索状影,提示局部组织已有慢性炎症及纤维化改变。左肺下叶还可见两个细小结节,分别为0.3cm和0.4cm,形态规则,倾向良性。结合咳血、反复咳嗽以及影像学表现,医生最终给出的诊断是:双肺多发结节,考虑以炎症性结节为主,右肺上叶结节需重点随访。
医生看完片子后,给王志强开了消炎和止血的药物,并郑重地对他说:“你这个情况主要是肺里长了炎症性的结节,现在看还没有恶性的特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你在后厨里天天对着油烟,又抽烟喝酒,这些习惯对肺的伤害比你想象得要大。油烟和烟草里的刺激物会长期损伤气道黏膜,反复引起慢性炎症,久而久之就容易在肺里长出结节。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要是一直刺激下去,也有变坏的可能。你现在必须立刻戒烟,工作时尽量戴好口罩,保持厨房通风,平时饮食要清淡,多吃点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只有这样,肺结节才有可能慢慢消退,避免往严重的方向发展。”
出院后,王志强把医生的话记在心上,彻底把烟戒了,家里人也不让他再碰一口酒。餐馆的工作他没法一下子放下,但每天进厨房前都会戴上防护口罩,炒菜时尽量让同事帮忙爆炒,自己少接触油烟。家里的饮食全换成清淡口味,红烧肉、回锅肉换成了蒸鱼、炖汤,晚饭后他都会和妻子到小区里散步半小时。平时也坚持喝温水,早睡早起,不再熬夜。
王志强还听人说游泳能锻炼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有好处,就报了个附近泳馆的成人班。起初他下水还不太适应,呛了好几次水,但想到自己的肺结节,他咬牙坚持,每周都要抽三四次时间去练。家里人看他这样认真,也都支持他。两年来,他几乎没落下一次,哪怕工作再忙,下班也要挤时间去游几圈。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呼吸比以前顺畅了,爬楼不再气喘吁吁,精神头也好得多。定期复查时,医生也说他的肺功能比之前改善不少,右肺的结节也已经比之前小了一些,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2022年5月13日王志强在家休息,晚饭前他刚在餐桌前坐下,嗓子里突然涌出一阵痒意。起初只是轻微的几声咳,他没在意,喝了口水以为能压下去,没想到越咳越重。那股痒感像有硬刷子在喉咙深处反复刮擦,越压制越猛烈,咳嗽声一声比一声凶狠,从胸口深处硬生生地往外顶,把他咳得胸腔像要炸开。他的上身不受控制地弯下去,手死死按在胸口,脸憋得通红,眼睛鼓起,额头的青筋一根根暴出来。每一声咳都带着撕裂般的钝痛,震得肋骨发麻,上一轮的气还没缓过来,新的咳嗽又猛地冲出来。妻子伸手拍他的后背,他却越拍越咳,胸腔翻腾得像要爆开。
咳到最厉害时,他喉咙里猛地翻上一股腥甜,像有什么东西要冲破管道。他眼睛骤然瞪大,胸口一缩,紧接着一大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溅在桌子上,带着热气直往外冒。他愣住了,手掌颤抖着抹嘴,指缝里全是血丝,那血滚烫而黏稠,带着刺鼻的铁锈味。胸口绞痛得像刀子在里面乱割,他的手掌慌乱地捂住嘴,可血沫还是一口口涌出,断断续续喷在指缝里。他想张嘴说自己没事,可一开口就是血和气声,喉咙里火烧一样,像刀子在里面横着割。他的脸色迅速惨白,嘴唇青紫,双手撑在桌边,整个人都在抖,胸口剧烈起伏,呼吸乱成一团,仿佛肺里被堵得只剩一条细细的缝隙。
妻子惊慌地喊着他的名字,他却已经彻底支撑不住了。胸口起伏得越来越剧烈,呼吸急促到像要被彻底断掉,空气根本进不去肺,喉咙里还不断有血往外冒。他拼命张嘴大口吸气,却只发出嘶哑的喘息声,喉咙深处的血液不断倒灌,胸腔里咕噜作响。他的眼睛因为缺氧逐渐涣散,瞳孔扩大,整张脸青白交替,嘴唇紫黑。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呼吸突然断断续续,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他双手胡乱抓向桌面,指尖发白,身体拼命挣扎,可下一秒整个人猛地往后一仰,重重摔倒在地,四肢抽动了一下便彻底瘫软。嘴角溢出的鲜血不断冒泡,呼吸越来越微弱,像随时都要完全停掉。妻子扑过去抱着他,吓得浑身发抖,眼看着他彻底失去意识,慌乱中急忙拨打了120。
送到医院后,医生立刻为王志强做了全面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至11.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肿瘤标志物检测中,CEA达到18.7ng/mL,CYFRA21-1升至7.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胸部CT结果更让人揪心,右肺上叶发现一枚约4.5×3.8cm的实性肿块,边缘呈毛刺状,伴有胸膜牵拉征和周围卫星灶,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不均,部分区域密度减低。进一步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非小细胞肺癌,倾向鳞癌,免疫组化CK5/6(+),p40(+),TTF-1(-)。医生沉重地告诉家属,王志强已确诊为右上肺鳞癌,且结合影像学表现,很可能已经进入晚期。
听到这个消息,王志强的妻子眼睛哭得通红,整个人靠在墙上,哽咽着冲着医生喊:“怎么会是肺癌?他两年前查出过结节,不是说良性的吗?每半年都去复查,片子上都写着结节缩小,边界清晰,连肿瘤标志物都正常!他戒了烟,厨房也注意了,天天清淡饮食,还坚持游泳,哪一步没做到?为什么还会突然咳血,检查就是晚期了?”她声音越来越高,眼泪不断落下,揪着报告纸颤抖着说,“是不是检查漏了什么?是不是哪里疏忽了?他明明把自己管得那么严,为啥还是得了这种病!”
医生听完家属的质问,心里同样翻江倒海。他回到办公室,把王志强所有的病历资料一份份调出来,从三年前初次发现肺结节的CT影像,到后续每一次复查的报告,再到血液化验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全部仔仔细细重新审阅。片子上的结节大小一直稳定在9mm左右,边界清楚,没有毛刺,也没有新出现的可疑影,CEA和CYFRA21-1等指标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病程记录中还详细写着他戒烟戒酒、改善饮食、坚持运动,生活方式几乎堪称标准。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度配合、几乎没有风险点的患者,如今却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医生皱紧眉头,长时间盯着屏幕,心里涌起强烈的不解:所有指标都正常,却还是走到了最坏的结局,这病例根本说不通。
医生带着病例回到病房,坐在王志强床边,语气放缓:“你平时在后厨干活时,后来是不是一直戴着口罩?有没有偷着抽烟?”王志强虚弱地摇头,声音沙哑:“我早就戒了,炒菜也戴防护,能少碰油烟就少碰。”医生又问:“有没有经常淋雨受寒?或者吃过什么可疑的东西,比如腌制、烧焦的食物?”王志强皱着眉,思索片刻,缓缓摇头:“我都注意着,连烧烤都不吃了。”医生继续追问游泳的细节:“你这两年游泳时,有没有觉得水质不干净或者呛过水?”王志强努力回忆,轻声说:“都是正规的泳馆,水消毒很严格,没出过事。”
医生合上病例本,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心里愈发沉重。他很清楚,任何疾病都不会凭空发生,癌症更不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王志强这样的病人,几乎把教科书上的预防措施都做到位了,却依旧从良性结节走到了晚期肺癌。如果连他都挡不住病情恶化,那些依从性差、生活习惯更糟糕的患者,岂不是更没有希望?这个念头让医生心头发凉。他盯着手里的片子和检测数据,越看越觉得里面一定还藏着什么没有被发现的线索。或许是病程中某个被忽略的细节,或许是生活里某个不被重视的习惯。医生暗自下定决心:必须继续追查,不能让这样的病例只停留在困惑之中。
医生把厚厚一摞病历资料反复整理后,心里仍然无法释怀。最终,他将病例详细汇总,带着疑问郑重地发给了自己的导师。导师是国内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几十年临床与科研经验,对各种复杂病例几乎烂熟于心。可当他仔细阅读完王志强的所有资料后,眉头也紧紧锁了起来。片子一张张摊开在桌上,化验单一份份堆叠,他静静盯着数据,久久没有说话。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凝重:“这样的病例,我不能轻易下判断。患者的依从性这么高,检查又没有留下明显漏洞,却依旧进展成了晚期,这里面一定有我们忽略的关键点。”他抬起头,看向弟子,目光格外认真,“这不是普通病例,这是一个必须追究到底的警示。我要和患者本人谈谈,只有直接从他和家属口中挖掘生活细节,才能找到突破口。把时间安排好,我亲自去病房。”
导师走进病房,神色平和地坐在王志强床边,没有先谈病情,而是从日常生活聊起。他问他戒烟后有没有过一次偷抽,问他平时在家炒菜有没有做防护,问他有没有接触过油漆、装修材料之类的东西。王志强都摇头,声音低哑却坚定:“这些我都注意着。”导师继续细细追问,从饮食到作息,从在外应酬到家庭习惯,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当话题转到游泳时,导师本来只是随口一问:“你这两年一直坚持游泳吧?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王志强本能地答了几句,话音刚落,导师的表情却突然严肃起来,眼神瞬间一凛。他身体微微前倾,紧追着细问:“你再仔细想想,那时候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王志强愣住了,回忆了片刻,犹豫着点了点头,说了几件细节,从他的口中,终于拼凑出了事实的真相。
导师缓缓合上病例本,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许久,他转过身缓缓说道:“我们需要反思啊!像王志强这样的案例绝非个例,近年来这类高度依从性却依然恶化的肺癌病例正在逐年增加。很多患者以为只要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某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角落的致癌风险,容不得我们忽视。王志强用游泳的方式锻炼肺部,本来是好事,但他就是因为在游泳时忽视了这3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才导致癌细胞悄然滋生啊……”
王志强在坚持游泳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最细微却危险的环节,那就是他每次游泳前后都没有做好保暖。下水前往往没热身,直接下水,身体骤然受凉,导致气道黏膜受到冷刺激。游完上岸后,他常常披着湿毛巾就回家,没及时更换衣物,寒气趁机进入呼吸道。这样的反复受凉,会削弱局部免疫力,使肺部抵抗力下降。对于本身有过肺结节的人来说,气道在这种冷热交替下更容易受损,原本稳定的结节也因此暴露在反复刺激之中,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他游泳时的呼吸方式。王志强为了练肺活量,总是刻意延长憋气时间,并在出水时用力大口吸气。这样的习惯在短期内能增加耐力,但在长期高强度下,容易造成气道和肺泡的反复损伤。憋气时缺氧,再突然用力吸气,会让含有刺激物的水雾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损伤肺部本已脆弱的黏膜屏障。原本稳定的炎性结节在这种高频率的损伤刺激下,逐渐发生细胞层面的不稳定,为癌变埋下隐患。
第三个被完全忽视的细节是他在游泳时曾经多次呛水。每次呛水后,他只是简单咳几下,就当成小插曲,没有重视。但泳池水中本身含有大量微生物残留与化学物质,呛入肺部后会造成小范围的慢性炎症。虽然症状当下可能很快缓解,但这些微小的炎性病灶往往长期存在,难以完全修复。对于曾经有肺结节的人来说,慢性炎症是癌变的重要推手,王志强正是在这种反复呛水和慢性炎症叠加的情况下,逐渐走向了恶化。
王志强的病例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大病大痛直接把人击倒,而是一些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在不断积累风险。他在饮食、作息和戒烟上做得几乎完美,却低估了游泳这种健康运动里隐藏的危险。游泳前后没有保暖、憋气时的气道损伤、呛水引发的小炎症,这些因素单独看似不起眼,但叠加到一个有肺部基础问题的人身上,足以让病情一步步失控。
从医学角度来说,游泳本是锻炼呼吸系统的好方式,但如果方法不当,反而可能造成损害。忽视保暖会让呼吸道频繁受到冷刺激,长期下去可能加重肺部负担。再加上错误的呼吸训练和呛水带来的隐患,肺结节患者的风险就被不断放大。王志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原本想通过运动强身健体,却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疏忽,让病情走向恶化。
综合王志强的经历,可以看到所谓的健康习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他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调整生活方式,而是忽略了在新习惯中隐藏的细节。维持肺部健康不仅仅是远离烟酒和油烟,还包括运动前后的科学防护,合理掌握训练方式,以及及时处理小的呼吸道损伤。如果当时有人提醒他这些细节,或许肺结节不会发展到肺癌的地步。这也让医生们更加意识到,病例背后真正的危险,常常就藏在日常生活最细微的角落里。
周清华,范亚光,王颖,等.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2):793-798.张晓梅,姜良铎,肖培新.肺结节病因病机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9,12(03):435-437.张晓菊.《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01):1-3.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19.01.001.(《江苏一55岁大爷查出肺结节,游泳2年后转癌,医生:2个细节需警惕》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万淼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