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临沧市2个项目1名宣讲员入选省级文明实践项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2:38 2

摘要:近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云南省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昆明举行,活动通过宣讲展示、项目路演、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成果,为文明实践工作注入新

近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云南省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昆明举行,活动通过宣讲展示、项目路演、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成果,为文明实践工作注入新活力。临沧市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和1名宣讲员入选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临沧临翔先锋服务队“唤醒山中灵雀”AI点亮乡村孩童科学梦想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省级二类项目,耿马自治县红十字会“胞波连心桥”临沧市耿马中缅双语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省级三类项目,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赵爱军获评省级三类宣讲员/团队。

0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临沧临翔先锋服务队

“唤醒山中灵雀”AI点亮乡村孩童科学梦想志愿服务项目

“唤醒山中灵雀”AI点亮乡村孩童科学梦想志愿服务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临沧临翔先锋服务队实施,旨在以AI技术为教育赋能,激发山区青少年科学梦想,助力乡村儿童科学素养与全面发展。

项目以“一种精神、两个阵地、三项载体”为核心框架:“一种精神”点亮科学信仰的灯塔,邀请院士专家开展科普讲座1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两个阵地”筑牢科教落地根基,建成2所人工智能科创实验室,依托此资源常态化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联动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周末课堂做到科教下乡,利用AI工具,为授课注入新鲜活力;“三项载体”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启蒙实验课,组织开展“科学实践高校行”赴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研学,组织青少年以问题为导向,项目化开展AI创意实践。

项目自2023年3月起开始实施,28个月以来累计开展活动112次,出版1本科普读物,促成17名山区学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10余人获省级科创奖项,3人入围国家级竞赛。项目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被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65次,推广至5省7地。未来将持续通过AI技术助力乡村教学,构筑“十百千万”科普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

02

耿马自治县红十字会

“胞波连心桥”临沧市耿马中缅双语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

“胞波连心桥”临沧市耿马中缅双语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由耿马自治县红十字会组织实施,是临沧市主动融入全省“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旨在充分发挥红十字组织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优势,多形式开展双语跨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缅甸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做好辖区缅籍人员的服务管理,提高边疆社会治理水平,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助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

项目通过建立“语言桥梁”服务机制,深化“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合作,实施“小而美”的民心项目,多方链接资源,在耿马自治县边境地区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健康防疫、边境维稳、人道救助、助学帮扶、地震救援、法律援助等双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人道主义凝聚文明共识,深化民间交流交往,搭建起了中缅胞波间的“连心桥”。

项目实施三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7次,赢得了两国边民的广泛赞誉,得到了上级红十字会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项目在第五届云南省红十字公益项目大赛中斩获银奖,在2025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组织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相关活动信息在新华网云南频道、中国红十字报等各级媒体刊发。

03

沧源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赵爱军

作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赵爱军充分发挥“云岭先锋讲师”作用,创新采用佤汉双语模式开展宣讲。他深入挖掘“班洪抗英”等本土红色资源,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语言,五年间累计开展宣讲1500余场,覆盖听众5万余人次。其宣讲足迹从边境村寨延伸到省委社工部、云南大学等省级机关和高校,既在田间地头用“火塘夜话”讲解强边固防政策,也在机关企业以案例教学阐释民族团结要义,成为边疆地区广受欢迎的“理论传声筒”。通过把抽象理论与佤乡巨变相结合,有效引导各族群众筑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努力为边疆稳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赵爱军以《践行“三好”嘱托,做新时代边疆“当家人”》为题,系统介绍了沧源县和龙乃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成效。在建设美丽家园方面,创新推行“网格化+积分制”治理模式,202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67.3万元,村民肖美英家从20平方米的茅草屋搬入新居,年收入突破6万元,生动诠释了“比甘蔗还甜”的幸福生活。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将“傣族让坝、佤族下山”的民族团结传统与“时代楷模”鲍卫忠司法为民经验相结合,努力打造维护好民族团结的传承地。守护神圣国土方面,界务员周国文50年植树3000棵标界,龙乃村创新“党员+网格员”制度,3.9公里边境线上形成“全民皆哨兵”的守边格局,让“班洪抗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光彩。

活动现场还同步开展了“一州市一品牌”文明实践市集活动,临沧市就打造“三好临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的经验做法和“坚果小子”等系列文创产品进行了现场展示,受到了群众的青睐。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