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发生在云南的一个寺庙,方丈意外身亡,一般出家人死后,丧事都是有寺庙的僧众负责的,这个方丈也不例外,就在和尚们整理方丈遗物时,却发现他竟然有474万元存款以及20万元债权。这事被方丈女儿知道后,她当即要求继承遗产,可寺庙却认为巨款应归庙里所有。
事情发生在云南的一个寺庙,方丈意外身亡,一般出家人死后,丧事都是有寺庙的僧众负责的,这个方丈也不例外,就在和尚们整理方丈遗物时,却发现他竟然有474万元存款以及20万元债权。这事被方丈女儿知道后,她当即要求继承遗产,可寺庙却认为巨款应归庙里所有。
双方各不相让,最后还闹到了法院,而法院的判决却出乎意料!
01
这个方丈名叫王永,二十岁便与邻村女子林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他们迎来了可爱的女儿小丽,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初充满了温馨与期待。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如阴霾般,渐渐笼罩了这个家庭。王永家境贫寒,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的开支,林晓对生活的不满与日俱增,时常抱怨王永没出息,两人之间的争吵也愈发频繁。
每一次争吵,都像一把利刃,刺痛着王永的心。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冲突后,王永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他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或许是两人都对这段婚姻感到了深深的疲惫,离婚的决定做得异常干脆。
年仅4岁的小丽,被留给了王永。那一刻,王永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热情,心如死灰的他,将小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昆明的路途,在一座古刹中剃度出家,遁入了空门。
初入佛门的王永,似乎与佛有着特殊的缘分。他潜心修行,对佛法的领悟远超常人,为人处世也尽显慈悲与智慧。寺中的长老们对他十分赏识,在众人的支持下,王永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很快便从众多僧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寺庙的方丈。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永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和聆听佛法。
此时,玉溪的一座著名寺庙正面临着住持空缺的困境。听闻王永的贤名,寺庙的方丈亲自前来邀请,希望他能前往玉溪,担任该寺的住持。王永怀着对佛法传播的使命感,欣然应允。
在他的悉心管理和带领下,玉溪这座寺庙的香火日益旺盛,前来参拜的信众络绎不绝。老方丈深感欣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寺庙住持的重任正式交给王永。从此,王永成为了这座寺庙的一把手,全身心地投入到寺庙的事务和对佛法的弘扬之中。
出家人虽已斩断尘缘,但亲情的纽带却难以完全割舍。回到玉溪后,王永有了更多的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和女儿小丽。每次回去,他都会给小丽带来一些小礼物,耐心地听她讲述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小丽的心中,父亲虽然穿着僧袍,但那份温暖的父爱从未改变。就这样,平静的日子悄然流逝,二十多年的时光转瞬而过。
然而,命运的无常却如暴风雨般突然降临。
02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寺庙的山门被轻轻敲响。值夜的僧人打开门,只见两名男子站在门外,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其中一名男子上前说道:“师傅,我们兄弟二人出门在外,盘缠用尽,实在无处可去,能否在贵寺借宿一晚?”僧人见他们可怜,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便请示了寺里的执事僧,得到同意后,将两人安排在了一间偏房。
这两名男子,名叫李强和赵刚,本是游手好闲之徒。他们从外面听闻,这座寺庙的方丈手中掌管着不少钱财,于是心生歹念,假借投宿之名,实则企图入室盗窃。半夜两点,万籁俱寂,整个寺庙沉浸在一片黑暗与宁静之中。
李强和赵刚蹑手蹑脚地摸出房间,凭借着事先踩好的点,朝着方丈的住处走去。他们小心翼翼地推开方丈房间的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两人在黑暗中摸索着,试图找到钱财的藏匿之处。
然而,他们的动作还是惊醒了熟睡中的王永。王永猛地睁开眼睛,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看到两个黑影在房间里晃动。他刚想呼喊,李强眼疾手快,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绳子,冲上前去,紧紧地勒住了王永的脖子。王永拼命挣扎,双手在空中挥舞着,试图挣脱束缚,但无奈对方力气太大,他的反抗逐渐变得无力。赵刚则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不时地回头看向门口,生怕被人发现。片刻之后,王永停止了挣扎,瘫倒在床上,没了气息。
李强和赵刚见王永已死,急忙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寻找钱财。可一番搜寻之后,他们只找到了50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与他们预想中的巨额财富相差甚远。两人心有不甘,但也不敢久留,匆匆逃离了寺庙。
第二天清晨,僧人们发现王永方丈惨死在房间里,顿时惊慌失措。寺庙立刻报了警,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对现场的勘查和周边线索的搜集,警方很快锁定了李强和赵刚两名嫌疑人,并在几天后将他们成功抓获。面对警方的审讯,两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李强和赵刚因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死刑。
王永的离世,让寺庙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僧众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缅怀他为寺庙所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王永的女儿小丽也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痛苦之中。在处理王永的遗物时,小丽和寺庙的僧众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保险箱。这个保险箱被藏在王永房间的一个隐秘角落,上面布满了灰尘,显然已经放置了很久。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在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砸开保险箱。随着“砰”的一声巨响,保险箱被打开,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03
只见保险箱内有两张以王永开户的银行存款单,共计存款474万余元,以及一张20万元的债权单据。这笔巨款的出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寺庙和小丽之间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小丽认为,自己作为王永唯一的女儿,是他的法定继承人,这笔钱理应归自己所有。她坚信,虽然父亲已经出家,但父女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继承关系,不会因为一方成为佛教教职人员而消失。
而且,父亲在法律上仍然是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体,在他意外死亡且没有留下遗嘱的情况下,依照《民法典》的法定继承顺序,自己理所当然地拥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小丽还指出,寺庙有专门的公共账户,而父亲的个人账户存款,必然是他个人辛勤积攒下来的合法财产。按照《民法典》中“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规定,这些存款和债权单据无疑是父亲留下的遗产。
然而,寺庙方面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寺庙认为,王永已经是出家人,成为了宗教人士,在佛门的教义和传统中,出家人是不存在个人财产一说的。即便小丽是他的女儿,也不能继承这笔财产。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第14条规定:僧人遗产,归常住所有。王永自从出家后,他的生活起居,包括生老病死,都是由寺庙负责照料。他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世俗的家庭生活,完全融入了寺庙的集体生活之中。
在佛教的戒律中有“一切亡比丘僧(之物),尽属四方僧”的说法,也就是说,既然王永的一切都由寺庙承担,那么他所遗留下来的财产,自然也应该归寺庙所有。
此外,寺庙还怀疑,王永的这些存款并非他个人所有,而是他利用方丈的身份,将寺庙的公款存到了自己的名下,这些钱本质上属于寺庙的公共财产,而非他的个人财产。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小丽多次前往寺庙,试图讨要这笔遗产,但都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小丽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她一纸诉状将寺庙告上了法庭。
04
法庭上,气氛紧张而凝重。小丽的律师首先发言,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小丽的观点和诉求。他强调了父女关系的法律认定以及《民法典》中关于法定继承的明确规定,指出小丽作为王永唯一的直系亲属,依法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
同时,他也对寺庙质疑存款性质的说法进行了反驳,认为寺庙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存款是公款,而个人账户的存款记录足以表明其属于王永的个人财产。
寺庙方面则由其法律顾问出庭应诉。法律顾问列举了诸多佛教教义、规约以及寺庙的实际情况,来支持寺庙对这笔财产的所有权主张。他详细解释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的相关条款,强调了寺庙在王永生活中的全面照顾和责任承担,以此说明王永的财产应归寺庙所有的合理性。
对于存款为何在王永个人名下的疑问,法律顾问表示,这是由于寺庙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和不透明所导致的。王永作为方丈,身兼住持、会计、出纳等多个重要职务,寺庙的大部分钱款都由他个人进行保管和处置,这种管理模式的混乱,才使得公款被错误地存到了个人名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寺庙方面还提供了一系列证据。他们拿出了寺庙的捐赠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信徒们捐赠和布施的时间、金额以及用途,这些记录显示,寺庙在日常运营中确实会收到大量的钱财。
同时,寺庙还提供了一些财务报表和账目明细,试图说明寺庙的财务状况以及与王永个人账户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此外,寺庙的一些僧众也出庭作证,他们表示,在日常的寺庙事务中,王永经常负责处理钱财方面的事宜,而且寺庙的收入大多是由他亲自保管和支配的。
面对寺庙提供的证据,小丽一方陷入了困境。小丽虽然坚信这些钱是父亲的个人财产,但她确实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反驳寺庙的主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这场遗产纠纷中,小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存款和债权单据是王永的个人合法财产,这使得她在法庭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经过一番深入的审理和激烈的辩论,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
法院认为,本案的关键在于确定这笔400多万的巨款究竟是王永的个人财产,还是寺庙的公款。从寺庙提供的证据来看,这些钱极有可能是寺庙在日常运营中积累的财富,只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混乱,才被存到了王永的个人名下。
而小丽一方未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笔钱属于王永的个人所得,因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规则,法院判定这474万元存款和20万元的债权单据应属寺庙所有。
小丽对这个判决结果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她无法接受自己失去了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在律师的建议下,小丽决定提起上诉。在二审法庭上,小丽和她的律师再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但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最终驳回了小丽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这场佛门遗产风波,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出家人的财产归属、寺庙的财务管理以及法律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对于小丽来说,这场官司虽然输了,但她对父亲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执着,却永远不会改变。她只能在心中默默缅怀父亲,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
来源:今日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