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交付8架“光辉”战机撑场面,6架竟然没装发动机,这是什么操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2:30 1

摘要:本该是展示印度军工实力的高光时刻,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搞了个隆重的仪式,8架崭新的"光辉"战机整齐列队。

本该是展示印度军工实力的高光时刻,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搞了个隆重的仪式,8架崭新的"光辉"战机整齐列队。

议会代表团专程跑来视察,媒体扛着摄像机全程直播,台上台下一片其乐融融,直到眼尖的网友放大照片后傻眼了。

8架战机里竟然有6架没装发动机,连驾驶舱都是空的,这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在演戏?印度军工的真实水平究竟几斤几两?

编辑:77

8月22日这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厂区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印度议会国防常设委员会的10位大佬浩浩荡荡地开着车队过来了。

说是要检查一下97架"光辉"战机大单的执行情况,顺便看看这家明星军工企业到底有没有吹牛皮。

印度斯坦航空的领导们那个激动啊,恨不得把家底全掏出来给这些财神爷看。

各种教练机、直升机、侦察机,能飞的不能飞的全拉出来了。

还专门安排了飞行表演,据说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临走前,按照惯例要来个大合影留念

背景自然是最新的8架"光辉"MK1A战斗机,这可是印度军工的骄傲

照片很快就发到了印度斯坦航空的官方社交媒体上。

本来这就是个例行公事,谁也没想到会出什么岔子。

结果网友们的眼睛实在是太雪亮了。

有人闲着没事把照片放大了仔细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最前面的两架飞机还算正常,后面那6架战机的机尾部位空空如也

连最关键的发动机尾喷口都没有,就像张着嘴巴的无牙老太太

更离谱的是,有的飞机连弹射座椅都没装,驾驶舱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这下网友们不干了,纷纷跑到评论区开启找茬模式

有个叫"cookie"的网友幽默地说:"你们那里有真正的隐形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流的产品!"

印度本土网友更是气得不行:"没有引擎的喷气式飞机排成队!这简直是航空史上的耻辱。"

这条动态的观看量很快突破了7.8万人次,热度还在持续上升。

有趣的是,印度斯坦航空的公关们心脏倒是挺强大,到现在也没有关闭评论区

要解释这场闹剧,得从"光辉"战机的心脏说起。

印度人给这款战机起名"光辉",寓意是国产航空工业的希望之光

可问题是,这颗"心脏"从来就不是印度制造的。

从一开始,"光辉"就注定了要看别人脸色

2004年,印度自己搞的发动机项目宣告失败,只能转身求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2021年,双方签了个99台F404发动机的大合同。

印度人当时想得挺美:我们负责造机身,你们提供发动机,强强联合天下无敌

谁料想,从去年10月开始,美国人的发动机开始严重延期交付

到今年为止,99台发动机只交付了可怜巴巴的2台

通用电气给出的理由很官方:供应链网络面临挑战。

说白了就是原材料紧缺,生产跟不上。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高品质钛金属供应受阻,美国航空制造业普遍吃紧。

更要命的是,美军又追加了400台发动机的订单,优先保障自己的F/A-18"超级大黄蜂"。

印度的订单自然就被往后推了整整18个月

通用电气现在的承诺是每月交付1台,10月后提升到每月2台。

按这个速度,印度人要等到2030年以后才能拿齐所有发动机。

可印度斯坦航空的生产线不能闲着啊,工人要吃饭,设备要运转。

于是就出现了今天这个荒诞场面:机身造得倒是挺快,一个月一架不含糊。

到8月份正好造了8架,可发动机只来了2台。

剩下6架怎么办?硬着头皮也要交付啊。

反正议员老爷们又不懂技术,从外表看不出什么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的中国式智慧,被印度人学了个十成十。

想当年,中国的歼-11B也曾因为俄制AL-31F发动机供应不足,大批机体停在厂区无法出厂。

但不同的是,中国最终靠自主研发走出了困境,涡扇-10系列逐渐成熟。

而印度到现在还在原地打转,完全受制于人。

印度在"光辉"项目上已经砸了超过200亿美元

这个数字放在任何国家都不是小钱。

可换来的是什么?40年磨一剑,总共才交付40架出头。

平均下来,每架飞机的研发成本高达5亿美元

这个价格都够买两架F-35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光辉"根本就不是什么纯国产战机

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导弹分属以色列、俄罗斯和美国。

印度真正掌握的只有机身设计和部分航电

说得不客气点,这就是个"万国牌"组装产品

一旦外部供应链出问题,整个项目立刻陷入瘫痪。

现在F404发动机被卡脖子,只是印度军工困境的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同类项目进展如何?

韩国的KF-21项目虽然也依赖美国发动机,但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实现了部分自主化。

土耳其的TF-X项目遇到发动机问题后,立即启动多元化合作策略,不吊死在一棵树上。

瑞典的"鹰狮"战机从一开始就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路线,从简到繁,步步为营。

中国的歼-10系列比"光辉"起步还晚,现在却已经发展出五个主要型号,装备了数百架

成功项目的共同特征很明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产业配套

而印度选择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线:贪大求全、跨越发展、拼装组合

这种发展模式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扎实的工业基础

印度的制造业基础薄弱,精密加工能力不足,材料科学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追求世界先进水平,必然导致"空中楼阁"效应。

就像盖房子,地基都没打好,就想建摩天大楼,不塌才怪。

更要命的是,印度还陷入了一个"依赖螺旋"

越是追求先进装备,越容易陷入技术依赖。

技术依赖又导致战略被动,最终变成别人案板上的肉。

这次发动机断供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警示。

印度"光辉"战机的尴尬,折射出的是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

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从来不是纯粹的商品,它更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美印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关税谈判还没个着落,发动机供应就成了悬在印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之前的承诺,现在看来就是一纸空文

政府换届了,承诺自然也就不算数了。

这让人想起一个朴素的道理:求人不如求己

技术依赖的国家,注定要在大国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印度网友愤怒地指责美国"背叛"了印度,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恰恰暴露了问题的根源。

国际关系从来就不是慈善事业,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优先供应自己的军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印度人的愤怒可以理解,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印度已经陷入了"冤大头经济学"的陷阱。

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定价和条件。

通用电气不仅推迟交付,还要求印度为F-414发动机项目额外支付5000万美元

这就是典型的"坐地起价"

印度除了咬牙接受,别无选择。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罕见。

许多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被宰割"的阶段。

关键在于如何从这种困境中吸取教训,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经验证明,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获得战略主动权

从当年的"银河号"事件到今天的芯片制裁,每一次技术封锁都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印度空军现在急需换装,面临严峻的装备压力。

200多架老旧战机即将退役,但新装备的到位却遥遥无期。

法国"阵风"产能紧张,美国F-35排队要等十几年,俄制装备又因为政治因素被印度冷落。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只能死死抱住国产"光辉",即便是"缺心眼"的版本也要硬着头皮装备。

这种无奈的现实,恰恰说明了技术自主的重要性。

看完印度这场闹剧,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宏伟的蓝图,都得有扎实的底子来支撑。

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自主这四个字的分量也越来越重。那些指望别人"恩赐"技术的国家,注定要在大国游戏中当配角。

从印度的尴尬中,你看到了什么启示?是该同情还是该反思?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探讨发展的门道。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