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晚上要打更?看完网友的评论:真的是恍然大悟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05:07 2

摘要:要是古代,这时候就该听见“咚——咚!咚!”三声锣,告诉你“三更天,平安无事”。

半夜两点,手机没电,屋里没表,时间像被掐断的线。

要是古代,这时候就该听见“咚——咚!咚!”三声锣,告诉你“三更天,平安无事”。

就这么几下,比闹钟管用。

打更人不是报时机器,更像夜班保安+社区广播。

他们踩着点走街串巷,锣声一响,家家户户心里有数:该睡的睡,该起夜的起夜。

要是突然没声了,整条巷子都会醒——准是出事了。

最早从周朝就有这活儿,一开始纯报时,后来加了巡逻、防火、抓贼。

唐宋时期规范化,明清直接组队,工资由街坊凑份子,相当于众筹保安。

想想看,没有钟表的年代,全靠更夫一嗓子一锣声,把黑夜切成一段段可感知的碎片。

现代人用24小时制,古人用“更”过日子。

更夫自己也不轻松。

得会看星象、算更点,冬天裹着破棉袄,夏天顶着蚊子咬。

碰见走水的,得边敲锣边喊人;遇上小偷,还得冲上去。

所以别小看那几声锣,那是古代的GPS+110+天气预报。

一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比现在的消防推文实在多了。

现在没了打更,但夜里巡逻的警车、小区保安的手电,其实就是换了皮的更夫。

安全感这东西,从古至今都得有人替你守着。

来源:冰原中踏雪的前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