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
青春接力传承红色基因
校地联动共悟英雄精神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团委联合各院(系)开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社会实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京津冀,推出四项行动,团结带领北化学子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7月31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龙口实践团前往山东省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在浸润式的红色文化体验中,重温革命岁月,深切感悟先烈事迹,进一步深化了对那段峥嵘历史的认知与思考,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参观展馆忆先烈,追忆初心承精神
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实物,无声地诉说着抗日民族英雄任常伦的英勇事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着这位伟大英雄的故事。
任常伦,出生于1921年,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负伤9次,挂彩11次,1944年7月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11月17日,在海阳长沙堡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任常伦牺牲后,胶东国防剧团创作了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人民传唱甚广。任常伦生前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常伦连”,并以任常伦的牺牲日为建连纪念日。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任常伦的家乡孙胡庄改名“常伦庄”。2009年,任常伦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随后,在入党誓词前,实践团中的党员同志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展览馆上空,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定承诺。
校地共建启新篇,聆听银发共传承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共建,实践团与任常伦事迹展览馆举行了红色共建基地授牌仪式,以校地联动凝聚青春力量,促进英雄故事的传播,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学习革命历史、感悟英雄精神的重要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义务讲解任常伦事迹近十年的王宝德老人。王爷爷的父亲与任常伦烈士是发小,王爷爷小时候经常听任常伦英勇杀敌的故事,从小就对民族英雄有着向往之情。自2016年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建成,王爷爷便数十年如一日义务进行讲解工作。十年来,在王爷爷生动的讲解中,参观展览馆的人越来越多。王爷爷也获得了“烟台好人”、“龙口好人”、“模范农民”等七项荣誉。
在与王爷爷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也听到了许多展览馆史料之外的细节。王爷爷说到:“任常伦枪法很准,当时部队只给他发五枚子弹,他打死了四个敌人,打伤了一个。”可见任常伦的英勇。当问到英雄事迹的传承时,王爷爷说道:“我们村出了这个英雄,我们都感到骄傲!1945年,我们村里人自发纪念任常伦,想给他做个铜像,百姓捐了5000多斤的铜,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栖霞县英灵山顶上那座八路军的铜像。”
深悟抗战精神髓,青春广传常伦篇
《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的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一句,任常伦的英雄形象也根植于他们心中,而在王爷爷的讲解下,任常伦的英雄事迹将会流传的越来越广。王爷爷这份十年如一日义务讲解的坚守,让实践团成员深受感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意义。
最好的纪念从不是静默仰望,而是让英雄故事如不灭火种,在讲述中照亮前路。实践团成员设计脚本,在展览馆内拍摄“我讲抗战故事”微课——《馆内的回响——一名学生眼中的任常伦》。任常伦的步枪不该蒙尘,微课中向世人描绘他奋勇杀敌的英姿,便是让英雄精神苏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先烈用血肉开辟生路,如今实践团用镜头的语言让故事穿透时光,这传承的火炬,是麦克风、是笔、是镜头,让23岁的任常伦用生命诠释的英雄气,永远在民族血脉里奔腾。
青春执笔书传承,步履不停印担当。实践团让任常伦事迹走出展厅,入镜头、淌心田,成就跨越时空的对话。“常伦连”的战旗、王爷爷的讲解、实践团的微课,皆印证红色基因是血脉力量,英雄精神为前行灯塔。青年执话筒,让英雄故事焕新彩,照亮代代长征路!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