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景速成古风律诗之具象与抽象表达体会论及《广州塔赋》创作实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2:25 2

摘要:近日,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举办“全球华语高中生步韵和饶宗颐诗词创作大赛专题讲座第二讲”,知名历史学家、古文家、辞赋家雍平以自身作品《天目湖歌》和《广州塔赋》等作品的创作实践为例,向青少年诗词爱好者系统阐释了古风律诗中抽象概念与具象可感知形象相互转化的写作技法。

近日,中华文化传播研究院举办“全球华语高中生步韵和饶宗颐诗词创作大赛专题讲座第二讲”,知名历史学家、古文家、辞赋家雍平以自身作品《天目湖歌》和《广州塔赋》等作品的创作实践为例,向青少年诗词爱好者系统阐释了古风律诗中抽象概念与具象可感知形象相互转化的写作技法。

具象化手法:让抽象情感与思想可感

天目湖歌

作者:雍平

天目天目,其秀何独。

鹿鸣于野,鸿渐于陆。

上从鹤举烟霞沐,下与鸥游云水逐。

湛碧浮天迷远汀,遥青带岫尽平麓。

潮起若闻焦桐响,峰峙涛奔琴弦促。

苍云杳渺云根在,太白楼高遗芳躅。

人生忽尔光阴短,最是湖山游不足。

我学谪仙歌独漉,跫然声落已空谷。

观照与神思

雍平以 “上从鹤举烟霞沐,下与鸥游云水逐”为例,说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触发神思,使抽象情感变得具体可感。他引用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结合自身著作《文心发义》中 “神也者,意识玄妙,不可形诘者也;思也者,心虑所行,睿敏者也”,解读 “神思” 在创作中的作用 —— 通过 “形” 与 “心” 的互动,实现抽象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比兴与隐喻

雍平以 “潮起若闻焦桐响,峰峙涛奔琴弦促,苍云杳渺云根在”等句为例,说明如何用比兴手法从具体事物中提取本质特征,间接表达抽象情感。他引用《文心雕龙・比兴》“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强调比兴能建立情感的隐喻关联,使 “惊听回视” 的艺术效果自然呈现。

《广州塔赋》创作实践分享

雍平详细讲述了 2015年创作《广州塔赋》的思路与过程。

古典与当代的融合:该赋以 “踞三江之门户,延五岭之疆舆” 等句勾勒广州地理风貌,既遵循古典辞赋的格律与气韵,又融入当代城市精神,被誉为 “广府文化自信之作”。

意象选择与情感寄托:文中 “楚目舒迟,览山川之胜状;蛮腰绰约,立城郭之高标” 等句,以 “楚目”“蛮腰” 等意象串联历史与当下,既展现广州的自然与人文底蕴,又传递对城市发展的赞叹。

创作初心:通过辞赋这一传统文体,让当代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以 “得一时之兴会,留千古之文章” 的创作追求,鼓励年轻创作者在传承中创新。

在本次讲座中雍平为听众吟诵了自己古风作品《泰山行》。

泰山行

作者:雍平

君不见泰山之高不在高,群趋不及一尘毛。

尔来有岁三千万,鸿蒙造化为之叹。

天开万仞山如砺,郁确穹隆拔海际。

交代阴阳万物综,一山突兀众山从。

根蟠齐鲁形天矫。卬立端崈天下表。

独有素怀久欲登,会当蹑足最高层。

试从云路上天梯,大块真无物与齐。

上有天门詄荡开,天光摇碧射重台。

日华腾动壮流晖,气象岩岩郁翠微。

须臾海色虚空远,嘘吸凌风云脚乱。

千顷洪波涌玉盘,洋洋漭漭蔚奇观。

乘风奋袂下重霄,决眦空冥眼界遥。

下看黄河真似带,齐烟九点苍茫外。

吁嗟!何用四方穷走马,登高一览知天下。

雍平为大赛赠诗

乙巳大暑次日于珠海爲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全球华语高中生步韵和饶宗颐诗词创作大赛”开讲座有作

雍平

继绝维艰须勠力,扶轮声教赖仔肩。

行持朝气探珠海,惜取年光种玉田。

澡雪恢文期后哲,闻风踵武效前贤。

江山代有髦英起,白发骚人让少年。

注:

1.种玉田:以杨伯雍种玉之典勉励后学,借喻有好的获取。

2.澡雪:洗涤。汉马融《长笛赋》云:“是故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致诚效志,率作兴事,溉盥污濊,澡雪垢滓矣。”

雍平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赠诗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即兴

雍平

高深难测贯涵溶,学以浸寻堪会通。

邃密群科开眼界,于斯造就赖深功。

注:

1.贯涵溶:语出晋葛洪《抱朴子 - 畅玄》:“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

本次讲座为全球华语高中生步韵和饶宗颐诗词创作大赛参与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更通过雍平的深度讲座,让大家直观理解了诗词创作中 “具象化”“比兴” 等核心手法,为后续创作提供了实践指导。讲座直播也让更多国学爱好者得以共享这场文化盛宴,进一步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