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书《以有限 展无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出版。该书详述策展思路,展示陈列美学,全景式记录全国首座区域综合性非遗馆从蓝图到落成。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为书籍作序,现予刊发。
近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书《以有限 展无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出版。该书详述策展思路,展示陈列美学,全景式记录全国首座区域综合性非遗馆从蓝图到落成。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为书籍作序,现予刊发。
陈广胜
钱塘潮涌,越地风长。在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河,既凝缩着先民的智慧,又滋养着当代的文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心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不能“造成文脉的断裂”,尤其是2005年五六月间,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多次重要批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落成,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她以“有限”展“无限”,恰似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有限的场馆化作无限的文明长卷,让每一件展品、每一缕技艺、每一段记忆都深深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名录有限,而文化传承无限。翻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的釉色、杭罗织造的经纬、宁波镶嵌的精妙、海宁皮影的灵动,皆以有限的条目列于纸上。但这些名录的背后,蕴含着千百年来无数匠人以指尖淬炼的无限可能。青瓷的秘色釉配方或许仅存于方寸瓷片中,而釉色中流转的,是宋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审美哲思;竹编采自山泽之材、出落于乡野之技,但竹丝交织间,却藏着江南水乡对自然万物的谦逊与巧思。非遗名录如繁星索引,指引我们触摸的,实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基因。
——展厅有限,而精神疆域无限。这座以“越山向海”为意象的展馆,用紧凑的物理空间,构筑起浩瀚的精神图景。步入其中,龙井制茶以手作承继千年茶香,金银彩绣用针黹铺陈天地气韵。展馆中一间小小的婺州民居,不过三开间的梁柱,但轻抚厚实的“牛腿”,透过镂空的窗棂,我们可望见宅兹江南“四水归堂”的宇宙观;一组乐清细纹刻纸,在尺幅之地作微雕细刻,却将农耕文明“敬天惜物”的信仰凝为永恒。展馆的边界在此消弭—当龙泉剑匠“十年磨一剑”的锤音透过全息影像回荡,当余杭清水丝绵的春茧借声光技术漫溢空间,有限与无限的辩证,便化作一场跨越感官的精神对话。
——人物有限,而文脉根系无限。永嘉昆曲的“巾生”眉眼流转,台州乱弹的“大面”声震梁宇,这些非遗传承人的身影或许寥若晨星,但他们守护的是文脉根系最深处的生命力。展馆中特别设置了“百工墙”,展示52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上千张手部影像—他们中有人已白发苍苍,有人正当壮年,但当镜头掠过他们手中的梭子、刻刀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个体的局限,而是文明长河奔涌不息的浪花。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将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密码,编织进时代的经纬。
——时间有限,而文明对话无限。非遗馆最动人的设计,莫过于“温情、活态、流动”的展陈哲学。在“乡音故事机”前,游客聆听不同方言录制的传说故事,深沉的乡音乡情乡愁便与今天的繁荣多元活力交互生辉;在“非遗直播间”,全省各地手艺人、讲述者们的实时呈现和虚拟现实影像汇聚于多彩的光影空间,传统的意蕴与数字的审美碰撞出新的美学语言。这让我们顿悟:非遗的活态传承绝非将历史封存于琥珀中,而是以当代智慧、未来科技重新诠释永恒的价值。正如那座名为“传”的沉浸式影院,有限且简洁的技术手段,反而让聚散离合的烟火悲欢获得了无限的表达维度。
今日,当我们立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穹顶之下,仰望以时辰、天象、节气拼合成的“中国时间”,每一个节点皆有不同的规律,先民们以此规律生活、工作、思考,适时而作,应季而动,恰似每一项非遗皆传承着独特的基因密码。但当我们统而观之,看到的却是一幅完整的宇宙图景、文明颂歌,这意味着有限的技艺终将汇聚成无限的文化江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愿每一位走进此馆的人,皆能在此体悟文明的来处与归途:非遗保护,不是挽歌,而是序曲;不是终点,而是让有限成为无限的永恒起点。
《以有限 展无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完整收录7个基本陈列单元,3个文化空间,2个专题展厅,5个特色空间,600余幅高清图片,忠实呈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空间结构与展厅布局。精选重磅展品,全方位再现精彩纷呈的场馆内容。
书籍兼具专业性和普及性,既有学术性的分析和论述,也有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既有权威性的专家导言,也有多元性的观众、媒体等的评价。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一座集中展示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形态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空间,集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于一体,是彰显人民群众智慧创造、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共平台。
整体建筑为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其中,展览教育空间主要分布在地下一层到地上四层之间,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地下一层集中了非遗美食体验、非遗传承体验和临展厅等多功能区域。
非遗美食展示体验区,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心”,体味浙江各地的特色非遗美食。
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秉持“活态传承”使命,架起非遗与公众的情感桥梁,举办多场体验课程,让非遗从“小众爱好”走向全民参与。
此外,还有非遗衍生品、非遗拓展教室等空间分布于各楼层。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