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的德甲适应记:小城的乒乓热潮与文化碰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0:00 2

摘要:萨尔布吕肯的初秋午后,老城区石板路上,一辆老式有轨电车慢悠悠驶过,车厢里还在播报当地手球联赛的赛程。街角那家常坐满老人的咖啡馆,玻璃窗上悄悄贴了张用拼音写的 “樊振东加油”,字是手写的,边角还有点卷。这座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再过几天 ——8 月 31 日,就要迎

萨尔布吕肯的初秋午后,老城区石板路上,一辆老式有轨电车慢悠悠驶过,车厢里还在播报当地手球联赛的赛程。街角那家常坐满老人的咖啡馆,玻璃窗上悄悄贴了张用拼音写的 “樊振东加油”,字是手写的,边角还有点卷。这座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再过几天 ——8 月 31 日,就要迎来奥运冠军樊振东的德甲首秀。当地《萨尔布吕肯报》的记者在报道里写得实在:“中国乒乓巨星一来,我们这小城得重新学怎么招呼客人了。”

在德国体育圈里,乒乓球一直是小众项目。俱乐部经理巴罗伊斯在训练基地跟我聊天时说:“以前咱们球员去超市买面包、牛奶,没人认出来,现在倒好,训练场外围不得不加装一圈隔离栏。” 变化全因樊振东带来的热度 —— 原来只能装 600 人的主场,现在挪到了市中心的约阿希姆・德卡姆体育馆,能容 2000 人;800 欧元的 VIP 季票,还含赛前训练观摩资格,一上线就被抢光;首场比赛的普通门票,1 分钟就没了,就连 299 欧元的套票,黄牛那边炒到 500 欧元,照样有人要。前几天俱乐部官网都崩了三回,全是来抢票的,技术组连夜加班扩容服务器,忙到后半夜才恢复正常。

最棘手的其实是两种文化习惯的碰撞。为了护着樊振东的隐私,俱乐部没对外说他住哪家酒店,还专门设了球员专用通道,甚至找了专业安保公司升级设施 —— 把监控摄像头从 16 个加到 32 个,还换了更稳的供电线路,怕关键时刻断电。但这些做法,在德国其他乒乓球俱乐部看来已经是 “特例” 了,跟国内赛事的安保比,还差得远。《萨尔布吕肯报》里就提了:“在德国,公众人物没那么多特殊保护,‘暴露’在大家眼前是常事,但中国球迷的热情,把这种平衡给打破了。” 有意思的是,俱乐部没弄中文标识,而是从当地大学找了几个会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当志愿者,帮着跟中国球迷沟通。

这种文化上的不一样,其实就藏在小细节里。训练场外,常有扎着羊角辫的德国小姑娘,穿印着 “FAN ZHENDONG” 的球衣,攥着乒乓球拍追着问樊振东 “正手怎么发力”;她们的爸妈站在旁边,得跟咖啡馆店员确认 “ZHENDONG” 到底怎么读才对。街角披萨店的老板,刚跟着手机学了句中文 “你好”,还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见着亚洲面孔就说,可看到半夜还有粉丝守在训练场外,他就挠着头跟我说:“这些年轻人不睡觉吗?” 俱乐部也没办法,只能多找几个志愿者,应付大家问签证怎么办、能不能去看训练这些事。

樊振东自己倒一直挺低调的。每次训练结束,只要有小孩凑过来要签名,他都会蹲下来慢慢签。有记者问他怎么应对粉丝围堵、隐私受影响的事,他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没多说话。巴罗伊斯跟我透了个底:“我们提议给他配私人保镖,他没同意。但考虑到 2023 年他在外地比赛时酒店房间被粉丝闯入的事儿,我们还是坚持加了训练场的巡逻 —— 这几天已经有个别粉丝想翻训练场的铁栅栏,幸好被保安拦下来了。” 这种麻烦,其实也像德国媒体说的那样:现在职业体育都全球化了,明星想彻底 “躲开” 关注,根本不可能。

樊振东首秀的前一晚,萨尔布吕肯下起了小雨,有点凉。训练场外的栅栏边,还站着几个中国球迷,攥着签名本,裹着薄外套,跟巡逻的安保小声说着什么,想多等一会儿。远处的酒吧里亮着灯,几个德国球迷围着电视屏幕,边看樊振东之前打世乒赛的录像,边用德语讨论他的反手技术。两种不一样的关注方式,就这么在这座小城里凑到了一起。说到底,东方偶像遇上西方赛场,哪是 “寂静” 或 “喧嚣” 能说清的?文化慢慢融到一块儿的事儿,才刚开个头呢。

来源:石油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