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8月8日,老领导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让我猝不及防,心如刀割,天空一直阴霾,下着淅沥的小雨,仿佛在为我敬爱的老所长流泪,雨水让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怀着的沉痛心情立刻拿起笔写下了对他的回忆……
2009年8月8日,老领导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让我猝不及防,心如刀割,天空一直阴霾,下着淅沥的小雨,仿佛在为我敬爱的老所长流泪,雨水让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怀着的沉痛心情立刻拿起笔写下了对他的回忆……
老所长的影子,还是那样生动、沉稳。可此时他却已离我而去,我一边写着,一边想着,你走得顺吗?你能感受到大家在想念你的悲痛吗?老所长……我写着写着想起,你那埋头苦干,认真工作的专注,侃侃而谈水利管理的博学,你和我们说话时憨憨的笑声,而这一切以后只有回忆。
最初认识老周,还是1969年我被下放在八连劳动,在胜利五渠龙口挖大渠,老周在挖渠指挥部工作时发现了我,是他建议团党委调我到水管所工作。他使我在人生征途上重新扬起了风帆,树立了理想和追求,是我人生道路上崭新的开始。
周化林 唐小琴提供
老周从十连副连长岗位上,接受了党委的安排组建水管所,〔水管所没有正式建制由加工厂代为管理〕。他比我们先来到几天,在加工厂要了几个建筑工人,把南干大渠的几间破土块房整修了一下,算是我们水管所的住地,加工厂的上海知青叫《龙王庙》。老周向加工厂借来牛车,亲自到八连来接我。我在特殊时期一直是受到压制和迫害,如今领导亲自来接我,顿时感到时来运转,前途灿烂……
牛车不一会儿到了南干大渠边的一幢破烂土块房,老周为难地说:“水管所刚成立,依附于加工厂,什么都没有,只是我光杆司令一个人,大家艰苦一点,慢慢地创造。”土块房虽然破旧了一点,经过老周亲自修补,粉刷,还是不错。
比八连十几个人住在一起的大地屋子要好多了,床,办公桌,电灯,电话都安装好了,我一个人单独住,我顿时感到新生了,我感到前途在望。以后老周妻子,王淑荣嫂子也经常关心我,常常炒些的新鲜好菜叫我到家里吃饭……
望着窗外的雨,真的感受到了心是如何也会被淋湿的,真的感觉到了世上最大的痛苦就是当我们为你流泪,你却永远感觉不到我们的心痛了。
奉献与担当:水利战线的‘水龙王’
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团人说起周化林没人不知道的,大家叫他‘水龙王’要水找他。其实老周有他的苦衷,有句话叫作‘名不正,言不顺’,他和我们一样,比我们早几天到加工厂报到,是从十连副连长位置上调来的,在加工厂的领导班子里没他名字,叫他水管所长,那时水管所,没编制,场部哪个办公室都没他位置。原来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正是特殊时期接近尾声,正是精简机构,叫作精兵简政,下放科室人员,把基建科的一些技术人员和上海知青测量员,配水员都下放连队,基建科只存下快60岁的赵明晋老科长,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团里领导就想到十连副连长周化林,他正好是塔农大水利系毕业,让他带领管水和搞测量。直属赵科长领导,团里的基本建设工作也能正常开展了,机关科室人员也没增加,一全二美了……
当时团里调周化林算是领导干部,我算是技术干部,没有单位编制名称,和干部任命文件,从十连调来上海知青殷超古,解放新疆时学生参军的战士李成杰,新疆9.25起戈义士兵田智忠,共五个人,要管好全农场水利工作,冬天停水了要搞测量工作,组织农场职工开荒。我们都叫他老周,听他安排工作。
春灌开始了,老周亲自到连队求着要一间破房子赶着牛车把配水员送到点上。春灌是一年中最艰苦,天气寒冷,渠道冰冻,垮渠跑水,防不胜防。上海知青现配水殷超古在“汇报工作”时电话中说:昨夜远处一堆火光走过去烤烤火,走近一看老周穿着短裤,在烤他的外裤,跟前是刚堵好决堤的水口。
我听后深深地被感动着,一个老胃病还在寒冷的夜外,下到冰冷的水中堵决口,老周还常让我跟他查夜,一次一天夜里,老周让我跟他一起下连队检查,查十连放水,看着老周跟那个放水的,一边帮着加埂子,一边还谈笑风生。
原来那人是中学校长,在十连下放干部班里劳动,W g结束后回中学恢复校长职务,后来又当了八团政委,党委书记。
老周对我们的要求:春灌就是一场战斗,特别夜晚的电话就是命令,必须立即出发,一支渠,渠系高,新开干渠低,大河水位变化直接影响一支渠,为了保证春灌战斗顺利进行,大家几乎天天搞到深更半夜,从十连到水利营根本骑不成车子,要步行几公里,老周经常带头扛着坎土曼检查渠道,保证安全用水,大家也向他学习,从来没有叫过苦,团结奋战,保证团场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春灌结束了,该轻松了吗?没有,一场特大干旱全团水稻田全干了,只能轮流灌溉,灌一点保命水,配水员们更忙了,这闸关了开那闸,还得顺渠水下通知连队,老周说:“这是该干的工作,还得支援连队抗旱斗争”
一场抗旱战斗打响了,六连广大职工拿着脸盆,铅桶把排渠水泼到稻田,老周也带着我们参加了这场战斗,〔这是真实情况,这样喊的口号,这样做的,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老周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叫作‘跨过斗门,深入田间’。
每年一开春配水员都下到连队管水,我是水利调度留在水管所的所部〔南干大渠破土块房〕,传达上级指示,调配各级渠道水流量。
老周每天骑着自行车下连队进行检查,检查渠道安全用水,检查田间灌溉质量,早出晚归,我们互相联系做好灌溉管理工作。老周下去检查都是骑着自行车顺着渠道下去,把车停在渠道旁,拿着砍土曼到田间和放水职工一起放水,检查放水情况,顺着田边地角检查,检查排水渠有没排水浪费水量。
周化林夫妇 唐小琴提供
老周下连检查,从来不忘记带《三件宝》,‘砍土曼,水壶,饭碗’。要求我也一样带上三件宝,哪里有问题就到那里去,有了砍土曼就好和职工一起干活,口渴了自己带着水,到了中午走到哪个连队就到食堂,自己有碗,交一张就餐证,蹲在厨房一角吃饭,吃完就走人,继续下午检查。
如果有问题向连长汇报,也是自己吃过饭再谈,从不吃特殊招待。在八团的渠道和田间处处留下了老周勤劳的汗水和不朽的足迹,默默耕耘着,从不叫一声苦和累,无私地奉献。
年终总结会上,老周对我说:“好好写八团水利管理工作总结,这次乌鲁木齐开会你去,师里上报八团和十团,二选一”。我高兴极了,天天等通知,等来是十团获得兵团水利系统先进单位,大家都不服气,老周嘴里不说心情也是一样,走,去十团。
老周带着我们骑着自行车出发,清晨天一亮就出发,一路上坑坑洼洼,石子路面自行车非常难骑,汽车一过尘土飞扬,30多公里好不容易中午才到达。听取了十团水管所的指导员和所长介绍,回来还好十团帮忙找了一辆去阿克苏的拖拉机带回八团,一路颠簸,满身尘土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了。老周不说,心里已经有计划了。一个宏伟计划开始了……
开拓与奉献:水管所的发展
一天,老周带着大家走到南干渠与五支渠夹角处,看,东是五支,北是南干,南是大沙包,西是苇湖,这边风景独好,这就是我们将来的水管所了。这下苦了我们配水员了,一有空,就得回来推土方,开垦荒地。冬天也是大会战,老周还偷偷调来推土机帮忙,通过一年奋斗终于开出十几亩地。
王宽义副参谋长十分赞扬,调来老先进朱效贤和二头牛搞后勤。水管所基地有了,但是都是新开垦荒地,先必须放水洗盐,还不能种植,不能打土块盖房子。
老周是“吃着碗里的看锅里的”,老周下连队检查工作,早就在连队的一些田边地角,找到丢掉的弃耕地,连队常常有些高地无法灌溉,种不成,老周却把它要来,让我们水管所的配水员种,我们是管水利的有办法把渠道水位提高使农作物得到灌溉,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拖拉机进不去,老周亲自赶着牛耕翻土地,耙地平整,全所人员全都参加人工开沟播种冬,春小麦,种油菜的把种子一撒开耙一下就成了,每一个配水员都要自己找2亩地种水稻,叫作走〝五七〞道路,是业余生产上交国家。
那些作物种子都是向连队要的,化肥都是到田间去‘偷’的,〔农作物要追肥了,连队把化肥都运到田间堆放着〕,我和周所长下连队,看到都要拿上一袋自行车驮回来。团里是没有向水管所安排生产任务,〔种子和化肥也不供应〕生产的粮食,油菜籽都上交,算是做贡献。
一些连长对老周说;你们多给我们一点水灌溉,场上粮食来车拉去算你们的,我们的周所长要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上缴国家。
有了地盘就要盖房子,老周又得让我们大家都来打土块,老周亲自带头,还要比赛,每人都有任务,土块打够后在王副参谋长支持下调来了加工厂基建班,水管所终于有了第一幢房子。虽然水管所的编制没有,但大家知道有个水管所。
正好一支渠扩建好,老周‘门槛精’在二道闸边上,让团里安排,盖了新闸点又占了一幅地,调来了上海知青汪跃亮,曹宝玲夫妻,水管所‘第一个闸点’造好了,第二年在三连调了李远智夫妻,也搞了些田地,水管所‘第二个闸点’也建设好了,老周不但让闸点女职工种地,其他人都要种地,老周乘着检查渠道到处看,边边角角有空地都得让配水员种上,一些连长碰到老周风趣的‘又在打我们什么主意了’。
由于团场耕田扩大,水管所的管理工作量也扩大了,又调来上海知青刘杯楼,何刚敏,杨明德,刘财宝,陈彐坤,陈洪海,水管所所部一幢幢房屋也盖起来了,水管所正式成立了,调来了丁福财指导员,孔令礼所长,杨银芳副所长,党支部也建立起来了。丁指导员是老八路,孔所长新中国成立前学生参军,兵团农学院大学毕业生的老干部,水管所虽然是老周亲自建设起来的,但老周只是1956年河南移民进疆,1962年塔里木大学毕业,只能按排任职。
周化林副所长与新来的领导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走了,我接替了他的工作,担任了副所长,他的走我是非常难过的,临别时说:“是我农大同学,在阿瓦提,卡尔墩劳改农场当领导,让我去帮他开荒”。由于去他那里,路非常难走,到他退休时,我才去看他。
他住在阿克苏公安系统离退休干部大院,房间设计很漂亮,大约80平方以上,他的四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延新,接替他穿上警服,二儿子延疆,大学毕业在阿克苏畜牧局,女儿延文,延革都是大学毕业,机关干部,晚年生活很幸福。
周所长由于长期在戈壁滩从事艰苦地开荒造田工作,身体上损伤很大,他走的不幸消息是黄付林在电话里告诉我的,写下此文表示悼念,那年是请黄付林,找到他弟周化青,向我们敬爱的大嫂王淑云转达我深深地怀念!
《海阔龙吟》作者:章云祥
来源: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