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推荐|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8:32 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这一过程中,葡萄酒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

1,吕超2*1

单位:1.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2.烟台理工学院

简介:张婕,女,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从事葡萄酒产业、文旅融合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乡村振兴、葡萄酒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2023YB063);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YTSK2024-231)。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5年13期

引文格式:张婕,吕超,王飞飞.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5,53(13):203-206.

长按识别

OSID开放科学计划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这一过程中,葡萄酒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烟台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葡萄酒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烟台葡萄酒产业历经百余年发展,培育出“张裕”“中粮长城”等国内外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形成了葡萄种植与采摘、葡萄酒酿造、文化旅游体验等涵盖一二三产的特色产业集群。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为烟台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带来了显著成效。

1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架构见图1。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形成是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

图1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架构

1.1 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

烟台市位于37°N附近,这一纬度被誉为“葡萄酒的黄金纬度”,因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自然条件。海洋性气候带来的湿润空气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和风味物质的形成,使得烟台出产的葡萄品质上乘,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奠定了坚实基础。

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其区位优势显著,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港口、铁路、公路等,使得葡萄酒产品能够快速便捷地运往国内外市场。烟台邻近日、韩等国际市场,在葡萄酒的出口贸易上具有区位优势。这种区位优势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拓宽了市场渠道,为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历史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为烟台葡萄酒产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张裕”“中粮长城”等知名品牌的崛起,不仅代表了烟台葡萄酒产业的高品质追求,也体现了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品牌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品质提升,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品牌效应的发挥,进一步吸引了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同时,品牌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提升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1.3 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

在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烟台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葡萄酒产业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导。

首先,政府制定了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规划引领,引导企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避免了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其次,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激励,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政府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税费负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演进轨迹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的演进轨迹不仅见证了烟台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深刻体现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规律。

2.1 萌芽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初创与探索

这一时期,烟台市葡萄酒产业正处于初创阶段。面对未知的挑战与机遇,烟台人凭借对葡萄酒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条件的敏锐洞察,借鉴西方葡萄酒酿造技术,开始尝试种植酿酒葡萄并探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尽管初期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但这一时期的努力为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烟台葡萄酒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规模有限,主要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二是技术水平不高,但已开始尝试引进和消化西方先进的酿造技术;三是品牌意识尚未形成,但已孕育出未来知名品牌的雏形。

2.2 成长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扩张与崛起

进入成长期后,烟台市葡萄酒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烟台葡萄酒的产量和品质均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时期,烟台葡萄酒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在这一阶段,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的雏形开始显现。一方面,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葡萄酒产业之中,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崭露头角,如“张裕”“中粮长城”等,凭借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品牌魅力,迅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府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关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导。这些政策不仅为葡萄酒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促进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2.3 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与升级

进入成熟期后,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完善,形成了涵盖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烟台市葡萄酒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一方面,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和营销方式,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继续加大对葡萄酒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3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1 产业规模与产量

3.1.1 产量与市场份额。近年来,烟台市葡萄酒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产量达到6300万L,占全国比重由2022年的31%上升到44%。这一规模不仅反映了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的庞大基础,也为其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3.1.2 企业数量与分布。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目前,全市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204家,知名酒庄63个,这些企业分布在蓬莱、莱山、烟台开发区等多个核心产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3.2 品牌与品质

3.2.1 品牌影响力。“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突破860亿元,连续7年稳居行业榜首,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烟台葡萄酒的品牌实力,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烟台产区获国际知名大奖160余项,居国内各产区前茅,这些奖项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烟台葡萄酒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3.2.2 品质提升。烟台市葡萄酒产业注重品质提升,通过引进先进酿造技术、加强葡萄种植管理、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不断提高葡萄酒的品质。烟台市还积极推动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3.3 市场与营销

3.3.1 市场拓展。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举办葡萄酒品鉴会等活动,烟台葡萄酒企业成功吸引了大量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关注。烟台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推动葡萄酒产品走向世界。

3.3.2 营销创新。烟台葡萄酒产业在营销方面不断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烟台市还积极推动葡萄酒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特色葡萄酒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3.4 政策与扶持

3.4.1 政策支持。烟台市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营商环境等,为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2024年度葡萄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烟台市政府就授予了多家企业“领军企业”称号,并发放了项目支持资金,以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3.4.2 产业链建设。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链不断完善,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烟台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建立各类科研平台32处,提升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烟台市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4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面临挑战

4.1 市场竞争加剧

4.1.1 国内外品牌竞争。①国际品牌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如法国拉菲、澳大利亚彼得利姆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高品质产品,对烟台葡萄酒产业形成了直接竞争压力。②国内品牌竞争。国内其他葡萄酒产区如宁夏贺兰山东麓、新疆天山北麓等也在快速发展,这些产区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质葡萄酒,对烟台葡萄酒的市场份额构成了挑战。

4.1.2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葡萄酒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而是对气泡酒、冰酒、甜酒等新型葡萄酒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倒逼烟台葡萄酒产业创新改造。

4.2 产业内部问题

4.2.1 产业链整合不足。尽管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链相对完整,但各环节之间的整合度仍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在葡萄种植、酿造、销售等环节上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4.2.2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乏力。尽管烟台市拥有一批知名葡萄酒品牌,但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策略,导致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缓慢。同时,市场推广手段单一、渠道有限也制约了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4.3 外部环境因素

4.3.1 政策与法规变化。国家对葡萄酒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变化可能对烟台市葡萄酒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税收政策、环保政策、食品安全法规等的调整都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准入和竞争力产生影响。

4.3.2 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可能对烟台市葡萄酒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4.4 可持续发展问题

4.4.1 生态环境压力。葡萄酒产业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例如,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也需要妥善处理。

4.4.2 人才与技术短缺。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烟台市在葡萄酒产业人才和技术方面仍存在短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高端酿酒师、市场营销人才、品牌建设专家等方面的不足。

5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策略及成功案例

5.1 优化发展策略

5.1.1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烟台市应加大葡萄酒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葡萄酒产品,通过微电影、纪录片、社交媒体等形式传播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连接。在市场推广方面,组织烟台葡萄酒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的葡萄酒展会,如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中国(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等,展示烟台葡萄酒的独特魅力和高品质。定期举办烟台葡萄酒文化节,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和葡萄酒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文化节期间可以安排品鉴会、大师班等活动,要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开展葡萄酒旅游项目,将葡萄酒品鉴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烟台葡萄酒的魅力。

5.1.2 完善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烟台市应推动葡萄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是通过加强葡萄种植、酿造、销售等环节的协同配合,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建立葡萄酒产业链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农户、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三是推广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造工艺,提高原料品质和产品质量;四是加强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如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5.1.3 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烟台市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和培养葡萄酒产业相关人才,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一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葡萄酒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另一方面,设立葡萄酒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再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酿造设备和检测仪器,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5.1.4 推动产区特色化与差异化发展。烟台市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产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根据不同产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积极推广产区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旅游线路和产品。助力加强产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5.1.5 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烟台市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推广生态种植、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源安全;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降低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5.2 成功案例

5.2.1 蓬莱产区特色化发展案例。蓬莱产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品牌和产品,多次举办葡萄酒节、葡萄酒文化旅游等活动,注重生态种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低碳绿色等方面规划,为烟台葡萄酒产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蓬莱产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产区内的酒庄和企业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2.2 张裕葡萄酒品牌建设案例。张裕葡萄酒通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工作,成功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张裕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工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等措施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酒企的合作与交流工作。运用大数据实现用户精准对接,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1988年张裕联合山东省酿酒葡萄研究所等单位参与“世界名优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和“优良酿酒葡萄技术开发试验”项目,推出了多款新型葡萄酒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5.2.3 莱山区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案例。烟台市莱山区围绕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酒庄产业为依托,以葡萄酒主题旅游度假为引擎,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建设高标准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推动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措施,提高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莱山区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已成为烟台葡萄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产区内的酒庄和企业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2.4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案例。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与张裕公司、君顶酒庄、瀑拉谷酒庄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一方面成立行业人才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双元交融、螺旋提升”的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赴酒庄进行顶岗锻炼,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聘请龙头企业技能大师到学院担任兼职导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另一方面,针对瀑拉谷园区小芒森葡萄酒后期发酵迟缓等问题,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合作,通过本土野生酵母试验、发酵动力检测研究,成功解决发酵问题,提升了葡萄酒品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推动了葡萄酒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

6 结语

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烟台市应继续加强葡萄酒品牌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强化引导与支持、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的工作,推动葡萄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集群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发展机遇。

张婕

第一作者

女,1992年出生

山东青岛人

硕士,讲师

WSET三级品酒师

研究领域:葡萄酒产业、旅游竞合、产业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文专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

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项。

获奖荣誉:获得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烟台市教育局嘉奖等荣誉。

吕超

通信作者

男,1989年出生

山东淄博人

硕士,副教授

WSET二级品酒师

研究领域:乡村振兴、葡萄酒文化、文旅融合。

论文专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1部,参编教材3部,在国家级、省市级报纸发表文章8篇。

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市级课题2项。

获奖荣誉: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团队介绍

研究团队聚焦葡萄酒产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旅游管理等领域,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葡萄酒产业经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成效。团队成员获烟台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更多推荐论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