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17日,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湖州市综合试点在南浔区圆满结束。来自全市的120余名人口调查业务骨干,经过3天的日夜奋战,顺利完成了对南浔区南浔镇适园社区、东迁街道圣驾桥村的住房核实,以及共420户的现场入户登记工作。
8月15-17日,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湖州市综合试点在南浔区圆满结束。来自全市的120余名人口调查业务骨干,经过3天的日夜奋战,顺利完成了对南浔区南浔镇适园社区、东迁街道圣驾桥村的住房核实,以及共420户的现场入户登记工作。
这次试点是对正式调查的实战演练,旨在通过全流程实战模拟,重点检验调查流程衔接、数据采集方法、部门协同机制及基层执行力,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听一听试点调查员们的“一线收获”
南浔区
以责任叩开家门,用沟通赢得信任
在参加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这些经验总结如下:
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入户调查工作的基石。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调查规定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和个人权利,时刻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赢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支持。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是调查工作的关键。在入户调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例如,存在调查者因为对调查的不了解或顾虑而不太愿意配合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用耐心和真诚去化解矛盾,取得被调查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千金镇 郭新涛
“宣传·陪调·协作”保障调查试点高效推进
本次试点工作,我被分在圣驾桥村第20调查小区,经过成员们的通力合作,我组圆满完成此次调查试点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有效提高居民参与度。基于市区两级前期的广泛宣传,如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等,清晰阐释调查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此次的调查工作,并积极的参与进来。
二是充分发挥配调员的作用。陪调员作为村两委人员,熟悉村情和民情,是本次1%人口抽样调查试点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此次调查中,由于陪调员的存在,使我们在调查中既克服了语言障碍,又避免了空跑,提高了调查效率。
三是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两人一组,相互配合,一人负责询问相关问题的同时,还负责发放小礼品,另一人负责填写调查问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速结束调查。
吴兴区
吴兴区 廖志强
入户调查“三字诀”:足、巧、准
参加本次市级试点工作,让我总结出三点实操经验:
入户前准备锚定一个“足”字。做好前期准备,才能让入户更有底气。一是资料掌握要充足,把户主底册、小区户型图烂熟于心,提前标注特殊住户的作息时间、家庭情况,避免“盲目敲门”;二是工具备齐要足量,调查表格、签字笔、入户礼品等提前备好,防止因工具缺失耽误进度;三是心态调整要足够,预想可能遇到的拒绝或质疑,提前想好应对话术,保持耐心和从容。
沟通时技巧围绕一个“巧”字。灵活沟通是获取信息的关键。一是开场方式要巧妙,避免直接说“我来调查”,可结合场景打招呼,比如“阿姨,我是社区的,过来了解下大家的居住情况,方便耽误您几分钟吗?”;二是提问方式要巧变,对模棱两可的回答,可帮助其进行回忆,比如在询问老两口结婚年月,可以问是在夏天还是冬天,是否有下雪之类的,进行辅助回忆。再从侧面进行判断;三是化解抵触要巧劲,遇到不愿配合的住户,不纠缠不争执,可先递上给调查户的一封信说明用途,再和调查户说明下次还会有社区的人上门的,给对方台阶也给自己机会。
记录时原则坚持一个“准”字。数据准确是调查的核心。一是信息核对要精准,对住户说的姓名、身份证号、居住时长等,边听边记边重复确认,比如“您说您是2020年搬来的,对吗?”;二是特殊情况要准确标注,遇到“人户分离”“合租分住”等情况,详细记录具体原因和实际居住状态,可在底册纸上再附上备注说明。
德清县
武康街道 赖佳敏
以耐心化解疑虑 以错时保障覆盖 以传承提升效能
此次试点我深刻体会到人口调查工作的严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实地调查是整个试点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用耐心和微笑面对调查对象的顾虑。部分居民对人口调查存在疑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拒绝配合调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调查员始终保持耐心和微笑,向居民详细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保密措施,消除他们的顾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他对调查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提供任何信息。我没有放弃,而是多次上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说明调查的重要性,还给他看了一些宣传资料。最终,老人被我的真诚打动,配合完成了调查。
“错时入户”,完成现场登记。还有一些居民由于工作繁忙,很难在正常时间接受调查。为了不遗漏任何一户,我们调查员采用了“错时入户”的方式,利用早晚休息时间进行调查。虽然这样增加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但看到每一户家庭的信息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陪调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他们将自己的调查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市级综合试点的各项任务。
长兴县
虹星桥镇 朱晓彬
筑牢信任基础,确保数据质量
通过参与本次省级综合试点工作,我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实践历练中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注重宣传引导,提升群众知晓度。湖州试点启动前,南浔区便通过张贴海报、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在我们上门走访过程中,一提到“1%人口抽样调查”,多数群众都表示知晓并积极配合,前期宣传成效明显。
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提高核查准确性。住房核查阶段,我们以图版信息为基准,结合实地走访,逐栋逐户比对建筑信息。实际操作中,部分住宅存在地址标识不清、建筑类型复杂等困难,核查进度一度受阻。得益于陪调员的现场协助,有效提升了核验效率和准确度。
三是推行预约机制,增强调查针对性。入户调查是本次试点的关键环节。我们提前通过电话与居民预约上门时间,灵活安排走访日程,最大限度避免“跑空”。
四是坚持耐心沟通,赢得群众信任感。我们始终秉持依法调查、保护隐私、真诚沟通的原则,在辅助调查员的方言转译和协助下,有效化解了部分群众对调查目的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疑虑,努力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筑牢高质量数据调查的信任基础。
安吉县
安吉县 周静
用心沟通,用细做事,用宣引导
通过参与这次市级综合试点工作,我得到了以下启发:
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调查过程中,沟通尤为重要。面对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的居民,需要灵活调整方式:对老年人,要耐心解释,放慢语速;对上班族,要尽量配合他们的时间,利用早晚或周末走访;对有顾虑的居民,要诚恳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和保密性,争取他们的信任。
细节决定工作质量。摸底工作要“细”,调查小区、户主信息底册要尽可能详细准确。调查员工作要“细”,要熟悉居住人的作息情况,针对特殊情况的住户制定不同的调查方案。数据指标填写要“细”,面对调查表上的问题要仔细斟酌后再填写,避免数据出错及遗漏,影响后期工作。
宣传力度要加强。人口调查并非形式,而是国家了解民生需求、制定科学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小区物业群及传统宣传方式(海报、横幅、告知书等)展开宣传动员,让居民能更快更直接地了解“1%人口抽样调查”这项工作,大大提升配合度。
南太湖新区
南太湖新区 张韵
细节定成败,务实出真知
前期筹备需把 “细” 字刻进流程。联动多方获取基础信息,提前与社区、物业、公安对接,获取小区住户的历史登记信息(如户籍登记、租房信息等),提前张贴公告,降低戒备心理,陪调员更是个 “活档案”,记得张大爷习惯清晨遛弯、李租户总在深夜返家,才能精准匹配入户时间。针对老年住户:破解沟通障碍,建立信任关系,组建“方言+耐心”团队抽调熟悉当地方言的调查员协助沟通,避免因语言不通导致信息误读。针对外地租户“早出晚归”的特点,安排夜班周末入户(如晚上7-9点),并在门上张贴“到访通知单”,留下电话号码,方便住户提前预约时间,用 “绣花功夫” 摸清真实居住状况。
入户登记则要让 “实” 字贯穿全程。先把指标口径、操作流程烂熟于心,面对居民疑问才能应答如流,用专业度打消顾虑。沟通时少些 “公事公办”,多些 “拉家常”—— 聊起孩子上学年限推算初婚时间,说起小区停车难自然带出家庭车辆信息。遇到模糊回答,不急于追问,这类生活化细节引导回忆,既保护隐私又确保数据真实。
这场试点让我明白,人口调查既是数据采集,更是与居民交心的过程,细致打底、真诚落地,才能拿到最鲜活的民生数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