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山海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将采收好的薄荷进行晾晒、加工、切片。据了解,薄荷作为经济价值高的特色芳香作物,不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常用的中草药,加工完成的薄荷头还能制作成中药饮片,用于药厂加工提炼。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6日讯眼下,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的薄荷已迎来采收季,一株株绿叶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绿色黄金”。
在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山海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将采收好的薄荷进行晾晒、加工、切片。据了解,薄荷作为经济价值高的特色芳香作物,不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常用的中草药,加工完成的薄荷头还能制作成中药饮片,用于药厂加工提炼。
“咱们现在正在进行饮片切断,切完断之后得晾晒,晾晒完之后再打包销售。我们一共种植150亩薄荷,一年采收三次,每次采收亩产鲜薄荷1500公斤左右,对应饮片是3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5.5元,全年亩产值在5500元左右。”山海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王超龙告诉记者。
东营市是“退海之地”,土壤盐渍化严重,也是规模和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为了让薄荷苗在土壤含盐量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顺利存活,提高薄荷的产量和抗逆性,当地农技人员选育出耐盐碱性高的薄荷品种种植,通过“以种适地”,持续增强盐碱地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在数据库中找出了16个和薄荷醇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排列组合,之后用SNP这样一个基因探针标记技术进行筛选,最终得到了目前种植的薄荷品种。这个品种它能够在盐碱地上有一个很好的生长情况,确保了高达95%以上的成活率。另外它的薄荷醇含量也非常高,约为4.4%,同时它的性状也较为均匀稳定。”山海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副部长宋潘晖告诉记者。
薄荷产业市场潜力大,不仅能入药,还能用作饮料、保健品等原材料。为提高薄荷的附加值,当地通过采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创新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签署了收购协议,推动薄荷种植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发展。
“目前,我们在周边多个城市设立了收购站点,并与全国10余家厂商建立了供货关系,带动附近农户参与到中药材的种植中来。未来,我们会根据种植情况继续扩大薄荷的种植规模,配备储存、晾晒仓库、切割机等基础设施,持续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同时,进一步引入前沿科技提升种植效能,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对薄荷生长全周期进行精细化监测管理,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农业技术完善薄荷加工与销售链条,通过多样产业融合,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业附加值,开创生态致富的新道路。”山海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郑梦涛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 陈海涛 宋瑞星 东营区融媒体中心 王凯旋 刘浩正 东营市东营区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