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活党建“红色引擎”,赋能服务“最后一公里”。8月22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接待寺社区党总支与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机关第九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通过实地调研、经验交流、协议签订等形式,搭建起
激活党建“红色引擎”,赋能服务“最后一公里”。8月22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接待寺社区党总支与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机关第九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通过实地调研、经验交流、协议签订等形式,搭建起“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平台,这既是社区党总支以“12345”工单办理工作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一盘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推动党建业务“两手抓”、深度融合“两手硬”的基层探索。
今年以来,葛塘街道接待寺社区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短板弱项,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服务”新模式,通过构建“问题发现及时、责任落实到位、解决高效彻底”的工作体系,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聚力“源头治理”,推动问题解决由“末端处置”向“前端防控”转变
社区创新构建“调解室”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员轮班坐班制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每日开展网格走访及微信群动态监测,要求网格员将“被动接单”与“主动发现”相结合,对网格内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形成全渠道诉求收集网络。在此基础上,社区两委成员定期组织工单总结研判会,对疑难案件进行集体会商,通过构建“诉求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社区实现了工单处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源头减量效果明显,工单量明显减少。今年1-6月,接待寺社区12345政务服务工单占全街道比例实现显著下降,由33.14%降至25.5%。
强化“一把手办单”,推动责任落实由“层级转办”向“顶格协调”转变
社区践行“先解决问题再说”实践理念,明确“一把手”是热线工作第一责任人,依托“一把手办单”工作机制,对“12345”工单实行“接诉即办”,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拖延、不积压”。近日,西严组主干道旁下水沟严重堵塞,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党总支书记滕艳接单后,立即启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联合街道12345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在确定堵塞原因后,社区牵头协调专业团队紧急施工,24小时内完成清淤疏通。家住附近的村民严阿姨感慨道:“没想到反映问题后这么快就解决了,社区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通过“一把手”的示范效应,将热线工作压力有效传导至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及物业,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确保了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落实“常态化回访”,推动效果评价由“办结为准”向“满意为本”转变
“办结”不是终点,“满意”才是标准。为此,社区建立了“办结必回访、不满意再督办”的闭环管理机制,成立由热线专员和网格员组成的回访小组,对所有已办结工单进行100%电话或上门回访。不仅核实问题是否解决到位,更耐心倾听居民对处理过程、服务态度的评价,收集后续意见,将回访中收集到的新意见和“不满意”评价,视为新的“诉”。对“不满意”工单由社区书记跟踪督办,进行二次办理、二次回访,直至群众满意。通过此机制,成功将52件初次评价“不满意”工单转化为“满意”,群众满意率稳步提升至目前的75%。同时将回访中收集到的超出本次诉求的社情民意记录下来,充实到社区民情智库中,为下一步的源头治理和决策提供方向,使回访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民情信息来源。
通过上半年在源头治理、一把手办单、常态化回访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力,接待寺社区12345热线办理工作实现了工单总量下降、解决率提升、满意率提升的“一降两升”良性循环。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12345”热线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滕艳)
本文来自【新华传媒智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