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行业空白!杨凌落地国内首个浸泡式纳米靶向水产疫苗项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00:13 2

摘要:作为杨凌重点招引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落地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水产疫苗研发领域在鱼类疫病防控、疾病研究及工艺开发等方向的空白,更成为杨凌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零的突破”。

8月18日,走进杨凌富隆产业园内的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建工地,一座集研发、试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实验室已现雏形。

作为杨凌重点招引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落地项目正加速推进。该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水产疫苗研发领域在鱼类疫病防控、疾病研究及工艺开发等方向的空白,更成为杨凌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零的突破”。

“我们落地的不仅是一座实验室,更是一套能填补行业空白的‘疫病防控解决方案’。”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博介绍,万可森项目的核心成果是一款针对水产动物疾病的一类疫苗——浸泡式纳米靶向水产疫苗,其技术水平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水产养殖最怕疫病,一旦爆发往往血本无归,而疫苗是防控的核心。”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博解释,这款疫苗的应用,能从源头为鲈鱼、鲤鱼等常见养殖品种构建疫病防线,补齐智慧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为产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创新型水产动物疫病防护疫苗供应企业,在研10余个一类水产新兽药管线。公司核心产品浸泡式纳米靶向水产疫苗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研究所王高学教授带领的团队,历时20余年研发,2016年获得核心专利。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与校企联盟共同孵化的成果,万可森项目是杨凌深化区校融合的生动注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项目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落地,正是校地资源深度协同的体现。同时,这一项目的推进离不开校友企业的积极参与,校友不仅以投资形式助力项目扎根杨凌,更带着技术与资源回归这片农科热土,既为母校科研成果转化搭建桥梁,也为杨凌产业发展注入了“校友力量”,成为校地融合、校友反哺的典型范例。

万可森项目自决策入区以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总建设面积1876平方米的园区内,一期965平方米的分析检测实验室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8月底建成投用;二期911平方米的发酵纯化及样品制备工艺研究区域,计划年底前建成投用。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满足水产疫苗中试级别需求,可开展鱼类病毒学分析、血清学实验、PCR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完整实现从高校实验成果到商业化产品转化的研发过程。整体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水产疫苗研发领域在鱼类的疫病防控、鱼类疾病研究、鱼类水产疫苗工艺研究的空白。”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强介绍道。

这种“高校研发+本地转化”的模式,不仅激活了杨凌的科研创新资源,更为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提供了范本。

目前,万可森项目即将建成的小试、中试生产线,已能满足周边地区水产养殖的疫苗需求。未来将依托杨凌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配套优势,项目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的完整产业闭环,辐射整个西北片区的水产养殖市场。

“万可森项目不仅为杨凌带来了首个水产一类疫苗成果,更探索出‘高校研发+本地转化+产业辐射’的新模式。”示范区投资促进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项目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全面建成,预计将带动智慧水产养殖、疫苗生产、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能。

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闭环构建,从区校融合创新到区域辐射赋能,万可森项目的快速推进,既彰显了杨凌以科技突破为核心、以产业落地为抓手的招商思路,更成为招商部门践行示范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定位的生动实践之一。

记者:康萍 仵佳伟

编辑:赵桃子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