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赛事引领消费升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20:17 2

摘要:8月22日,2025河北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在圆桌对话环节,四位业内专家就如何系统培育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如何通过赛事经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展开探讨。

与会专家发言。本报记者 袁立朋 摄

□本报记者 烟成群

主持人

张建军: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协同创新总经理

嘉 宾

梁 强: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丁云霞: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白翠玲: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李 桐:河北野人体育总经理

8月22日,2025河北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在圆桌对话环节,四位业内专家就如何系统培育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如何通过赛事经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生态展开探讨。

河北今年推出“户外在河北”品牌,将户外精品赛事作为发展重点。长期从事户外运动产业与经济研究的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梁强建议,河北应通过“户外在河北”品牌赛事赋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消费升级。

梁强认为,“户外在河北”跟整个河北文旅品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谋而合,是体育融合旅游特别是户外运动垂直赛道形成独特体育产业品牌的一个重要抓手。

户外运动怎样在河北进一步落地,形成高质量赛事?梁强建议把户外运动的概念进一步细化,围绕山水、气候、冰雪资源区进行细分和赛道打造。

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等多种地貌的省份,已经形成了很多系列的户外运动子品牌,冰雪运动已经拥有冬奥遗产。今后可以通过实施“一市一品”“一市多品”,把户外运动的垂直细分赛道变成更多的品牌的谱系,让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人能找到与之爱好和能力相匹配的运动场景。

推动品牌赛事与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效能的最大化,文旅产业怎样主动适应并融入赛事经济?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白翠玲认为,文旅行业、文旅企业首先应该在思维和角色上进行转变,从接待者转变为内容提供者和深度参与者。

“我们不应该把赛事单纯作为一个时间点、空间点,而应作为一个平台,融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协同,整合全地貌资源和各种服务,用平台思维进行整合、引流、品牌塑造,最后形成闭环。”白翠玲说,要从产业的角度实现体育、文旅、商业和城市共建的深度融合。比如旅游景区可以作为赛事的起点、第二现场或其中的一个节点,把旅游景区的场景和赛事的场景融合,合二为一,通过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打破原来产业本身的边界,形成新的业态。

还要打造面向赛事的一体化、高品质服务,比方说从接站到比赛再到赛后交通的接驳体系等方面,都应进行升级。赛事和旅游都要面对本地、外地两个方面的人群,可以进行大数据识别,经过脱敏后开展数据分析,便于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精准营销,服务赛事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确立北京、上海、南京等30个城市为首批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的试点城市,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丁云霞副教授正组织团队对这些城市进行分析研究。

丁云霞介绍,该试点工作半年来的进展表明,赛事经济不仅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引擎,也逐步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播的新动能,赛事IP与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河北是七个全国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省之一,在赛事监测体系和相关人才智库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丁云霞说,在赛事品牌建立和形象推广方面,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除了自然资源之外,还要对区位优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然后打造相关运动项目,优化赛事的基础设施、品牌形象。比如深圳在赛事品牌打造中注重科技赋能,杭州有电竞场馆优势,把相关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赛事的组织管理与运营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为参与者和观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河北野人体育总经理李桐介绍,组织一场赛事不难,但是要想把它打造成品牌赛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赛事要有自己的符号和标签,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石家庄马拉松赛,参与人数从之前的1万人,到今年的3.5万人,报名人数更是达到10万人,直接拉动消费约3.89亿元。”李桐说,他们在赛道沿途不仅设置补给站,还有多项情绪价值的体现,比如“音乐加油站”、啦啦队,为跑者从视觉、听觉上助力,让他们合理分配体力、安全完赛,并感觉到这个赛道不仅有优美的城市风貌和景色,还有热情的互动。

这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提到了防止出现赛事短期引起广泛关注。李桐谈到,为借助赛事给人们留下更多城市记忆,他的团队分别在石家庄、秦皇岛的马拉松赛期间推广板面和海鲜大馅饺子,跟周边众多的商家、旅游景区深度合作,构建“吃行游购娱”消费场景,让跑友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了解风土人情,留存美好记忆,种下再次来旅游、参赛的“种子”。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