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有《现代性》《论爱欲》《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
2025年8月27日(周三)19:00—21:00
●嘉宾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李 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主讲人
汪民安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有《现代性》《论爱欲》《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
李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艺术哲学、欧洲电影史与当代艺术理论,“新迷影丛书”主编,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黑色银幕》等,译有《巴迪欧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等。
▼
活动简介
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其实是许多伟大思想家精心设计的结果。自培根提出“新工具”以来,启蒙理性逐渐演变为一种信仰,人被塑造为精于计算、追求掌控的单一主体,整个社会则不断强化着对效率、秩序与规范的追逐,并呈现出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等梦幻般的特征。置身商品社会,许多人沉迷于马尔库塞所批判的“虚假需要”,生命的历程被悄然置换为消费的过程;而身处愈演愈烈的“景观社会”,我们生活在图像与算法的凝视之下,被观看、被点击、被重新定义……
这是迷宫般的生活,我们身在其中,却未必拥有能走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彩线”。现代生活的活力与匮乏、奇幻与平庸、深度与空洞,需要敏感而富有智慧的大脑去“追本溯源”,才能现出原形。
清华大学汪民安教授的新著《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正是这样一次至关重要的“思想溯源”。汪民安教授长年深耕现代性、西方现代思想等宏大议题,其著述被誉为“既有着手术刀式的冷静与精确,又有着诗人般的优雅与洞察力”。这部新书以西方现代思想的十三个关键概念为切入点,包括启蒙、契约国家、平等、理性的铁笼、规训、治理术、上帝之死、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艺术,简约而生动地呈现出“西方现代性的十三副面孔”,构建出系统的西方现代思想谱系。
启蒙给西方现代社会带来了哪些“遗产”或者说后果,对当下的中国又有哪些影响?在铁笼一样的现代世界里,艺术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何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自我治愈和修复的可能?如何做一个对生活潮流及大趋势有自己判断的“清醒的现代人”?
2025年8月27日(周三)19:00,豆瓣读书联合北京大学出版社,特别邀请《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作者汪民安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洋教授做客直播间。两位学者将围绕“思想如何塑造现代社会”这一议题,展开一场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
▼
相关图书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本书以西方现代思想的十三个关键概念为切入点,包括启蒙、契约国家、平等、理性的铁笼、规训、治理术、上帝之死、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艺术,简约而生动地呈现出“西方现代性的十三副面孔”,构建出系统的西方现代思想谱系。
现代性是启蒙方案的展开,西方社会是启蒙的历史后果,本书以这样的启蒙观点开篇,层层深入,细腻铺陈,清晰地绘制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等多维框架。这部灵动而深沉的著作,将理论思辨和形象叙事熔于一炉,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现代生活的复杂面向、现代观念的矛盾分歧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
主办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豆瓣读书
承办方
北大博雅讲坛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