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观澜片区,有一个绿树掩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科技园区,数百家创新企业在其中蓬勃发展,园区入口的独角兽标识让“科技与美”浑然一体,也暗含了园区想要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的宏大愿景。
在观澜片区,有一个绿树掩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科技园区,数百家创新企业在其中蓬勃发展,园区入口的独角兽标识让“科技与美”浑然一体,也暗含了园区想要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的宏大愿景。
隐藏在产业园区里,有一家充满氛围感的英式咖啡厅,出品精美,各种餐饮颜值口味都在线,成了很多年轻人周末打卡的必选地之一。离咖啡厅不远的地方,是一家高颜值的精品酒店——英威斯顿酒店,马卡龙绿是这家酒店的主色调,特别而清新。酒店服务周到,充满温情,让人来了一次忍不住还想再来。
它们,都是叶家嘉根据入园海归创业者的喜好品味而设计的。
叶家嘉 从2013年临危受命回国主持集团发展大局,到现在已经12年,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女主”,因为惊人的魄力和眼光,叶家嘉先后获得“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最具家风传承创二代”、新时代“深圳百名创新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并在今年获得“深圳巾帼建功杰出女企业家”称号。
临危受命
25岁扛起产业转型之责
2013年之前的叶家嘉,无忧无虑。在英国刚刚完成学业的她,正准备背起行囊行走世界,然而父亲叶伟雄突发疾病,让她不得不迅速回国接过了银星集团发展的“指挥棒”。
对于年仅25岁的叶家嘉来讲,这个开局有点太难了。当时正逢经济发展变革期,银星智界项目刚进入启动建设的关键节点,集团的许多投资项目也亟待决策……病重的父亲、硕大的产业园、10余家子公司,以及数千名员工,沉重的担子一下子压在了叶家嘉的身上。
庞大的科技园要走什么样的路,银星智界要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建设,是当时叶家嘉面临的最大问题。“我的父亲一直坚守产业报国之路,我也会坚守这一使命,让产业园区成为培育和孵化优质企业的摇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入调研,叶家嘉决定将银星智界打造成为聚焦生命健康产业的专业化园区,并逐步带领银星整体转型。这在当时,可谓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园区在招商过程中将对客户进行筛选,招商压力将陡然增加数倍,而且生命健康产业研发周期很长,企业想要“破茧成蝶”也并非易事,增加了未来更多不可控的风险。
然而,面对来自内外部的质疑,叶家嘉没有丝毫退缩,她说:“专业化特色园区能够在特定产业领域内做精做深、形成特色,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创新驱动型园区,不仅能为企业注入各种精准服务,也会助力企业增强生命力,形成产业集群。而且,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个体对健康的重视,生命健康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方向。”
坚定方向之后,叶家嘉带领团队洞察产业需求,优化运营服务,在打造生命健康专业化园区的主航道上越走越深入,不到10年时间,就先后建设运营了银星生命健康科技园(龙华)、银星坪山生命健康科技园、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银星银智生命健康科技园(光明)等多个生命健康园区,累计运营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银星科技园引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合作共赢
用“共享思维”织就产业生态网
在银星员工眼中,叶家嘉有想法,有魄力,极具前瞻性,在父亲叶伟雄的眼里,这个女儿“和自己很像,责任心很强,也有冒险精神!”
在推动银星转型的过程中,叶家嘉敢想敢干,她时刻关注产业发展的痛点,对营造园区产业微生态进行了深入探索。
硬件上,她根据生命健康企业的特殊需求,对厂房层高承重、吊装口位置等进行专门定制。建设集中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引入双回路用电及柴油发电机,确保企业环保达标与电力供应稳定。
软件方面,以平台催生态,引入包括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及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研究院、迈瑞动物医疗等重点企业,为银星聚集更多的优质企业营造了最好的产业土壤。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的入驻,也为园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与创新资源,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服务方面,招商、运营、物业“三位一体”运营管理模式让企业安心,“1+2+4”产业运营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专业、精准的产业服务。她开创性提出建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设想,目前共享平台已入驻112家顶尖机构与企业,仪器设备总数276套。去年,平台还引入了深大、南科大等高校设备进驻,不仅企业创新研发成本大幅降低,还促进了企业间的深度技术交流与合作。
2024年,银星荣获首批“深圳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专业园区”,首批全市仅6家园区获得认定,2024年底又获首批深圳市“AI+”药械专业园区认定。
与此同时,叶家嘉高度聚焦新兴科技领域,支持集团子公司银星智能在业内首创性地提出并践行OPM商业模式,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开放平台,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新型平台化科技企业”的华丽蜕变。
在叶家嘉看来,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我希望自己更开放,更专注,用开放的视野去学习,去听取内部和外部的声音,再选定领域,保持专注,不断走下去,一直深耕下去。”
守正创新
以女性智慧书写传承与担当
掌舵银星以来,叶家嘉将女性的细腻、敏锐和坚韧转化为管理与决策中的独特优势。在推动银星从“守正”走向“创新”的道路上,叶家嘉深感历史传承与开拓未来之间从不矛盾。她尊重父辈奠定的基础与积累的经验,并将这些宝贵财富融入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在企业面临艰难转型抉择时,她坚定地聚焦产业主航道,扎实做好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赋能,因为父亲早已将“产业报国”的种子深植在了她的心里。
专业的园区需要专业的人来运营,叶家嘉坚持打造高质量团队,她对员工很好,时刻关注员工成长与发展,同样地,她对员工的要求也很高。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员工最好的福利,除了有竞争力的薪资保障,更重要的是将平台打造成员工能快速成长、持续学习的沃土,即使哪天离开的银星,因为能力和业绩的积累也能拿到比同行更高的工资待遇。”在高标准要求员工的同时,她也高标准要求自己,化身“拼命三郎”,死磕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带领集团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父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叶家嘉身上得到了同样延续,在她看来,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理应积极回馈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据统计,银星累计捐款捐物超1亿元,先后扶贫援灾18次,为边防战士兴建卫士之家,资助4000多名孤困学生完成了学业,为360位患重病、孤寡老人及困难职工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叶家嘉,这位海归创二代,用12年证明:“创二代”的传承,不是守着父辈的成果“吃老本”,而是以新视野、新思维,让“产业报国”的初心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创二代”的无限潜力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相信在她的带领下,银星集团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在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上续写新的传奇。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金璐 通讯员 方芳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