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链”上履职 “质”上赋能——洛川县政协委员助力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走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04:18 2

摘要:近日,记者走进洛川县政协苹果产业委员工作室以及洛川电商物流集配中心、苹果加工营销企业,循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脉络,深切感受委员扎根产业链、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链”上履职 “质”上赋能

——洛川县政协委员助力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走笔

洛川被誉为“苹果之乡”,苹果产业已成为县域重要支柱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洛川县政协苹果产业委员工作室以及洛川电商物流集配中心、苹果加工营销企业,循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脉络,深切感受委员扎根产业链、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助力产业升级再添“羽翼”

2022年,洛川县政协顺应委员呼声,成立苹果产业委员工作室,履职阵地就设在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洛川苹果城。

“这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园区,更是委员履职的阵地。”洛川县政协委员赵会琴说,“建在产业链上的委员工作室,汇聚了技术专家、种植大户等力量,借助这个平台,大家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更便捷,发现和解决问题也能更及时高效。”

在十届洛川县政协委员、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看来,委员工作室的成立运行有着“三大必要”:一是紧扣苹果产业技能知识等方面的群众需求开展培训,助力苹果种植新技术推广与销售理念提升;二是围绕县政协每年就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的调研,提供关注重点方向;三是结合委员关于苹果产业提案推进办理落实工作。

农产品安全检测、苹果“水烂病”防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机化生产推进……自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苹果产业持续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相关提案办理落地。赵会琴举例说,在落实委员工作室提出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关提案过程中,气象部门多次上门协商交流,不仅增设了相关监测点,还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果农实现了增收,也让涉果企业能收购到品质更优的苹果。

如何助力洛川苹果从“卖一季”走向“卖四季”?近年来,随着苹果优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对苹果冷藏、储藏条件的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委员工作室紧盯重点,调研形成了《加强冷藏企业技术提升的建议》。

“目前,洛川拥有冷藏设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达300多家,每年有60%的苹果要进入冷库冷藏,以保障全年供应。”赵会琴说,在落实提案建议时,相关部门不仅开展冷藏技术等针对性培训,还引进新技术,避免企业因对优新品种特性不熟悉、冷藏方式不当而遭受损失。

从业20余年,赵会琴领办的企业已成长为年收购苹果7000吨、销售额达6000万元,精准服务540户果农、为周边200多名群众提供短期就业岗位的标杆企业。

“通过委员工作室,我们不仅能更及时地把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还为委员履职带来积极反哺作用。”她说。

观念与技术的双重提升

有着78年苹果栽培历史的洛川,近年来通过老果园改造、品种优化与技术赋能,铺就了果农增收致富快车道,这背后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发力。王晓东与苹果产业的故事,就是其中的生动缩影。

从1947年引进栽植苹果至今,洛川与苹果产业深度绑定。面对老果园发展瓶颈,当地锚定“挖老园、建新园”方向,大力推进矮化密植果园建设。王晓东介绍,截至目前,洛川矮化密植果园面积已达20.6万亩,矮化与乔化果园比例达2:3。相较于传统乔化果园,矮化果园亩产达4吨,产量提升近一倍,产出的苹果品质更优。

品种迭代是增收的关键抓手。过去,洛川苹果以片红红富士为主;如今,在技术培训加持下,果农纷纷转向种植条纹红富士、秦脆等优良品种。“以往70毫米果径起步的片红红富士每斤约3元,如今同规格的秦脆每斤能卖到4至5元,品质较好的甚至达到7至8元,条纹红富士也稳定在4到5元,品种优势给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王晓东说。

苹果产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技术培训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王晓东说,他和团队持续开展苹果综合管理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超16万人次,覆盖全县果农和从业者。

观念与技术的双重提升,给洛川苹果产业带来显著效益:苹果产量质量同步提升,每斤售价较以往高出1元多,亩均效益近乎翻倍。王晓东表示,将和委员工作室成员一道坚持深入一线,为果农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助力老果区在产业升级之路上接续迈出稳健步伐。

破解两个“一公里”梗阻

洛川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物流是保驾护航的重要一环。作为深耕物流行业10余载的一名“老兵”,洛川华大商贸公司总经理任化龙委员见证并参与了产业深度融合的历程。

2019年,任化龙牵头创建洛川电商物流集配中心。该中心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将延安南部五县的快递、物流集中到洛川,实现苹果从分拣到统一配送销售的升级。“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与‘最初一公里’梗阻的难题。”任化龙说,通过集中化运作,不仅助力农产品顺畅上行,还降低了物流成本,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随着洛川苹果产业加快发展,原有物流模式逐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冷链物流的升级形势催人。今年,该中心紧跟发展需求,采购了5台冷链车和无人驾驶配送车。“有了冷链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保障苹果品质。”任化龙举例说,苹果从冷库到三线或更偏远地区,传统货车很难保证送达后的质量,而冷链车从发货第一步就实现了百分百保鲜。

据介绍,洛川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建成六年多来,运营取得亮眼成绩:每天下行快递量达3万多票,苹果上市时上行量达5万多票,全年日均4万多票。

“最多一天就要发出8万多票,其中苹果占到7万多票。”任化龙说,中心建设发展也得到县政协大力支持,仅物流领域的调研,县政协就组织开展了不下5次。“县政协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物流、快递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在冷链物流升级等方面给予了诸多帮助。”

让洛川苹果香飘全球

“新厂投用后,我们的苹果出口加工量能提高3到5倍,不管哪个国家的标准都能满足。”洛川优洛有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斌委员话语中透出的底气,来自出口额数据预测:老厂1800万元的出口额有望在新厂实现5000多万元的突破。

如今,“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升级,正引领洛川苹果昂首迈进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稳定需求,让我们的出海路越走越宽。”王斌说,此前老厂难以达到欧美市场标准,今年专为出口建的新加工厂投用,不仅能让加工能力提升3至5倍,还能凭借标准化生产线迈过“全球通用”的出口门槛。

“为守好源头关,企业建起了1.8万亩出口认证果园,海关每月入园监督,苹果采摘后按各国检疫要求细化处理。”他说。

抓好“种植端科技+加工端协同”,如今在种植端,该企业管理的果园已用上数字化、可视化及全程可追溯系统,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科技加持让苹果品质更加稳定。

如何在加工端做好“变废为宝”智慧文章?王斌介绍,今年新建的精深加工厂将残次果加工成果汁等产品,供应超市或出口中亚等地区,此举既让果农减少了损失,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鲜果竞争力。

“政协委员不是头衔,而是帮产业、帮果农办实事的‘桥梁’。”王斌道出履职8年来的切身感悟。“这些年,我跟着政协调研,把果农的‘急难愁’、企业的‘发展惑’记在本子上;县政协和委员们也常到我的基地、加工厂来考察,帮着协调客户、对接科研机构。”

眼下,新厂的生产线正不停运转,认证果园的苹果挂在枝头待采收。王斌说,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当委员,就是一心想把洛川苹果的牌子擦得更亮,让果农多挣钱,把洛川苹果卖到更多国家去。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 贺鹏飞 白小芳

来源:各界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