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从1238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矿业界梳理发现,3位地矿相关领域学者榜上有名,分别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沈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刘丽军、清华大学山西清洁
◎ 李惜
8月25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从1238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矿业界梳理发现,3位地矿相关领域学者榜上有名,分别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沈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刘丽军、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胥蕊娜。
据悉,“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陈十一、程泰宁、高文、何华武、李培根、毛淑德、潘建伟、施一公、邬贺铨、谢克昌、谢晓亮、张益唐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为公益奖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
“科学探索奖”设置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旨在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奖项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奖金为每人300万元(人民币),分5年资助,每年60万元。资助对象为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男性45周岁及以下、女性48周岁及以下。
截至目前,“科学探索奖”共资助了347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覆盖了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获奖人平均年龄41岁。
沈冰
沈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副院长,主要研究地球生物学、早期生命演化及沉积地球化学。1997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BP石油公司(休斯敦)任研究人员。
长期聚焦前寒武纪海洋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探索雪球地球事件后的碳硫循环、白云岩化作用及海洋氧化过程,提出冰期结束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驱动大气氧浓度升高的假说。2021年入选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期刊,其中雪球地球与动物演化研究入选2023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刘丽军
刘丽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定量地球动力学研究,通过数据同化方法研究板块俯冲、碰撞和大陆岩石圈演化,迄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Nature、Science、NG和NC等顶级期刊论文20余篇。于2015年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Jason Morgan Early Career Award,201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CAREER Award。现任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评奖委员会委员;担任Earth & Planetary Physics(EPP)副主编、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副主编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
胥蕊娜
胥蕊娜,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主要围绕非常规能源资源(页岩气、页岩油、深层增强型地热系统、超稠油热采)开采技术、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CO2强化页岩油气开采、CO2增强型地热系统、CO2超稠油热采)以及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所涉及到的热物理现象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曾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3)、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3)、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排名1)。先后获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