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梅花拳国际赛场夺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8:13 2

摘要:8月20日-24日,第17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举行。来自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的梅花拳代表队,以刚柔并济的招式、行云流水的编排,一举斩获金牌42枚、银牌7枚、铜牌2枚,以及多项前八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这场国际赛事中备受瞩目的团队。

8月20日-24日,第17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举行。来自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的梅花拳代表队,以刚柔并济的招式、行云流水的编排,一举斩获金牌42枚、银牌7枚、铜牌2枚,以及多项前八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这场国际赛事中备受瞩目的团队。

本次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香港武术联合会指导,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组委会主办,参赛队员来自世界各地,共计100多个代表队1000多名武术爱好者,赛事涵盖拳术、器械、对练等多项竞技内容,按年龄分为五个组别,竞争激烈。

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梅花拳代表队,由国家级非遗梅花拳保护传承协会成员、冠县梅花拳协会支持,来自裕安学校、宝民小学、建安小学、弘雅小学、上合小学、海韵学校、宝安小学等38名学子组成。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优秀传承人马丽的带领下,参与拳术、器械、对练三大类项目,凭借扎实的功底与出色的表现,征服裁判与观众,捧回多个奖项。

第17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来自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的梅花拳代表队一举斩获金牌42枚金牌。

荣耀背后

每日晨练放弃暑假

用汗水换来国际认可

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梅花拳队员每天早晨八点准时集结,开展两小时高强度训练,风雨无阻。这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磨砺。

尤其在备战本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期间,师生主动放弃暑假休息,全力投入集训。据马丽介绍,“梅花拳训练体系强调根基修炼与细节把控,如桩功、呼吸法、意念引导等,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专注与动作规范。同时,团队高度重视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在高压竞赛环境下稳定发挥。”此次代表团年龄跨度较大,最小队员仅6岁,最大的18岁。孩子们目光坚定、劲力初显,生动诠释了梅花拳“老少皆宜、兼容并包”的特质。

十年耕耘

从公益教学到区级非遗

三千学子绽放武术之花

梅花拳在宝安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自2015年在宝安开展公益教学以来,这门古老拳术已在这片热土扎根十年。2025年,新安街道宝民社区梅花拳项目正式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其文化价值与传承成果获得官方认可。

十年来,梅花拳累计培养学员超过3000人,不少学生在深圳市及宝安区各类中小学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更屡获国际、市级武术比赛冠军。令人欣慰的是,已有数十名学员凭借武术专项成绩,通过高水平单招进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实现“武学兼修”的双赢发展。

为了推进梅花拳的当代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团队开展多项创新实践。如,推动国际交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梅花拳研习者,通过实战教学与技艺切磋,搭建跨国武术对话平台;积极参与文化展演,如参加深圳改革开放主题汇演、街道周末剧场、社区文化节等,以极具张力的表演传递武术精神;持续开展“武术进校园”项目,通过系统课程与沉浸体验,在青少年中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

新安街道宝民社区的梅花拳代表队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仅6岁。

暖心守护

政策资源双倾斜

多方筑起坚强后盾

梅花拳在宝安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新安街道与宝民社区的持续扶持。马丽坦言:“我衷心感谢区、街道、社区及社会各界,无论是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还是宣传推动方面,都给予我们倾力支持,为梅花拳的非遗申报、公益推广和赛事参与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社会各界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用心。”

马丽表示,团队将继续扎根宝安这片活力热土,努力推广梅花拳,让传统武术真正在宝安生根开花、结出硕果,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文化繁荣以及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冬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汪文成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