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噪音问题时有发生,却很少有像杭州健康公寓王先生家这样的离奇状况。居住在 5 楼的他,在楼上住户搬走、房屋空置半年的情况下,依然被持续不断的异响困扰。从最初的邻里纠纷到如今的 “无主噪音”,这场横跨近一年的困扰,不仅打乱了王先生的日常生活
在城市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噪音问题时有发生,却很少有像杭州健康公寓王先生家这样的离奇状况。居住在 5 楼的他,在楼上住户搬走、房屋空置半年的情况下,依然被持续不断的异响困扰。从最初的邻里纠纷到如今的 “无主噪音”,这场横跨近一年的困扰,不仅打乱了王先生的日常生活,更让整栋楼的邻里关系蒙上了一层迷雾。
起因:邻里纠纷与初现的异常声响
王先生在杭州健康公寓 1 单元 5 楼居住了二十多年,熟悉这里的每一处声响。直到 2024 年上半年,这份平静被楼上 6 楼的新住户打破。据王先生回忆,当时 6 楼租给了一个三口之家,从那时起,家里开始出现一些断断续续的异常声音。
“起初只是偶尔的拖拽声、脚步声,我们想着邻里之间难免有摩擦,就没太在意。” 王先生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声音变得越来越频繁。他第一次上门沟通时,对方态度还算平和,称会注意生活习惯。可没过多久,类似的声响再次出现,他又陆续上去沟通了两三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矛盾逐渐升级,从邻里间的私下沟通,发展到需要物业和社区介入调解的地步。王先生记得,每次沟通时,6 楼住户都否认声音来自自家,双方各执一词,沟通氛围越来越紧张。“他们觉得我们小题大做,我们觉得他们没有尊重邻居的生活,矛盾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
真正让王先生感到不安的,是 2024 年 9、10 月份开始出现的高频噪音。“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声响,而是类似锤子敲击瓷砖的哐当声,或是硬物碰撞地面的闷响,声音尖锐又密集。” 这些噪音通常从晚上八九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有时甚至会在深夜突然响起,把熟睡的家人惊醒。
“一个正常家庭怎么会长期发出这种声音?” 王先生带着疑问再次找对方理论,双方爆发了更激烈的争吵。他清楚地记得元旦那天,本想安稳休息的一家人又被深夜的噪音打扰,他忍不住在楼道里与 6 楼住户争执起来。“当时情绪确实激动,音量也提高了。对方撂下一句狠话,说‘你放心,我们走了之后你还能听到这个声音’。” 这句话当时让王先生心头一沉,却没料到后续真的应验。
转折:住户搬走后噪音的诡异延续
2025 年 2 月,在持续的矛盾和沟通无果后,6 楼的租客终于搬走了。王先生一家本以为困扰许久的噪音问题会就此终结,可现实却走向了更离奇的方向。
租客搬走后的最初几天,那些高频的敲击声确实消失了,家里难得恢复了宁静。但好景不长,新的噪音很快出现。“开始听到像是小孩在地板上跑动的咚咚声,还有重物突然砸落的闷响,有时甚至能隐约听到扔东西的哗啦声。” 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位置就在王先生家天花板的正上方 —— 也就是空置的 6 楼。
“楼上明明没人住,怎么会有生活噪音?” 王先生的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物业和辖区派出所,请求上门查看。物业工作人员和民警一同前往 6 楼,用备用钥匙打开房门后发现,屋里空空荡荡,家具早已搬空,地面干净,没有任何人居住的痕迹。
“当时我们猜测,会不会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楼体结构产生的共振,把其他地方的声音传了过来?” 王先生说,他们试图用科学原理解释眼前的现象,可接下来的观察让这个猜测不攻自破。噪音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更诡异的规律。
王先生开始刻意留意噪音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他发现,这些声音似乎会 “跟随” 人的活动。“比如我晚上坐在客厅沙发上玩手机,头顶就会突然传来拖拽桌椅的声音;当我起身走到卧室准备睡觉时,卧室天花板上方就会响起跑动声;可只要我离开那个房间,声音就会立刻停止。” 这种 “人在哪里,声音就出现在哪里” 的现象,让他和家人越来越不安。
“声音很固定,就是那几种 —— 拖拽声、跑步声、重物砸地声,重复出现,没有变化。” 王先生越发怀疑,这些声音不是自然产生的,更像是提前录好的音频,通过某种设备播放出来。他尝试联系之前的 6 楼租客,想弄清真相,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微信消息红色感叹号的提示,让沟通之路彻底中断。
调查:多方求证与矛盾的说法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王先生将目光转向了 6 楼的业主陈先生。他认为,作为房屋的产权人,陈先生或许知道些什么。几经辗转,记者通过社区联系上了陈先生,可对方的说法却与王先生的怀疑大相径庭。
“我的房子空了好几个月,根本没法出租。” 陈先生的语气里满是无奈,他表示自己已经配合相关部门多次上门查看,“公安、物业、社区都去过,每次打开门都是空房,连家具都没有,怎么可能有设备?” 他认为王先生的怀疑毫无根据,甚至觉得对方有些 “无理取闹”。
陈先生提到,公安部门曾组织过一次三方到场的检查,当时王先生也在现场,“屋里的情况一目了然,除了墙壁和地板,什么都没有,连插座都检查过,没有任何外接设备的痕迹。” 对于王先生所说的 “噪音随人移动”,陈先生更是觉得不可思议,“空房子里连人都没有,声音怎么会跟着人走?”
为了核实情况,记者来到健康公寓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调出了 6 楼的出入记录,显示自 2025 年 2 月租客搬走后,除了物业和民警上门检查时使用备用钥匙进入过几次,没有其他人员出入的登记信息。“王先生家楼下 4 楼也没人住,按说不会有声音传过来。” 物业工作人员补充道,不过他随后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 这幢楼里被噪音困扰的不止王先生一家。
“隔壁 2 单元的 5 楼、6 楼、7 楼业主,最近也反映过类似问题。” 物业工作人员拿出登记本,上面记录着其他住户的投诉:“晚上 11 点后有奇怪声响”“像是抖动钢丝床的声音”“小榔头敲击声持续不断”。这些投诉的时间线,与王先生家噪音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
延伸:其他住户的相似遭遇
带着物业提供的线索,记者走访了健康公寓 2 单元的几户业主,发现这里的噪音困扰同样蹊跷。住在 2 单元 5 楼的业主李女士(化名)打开房门时,眼下的黑眼圈清晰可见。“从 2024 年 11 月开始,每个晚上 11 点多,北边卧室就会传来一阵一阵的奇怪声音。”
李女士带着记者走进北边卧室,指着天花板说:“声音就在上面,像是有人在洗拖把,又像是在抖动钢丝床,哗啦哗啦的,一阵一阵的,特别规律。” 她表示这种声音不像是正常生活产生的,更像是 “循环播放的录音”,因为每天出现的时间、频率都几乎一致。“我上去敲过 6 楼的门,没人应答,物业说 6 楼也是空房。”
住在 2 单元 7 楼的张先生(化名)则被另一种噪音困扰。“大概一个多月了,总能听到头顶传来小榔头敲击的声音,叮叮当当的,还有像是剁肉的闷响,尤其是凌晨一两点,特别刺耳。” 他也曾向物业反映,得到的回复是 “8 楼住着一位老太太,可能行动不便”。
物业工作人员对此解释:“2 单元 8 楼住着一位独居老太太,年纪大了可能有些老年痴呆,晚上偶尔会有跺脚之类的动作,7 楼听到的声音可能是从这里来的。” 但这个说法无法解释 5 楼、6 楼业主听到的 “循环噪音”,也无法与 1 单元王先生家的情况联系起来。
记者随后前往 2 单元 8 楼,多次敲门后无人应答,邻居表示老太太近期常住在子女家,很少回来。
现状:寻找答案的路上仍有迷雾
如今,健康公寓里的噪音谜团仍未解开。王先生已经联系了专业的声学检测机构,计划近期对楼上 6 楼进行全面检测,查看是否存在隐藏的电子播放设备。“不管是人为还是其他原因,我都想弄清楚这声音到底从哪来。” 他的手机里存着大量录音,每段音频都标记着时间和地点,“这是晚上 9 点客厅录的,这是凌晨 1 点卧室录的,你听,声音真的很清晰。”
辖区新华坊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此事列为重点调解案件,将协调公安、物业、专业机构共同开展调查。“邻里噪音问题需要科学检测作为依据,我们会尽快安排专业人员上门,先确定噪音的来源和性质。”
在健康公寓的楼道里,记者看到几位住户聚在一起讨论着近期的噪音问题,有人猜测是 “管道共振”,有人怀疑是 “人为恶意扰民”,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夕阳透过楼道窗户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而那些隐藏在墙壁和天花板后的噪音,依然在每个夜晚如期而至,等待着被揭开真相的那一天。
来源:牟平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