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再批小鹏P7+事件,质疑小鹏缺陷处理逃避监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9:35 2

摘要:编辑导语:小鹏P7+转向机设计缺陷引发的车主维权事件中,面对舆论浪潮,小鹏始终沉默以对。《经济参考报》的跟踪报道中,再批小鹏的处理方式,质疑其在缺陷处理上逃避监管。

编辑导语:小鹏P7+转向机设计缺陷引发的车主维权事件中,面对舆论浪潮,小鹏始终沉默以对。《经济参考报》的跟踪报道中,再批小鹏的处理方式,质疑其在缺陷处理上逃避监管。

小鹏连遭央媒点名

继8月1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刊发了有关小鹏P7+车主维权事件的报道——《方向机频现故障 “胶个鹏友”未能奏效,部分车主呼吁小鹏召回质量缺陷汽车》,引发行业关注后。

日前,《经济参考报》再度刊发了该事件的跟踪报道——《车主反映: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小鹏疑似“瞒天过海”消解汽车召回政策》,对小鹏P7+转向机设计缺陷引起的车主维权事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经济参考报》报称,“小鹏P7+连续出现的方向机助力失灵,甚至‘抱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担忧、不满和维权行动,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小鹏汽车总部和大多数售后门店不承认问题也不召回汽车。”

报道披露,面对P7+缺陷问题,小鹏的处理措施为:一方面给转向机偷偷打胶、OTA,另一方面对大量维权车主采取“按闹分配”,谁闹得凶,就给谁更换方向机,闹得不凶,就不予理睬。不过,报道中有车主表示,“换了方向机,还是中招了”。这表明,小鹏处理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对于小鹏汽车的处理方式,《经济参考报》也在报道中直言,“这种既隐瞒缺陷又更换部件的做法,其实是瞒过监管部门化解质量危机的“瞒天过海”行为,实际上是抵制并变相消解国家的汽车召回政策。给我国正在加强的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两次遭到权威媒体的点名批评,在国内汽车业并不多见。而至今,小鹏汽车官方以及小鹏汽车诸多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高管,面对连篇累牍的质疑,始终保持沉默,并未做出正式回应。

业内人士:冷处理成本较低

报道中还提及,有维权车主前往小鹏总部讨要说法并要求召回汽车。

而小鹏汽车派出的代表答复车主称,“召回中心(指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的召回流程里没有明确是三个月还是两个月,不能一有问题出现,召回中心就立刻责令企业召回。“但当车主问及,“这么明显的安全隐患,企业为什么不能主动召回”时,小鹏汽车的代表则未予回答。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鹏的“冷处理”是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对中车网表示,“召回的话对小鹏的影响、损失很大,官方层面的召回就是承认产品质量有缺陷,而它现在私下去给车主处理的话,就可以让它的名声得到一定保护,不会去给小鹏增加更多负面影响。”

小鹏P7+是当前小鹏汽车在售的主力车型之一,在去年11月7日正式上市。小鹏官方曾表示,该车自上市以来已累计交付6.7万余辆,连续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动轿车销冠。不过,该车自今年3月后,销量已经呈现出逐渐下滑趋势,6月份至6700辆,7月进一步下滑到5607辆。

上述分析师还进一步指出,“小鹏现在采取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因为现在它的这个用户质量投诉的次数,包括网络传播的影响度,还没有触发它进行召回的条件,所以小鹏官方才一直保持沉默。”

事实上,转向系统缺陷是汽车上较为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召回车辆528.06万辆。其中,转向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最多,涉及224.03万辆。而这其中,有不少合资车企都采取了主动召回方式。在业界看来,车企要将召回作为发展的契机,而不应逃避责任。

销量新高,业绩向好

与小鹏在舆论层面频遭质疑的不同的是,小鹏今年以来在经营层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业绩向好。8月19日,小鹏汽车披露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实现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实现净亏损1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6.5亿元,亏幅大幅收窄,毛利率提升为16.5%。

走量的车型为小鹏汽车的业绩好转提供了有利支持,尤其是小鹏的MONA M03以及小鹏P7+两款新车。客观来看,小鹏今年以来已经成为新势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牌之一,前1-7月,累计交付新车也达23万辆,同比增长270%,已经完成年度销量38万辆目标的60%。

在财报声明中,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还表示:“我们在2025年完成了新一代智能化与电动化平台的全面升级,技术优势显著扩大,将为未来产品周期和规模增长提供强劲势能。”根据规划,今年小鹏还将推出包括插混产品在内的多款新车,即将上市的车型即为小鹏P7。

对于P7,何小鹏表示,“期待全新P7的销量成为30万以内纯电轿车市场的前三名。随着全新P7的交付,我的目标是从9月起公司的月交付量将会稳健地超过4万。”

但更需注意的是,销量的新高、业绩的好转,并不能掩盖小鹏汽车在舆论上的被动,更是小鹏汽车发展的隐患,以“沉默”应对老车主的质疑,更将透支品牌的口碑。《经济参考报》首次报道P7+转向机事件时,就同步发表评论文章《小鹏事件:胶水沾不住隐患 更沾不住消费者的信任》。

来源:中车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