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新乡,天高云淡,抬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全长56公里的沿黄河大堤生态廊道,伴着黄河蜿蜒延伸,碧空如洗,云絮缓流,与奔腾向东的黄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壮美恢弘的自然长卷。这正是我市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的生动注脚:“新乡蓝”的天空从非常态的“奢侈品”蝶变为市民窗前
初秋的新乡,天高云淡,抬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全长56公里的沿黄河大堤生态廊道,伴着黄河蜿蜒延伸,碧空如洗,云絮缓流,与奔腾向东的黄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壮美恢弘的自然长卷。这正是我市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的生动注脚:“新乡蓝”的天空从非常态的“奢侈品”蝶变为市民窗前的寻常风景,绿水青山更从遥远期待化为触手可及的永驻现实。如今,我市正以生态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蓝图,让每个新乡人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生态红线监管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得到持续加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国土绿化方面,我市以廊道建设为骨架,先后建成沿黄河大堤生态廊道、沿黄河生态观光廊道、幸福渠穿滩公路廊道、天然文岩渠生态廊道等4条生态廊道,构建起“绿带串联、景观交融”的生态网络。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36万亩,森林抚育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6%,绘就了绿满牧野的生态画卷。
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我市坚持“防治结合、系统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6平方公里,新增预防保护面积279.9平方公里。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我市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方面,我市科学编制《新乡市“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累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5427亩。通过植被重建、地形重塑等综合手段,全市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红线监管方面,我市以“绿盾”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完成生态环境部、省交办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核查整改任务,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生态破坏行为,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站在新起点,我市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发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山区困难地治理,完善提升廊道绿化品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空间;深化黄河流域滩区综合治理,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保护,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持续整治矿山环境,严打违规采石挖砂行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确保“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如期实现,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而今,一幅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牧野大地徐徐铺展。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