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诊所:糖尿病不想并发症,4种食物要少吃,再爱也要少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05:4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6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得了糖尿病,是不是这辈子就只能吃青菜豆腐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刚确诊时,最先焦虑的不是血糖,而是“吃”。尤其是对吃有执念的人——早上离不开包子油条,晚上喜欢来点儿烧烤啤酒,突然被医生告知:“这些都得少吃。”心里那个落差,不亚于被判了“无期徒刑”。

可问题是,不忌嘴,真的是在透支健康。根据《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发布的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与日常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吃错了,不仅控糖难,肾、眼、神经、血管都可能“中招”

所以,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尤其下面这4种食物,哪怕你再喜欢,也要学会克制。

“炸鸡、薯条、油条、锅巴……这些不是甜的,怎么会升血糖?”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不吃糖,血糖就没事。可实际上,油脂是血糖的“慢性杀手”。不仅会延缓胃排空、延长葡萄糖吸收时间,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让控糖更加困难。

炸物中的反式脂肪,还会加速血管硬化、升高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一份中国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摄入油炸食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近1.8倍。

而且很多炸物在反复高温油炸下,早就变成“致炎食物”,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不管多香,糖尿病患者都要尽量远离高油炸食品。

你可能听过医生说:“少吃米饭面条,多吃粗粮。”但你知道吗?不是所有“碳水”都要少吃,关键在于它是不是“精致”的。

白米饭、白面包、面条、蛋糕、米粉等这类精细加工过的主食,升糖指数高,消化快,血糖波动也更剧烈。而血糖的剧烈波动,正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启动键”。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2020)》明确指出:建议糖尿病患者将精制米面替换为全谷物和杂豆类主食。

比如:白米饭可以换成五谷饭,白馒头可以换成荞麦窝头。只要做得好吃,粗粮也能吃出幸福感。

“我又不是吃糖,我只是喝点果汁和奶茶。”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掉进“液体糖”的陷阱。果汁、碳酸饮料、奶茶、功能饮料等,虽然看起来不像糖块那样直白,却是血糖最容易失控的元凶之一。

你以为你喝的是“果味”,其实你喝的是“糖水”。一瓶500ml的果汁,含糖量往往超过10块方糖,而且液体糖吸收更快,几乎不需要消化,几分钟内就能把血糖顶到峰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明确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完全避免添加糖饮料的摄入。

想喝点有味道的?试试无糖豆浆、柠檬水、淡茶水,不仅解馋,还养身。

“香肠、腊肉、培根、火腿……这些不是糖,怎么也不能吃?”严格来说,它们确实不是糖,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它们是“并发症的加速器”

首先,这类高盐高脂的加工肉制品,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糖尿病肾病。其次,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防腐剂对胰岛功能恢复极为不利,还可能增加胃癌、结肠癌等风险。

此外,高盐摄入还会升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是糖尿病眼病、脑卒中的重要诱因。

很多患者没被高血糖“打倒”,却因为肾衰竭、脑梗提前失去了生活质量。所以再喜欢,也要控制摄入频率和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照这么吃,我还能吃啥?”

其实,糖尿病饮食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学会选择和替代

主食可以换成糙米、燕麦、红豆、玉米等粗粮。

蛋白质多选鱼虾、鸡胸肉、豆制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

零食可以用坚果、无糖酸奶、黄瓜、西红柿替代。

饮品选无糖茶饮、淡咖啡、柠檬水、脱脂奶。

控制好饮食结构,血糖稳定下来,身体指标自然也好看了。

糖尿病最可怕的,从来不是高血糖,而是它带来的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肾衰竭……一旦发生,影响的就是一生的生活质量。

你现在每一次的“少吃一点”,其实都是在为将来的健康争取主动权。

正如梅奥诊所的营养专家所说:“糖尿病不是绝路,只要你肯调整饮食,它甚至可以变成一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起点。”

再爱吃,也要学会克制。毕竟,活得久、活得好,比吃得爽更重要。

参考资料:

[1]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202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3]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Volume 10, 2023.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