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数厘米小切口,破30年心脏困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01:19 1

摘要: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51岁的曹先生多年来第一次清晰捕捉到自己平稳的心跳,与心脏问题一直“纠缠”的他,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从30年前第一次开胸,到如今通过微创技术切除室壁瘤,他的胸腔里,不仅装着一颗饱经沧桑的心脏,更镌刻着一段曲折的抗病史。

本报特约记者 邢永田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51岁的曹先生多年来第一次清晰捕捉到自己平稳的心跳,与心脏问题一直“纠缠”的他,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从30年前第一次开胸,到如今通过微创技术切除室壁瘤,他的胸腔里,不仅装着一颗饱经沧桑的心脏,更镌刻着一段曲折的抗病史。

时间回溯到30年前。21岁的曹先生遭遇车祸,心包积血压迫心脏,紧急穿刺引流无效后,医生实施了开胸探查术,他的胸口因此留下了长长的疤痕。25年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给心脏添了道“补丁”。15年前,为治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又在心脏内部留下痕迹。半年前,曹先生劳累后反复心慌的症状开始加重,超声报告如一张判决书,宣告他的心脏再次面临险境: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附壁还有陈旧性血栓,就像心脏上悬着的“定时炸弹”。经多方打听,曹先生辗转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脏五病区负责人王圣主任医师接诊后,带领团队仔细研判曹先生的病情。

医生术前研判,曹先生的心脏已变形:左心室像被过度吹胀的气球,心尖部的室壁瘤薄如蝉翼;心包与胸腔粘连得如同乱麻,30年前手术留下的瘢痕组织坚硬如石;最棘手的是左室壁局部钙化,硬得像裹了层水泥。

“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太大,患者经不起‘大动干戈’。”为此,专家团队果断选择微创左前外侧切口,通过这个仅数厘米的切口,在粘连的“迷宫”中精准定位室壁瘤,既要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又要避免损伤周围密布的血管神经,难度可想而知。分离粘连时,专家们小心翼翼,每剥离一毫米都要反复确认;切除室壁瘤时,器械穿过狭窄空间,灵巧避开钙化区,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处理附壁血栓时,团队更是屏息凝神,防止血栓脱落引发栓塞。最后一针缝合完成,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依然平稳,所有人长舒一口气。术后第三天,曹先生就能在病房里缓慢行走了。“以前开胸后躺半个月都动不了,这次伤口小,疼得轻,真没想到。”他指着胸前的微创切口,感慨万分。

王圣介绍,传统开胸手术需切断胸骨,创伤大、恢复慢,而微创左前外侧切口不仅保留胸廓完整性,还大大减少术后疼痛以及感染风险。“对多次开胸的患者来说,微创手术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命的温柔守护。”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健康仁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