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临近尾声,学生们的状态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在为尚未完成的作业奋笔疾书,有的抓紧假期剩余时光尽情玩乐,有的已在着手规划新学期的学业蓝图,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前兆、对重返校园心生焦虑。无论状态如何,新学期将如期而至,如何帮助孩子“收心”,平稳地从“假
暑假临近尾声,学生们的状态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在为尚未完成的作业奋笔疾书,有的抓紧假期剩余时光尽情玩乐,有的已在着手规划新学期的学业蓝图,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前兆、对重返校园心生焦虑。无论状态如何,新学期将如期而至,如何帮助孩子“收心”,平稳地从“假期模式”切换至“开学模式”,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
“收心”,并非一脚急刹车,而应是一段平缓的减速滑行。在假期尾声,家长若以简单粗暴的“禁玩令”或“作业催收令”,强行扭转孩子的状态,往往会适得其反,激发其抵触情绪。这时,家长应当成为孩子“收心归位”过程中的陪伴者与引导者,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调适。
首先,调整作息,让身体先行归位。暑假期间,孩子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自由,晚睡晚起成为常态。家长应提前一周左右,引导孩子逐步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按照上学时的要求早睡早起,尤其是睡前,要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让身体的“生物钟”率先与校园节奏同频,是确保开学后拥有充沛精力的基础保障,这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共同营造一个宁静有序的家庭环境。
其次,沟通思想,让心态平稳过渡。从松弛的假期状态回归紧张的学习生活,孩子内心难免会有波澜。家长需要主动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倾听他们对假期的留恋、对新学期的期待乃至担忧。对于孩子的焦虑情绪,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的收获和趣事,为这个假期画上完美的句号,同时,共同展望新学期,比如又能和亲爱的老师、要好的同学们重逢,会学到什么有趣的新知识,参与哪些精彩的校园活动,以此激发其对新学期的向往。
再者,营造氛围,让期待取代焦虑。为开学做准备,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暗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清单、买文具、理书包、打扫书房。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准备过程,不仅能帮助孩子感知新学期的临近,更能引导他们调整迎接开学的心态,化被动为主动。一个整洁的学习角落、一套崭新的文具、一个良好的心态,都是开启新征程的最好序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帮助孩子“收心”,是新学期开篇前至关重要的一课。我们期待,每一个家庭都能携起手来,为孩子的新学期按下柔和而有力的“启动键”,让他们带着假期的满满收获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自信、从容的姿态,迈入新的成长阶段。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