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身上不知不觉冒出的小红点,有人说是皮肤衰老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是肝脏出现了问题,甚至以为得了肝癌。实际上,临床常见的小红点多为血管性病变或出血性疾病,其本质是血管内皮增生、血管扩张或红细胞外渗。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四个常见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申 晨
对于身上不知不觉冒出的小红点,有人说是皮肤衰老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是肝脏出现了问题,甚至以为得了肝癌。实际上,临床常见的小红点多为血管性病变或出血性疾病,其本质是血管内皮增生、血管扩张或红细胞外渗。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四个常见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樱桃样血管瘤。又称“老年性血管瘤”,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外观特征明显,很好区分和判断:主要长在躯干或上肢;通常表现为桃红色半球形丘疹,大小约1~5毫米;边界清晰,表面光滑,用手按压不褪色;不痛不痒,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樱桃样血管瘤通常是良性病变,是皮肤老化的正常表现,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处理。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抓挠摩擦,防止破溃出血。如果认为它影响美观,可采取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式去除。如果红点突然增多、变大,或者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就医进行皮肤检查。
婴幼儿血管瘤。这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为4.5%,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数周内。尽管带“瘤”字,但它其实是过度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红点里面是流动的血液。
临床上,婴幼儿血管瘤多表现为头、面、颈部的单发病灶,偶见多发病灶。根据其分布特点,可以分为浅表型、深部型、混合型。大部分低风险的小病灶可自行消退,随诊观察即可。但如果长在眼周、口鼻等“危险区”,或者有快速增大的趋势,就需要及时干预。孩子1岁前为“黄金干预期”,可以采用外用药物、激光治疗或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以减少合并症风险。
蜘蛛痣。这是一种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性病变,因形似蜘蛛而得名,多发于面部及躯干上部。典型表现为中心红点与放射状血管网,前者为直径1~3毫米的鲜红色丘疹,为扩张的小动脉主干;后者是从中心向四周延伸出数条细小血管(毛细血管),形如蜘蛛的“腿”。当用棉签按压中心红点时,“蜘蛛”形态消失,松开后迅速恢复原状,这也是和樱桃样血管瘤的主要鉴别点。
蜘蛛痣本身是良性病变,其形成与雌激素浓度增加有关。之所以有人说“蜘蛛痣是肝癌信号”,是因为肝功能异常会导致雌激素在体内滞留,进而使体表小动脉及其分支高度扩张。因此,发现蜘蛛痣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是健康年轻人或者孕妇单发无症状蜘蛛痣,注意随诊即可;如果是肝炎患者、长期酗酒人群,建议进行肝功能及影像检查,排除潜在疾病;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多个蜘蛛痣,同时伴有皮肤或黏膜黄染、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肝脏病变。
紫癜。这是一种皮肤或黏膜的出血性损害,由血管通透性或脆性增加后红细胞外渗所致,压之不褪色。根据其皮损面积可分为瘀点(直径小于2毫米)、瘀斑(直径超过2毫米)。
根据成因不同,紫癜可分为过敏性紫癜、压力性紫癜、色素性紫癜,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紫癜皮损。其中,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出现在双下肢,呈现出血性的斑丘疹,可伴有腹痛、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症状。
过敏性紫癜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等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部分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