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宿舍大混抢:3200元秒空,学生被迫选高价房惹争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1:25 1

摘要: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挺热闹,主角是重庆工程学院。事情咋回事呢?简单一句话——学生选宿舍像打“抢票软件”,便宜宿舍一瞬间就没了,后面上网的学生只能掏高价。结果就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吐槽:这是读书还是在“拼手速”?

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挺热闹,主角是重庆工程学院。事情咋回事呢?简单一句话——学生选宿舍像打“抢票软件”,便宜宿舍一瞬间就没了,后面上网的学生只能掏高价。结果就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吐槽:这是读书还是在“拼手速”?

8月25号,有网友爆料,说重庆工程学院今年新生报到要在网上选宿舍。宿舍分四档,最便宜的是6人间,一年3200块;最贵的是3人间,一年5800块。说白了,想便宜点就挤挤6人间,想舒服点就住3人间,按理说这挺正常。

可问题来了:学校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挑宿舍。系统一开放,5000多个新生一股脑全挤进去,结果——便宜的宿舍瞬间被抢空。晚点登录的学生根本没机会,只能选价格高的。说白了,不是你想选啥房型,而是看你运气好不好、网速快不快。

不少家长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孩子上大学还得拼手速?一不小心就被‘逼着’多掏钱,这公平吗?”

8月26号,记者打电话给学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解释得挺轻描淡写。他们说:去年只有6人间,今年新建了4人间和3人间,给学生多几个选择。每个档次的宿舍都有名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还有工作人员说,系统一开就是几千人同时登录,卡顿很正常,先进去的自然能选便宜宿舍,后进去的只能挑剩下的。这逻辑听着像不像抢春运火车票?

学校还补充了一点:选宿舍不是完全随便选,还要根据专业和班级分配,每个班里都有便宜宿舍和贵宿舍的名额。只是很多人手速慢,结果就没抢到便宜的。

对学生来说,这种安排真是槽点满满:

心态崩了:本来以为进大学选宿舍是走流程,结果搞得跟玩游戏似的,稍微手慢一步,就要一年多掏两千块。觉得不公平:有些同学家里条件一般,想省点钱,结果被迫住贵的宿舍。这让人很难接受。体验感差:选宿舍本来应该挺轻松,结果搞得人心惶惶,一边祈祷不卡顿,一边拼命点鼠标,生怕晚一步“血亏”。

有学生直接吐槽:“哪怕学校摇号、分配,都比这样强。搞成拼手速,这不是赤裸裸拼运气吗?”

换个角度说,学校也有它的难处。毕竟现在不少民办高校为了吸引学生,会在宿舍上下功夫。以前大家都是大通铺似的6人间,现在弄出4人间、3人间,条件好点,价格自然高。

问题是,学校又不能让所有人都挑便宜的,否则投资新建的好宿舍没人住,也赔钱。那咋办?就只能搞个“自选系统”,表面上给学生自由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流”。只不过,这种玩法很容易激起学生的不满。

这事一出,网友们的评论简直炸开了锅:

有人说:“这跟网购秒杀有啥区别?上大学拼的不是成绩,是网速。”还有人调侃:“学费还没交完,就先上了一课——社会学。”也有人替学校说话:“其实很多高校都有不同档次宿舍,贵的条件确实好,关键是学校没把分配方式说得更透明,才让人觉得别扭。”甚至有人打趣:“以后招生简章是不是要写清楚:报考本校,请自备高速宽带和灵活手速。”

说到底,这事争议就在于“公平感”。宿舍条件分档本身没错,大家可以按需求选择。但如果搞成拼手速,谁抢到谁算,难免让人觉得有“被迫消费”的味道。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在乎的是——明明可以选便宜的,结果因为系统或速度问题,只能多掏钱,这心理落差实在大。

所以啊,学校以后要是真想继续搞分档宿舍,最好在分配方式上更人性化点,比如摇号、抽签,或者按成绩排名先选,都比让大家拼网速靠谱。

毕竟,孩子们来上大学,是奔着学习和成长来的,不是来练“秒杀技能”的。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寻水的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