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167座口袋公园织就“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幸福图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23:43 1

摘要:在兰州这座不断生长的城市里,街角的一抹新绿总能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167座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在街头巷尾,全市城市公园体系实现了85.6%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

在兰州这座不断生长的城市里,街角的一抹新绿总能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167座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在街头巷尾,全市城市公园体系实现了85.6%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

这些藏在街巷里的“青绿果子”,不仅用四季流转的色彩软化了钢筋水泥的棱角,更以方寸之间的温情,盛满了市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推开窗,槐香漫入阳台;漫步时,转角撞见自然的诗意。这样的“家门口惊喜”俯拾即是,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尝到生活的甜。

新港城的儿童友好空间里,塑胶地上的滑梯上总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文化景墙上的国学故事成了娃娃们最好的启蒙课堂;颐河游园的仿古凉亭中,棋友们的“厮杀”从晨光持续到夕阳;中车・拾光公园的铁轨旁,退休老人带着孙子辨认旧机床零件改造的雕塑,风声里仿佛藏着童年城市的模样。

这里是晨练场、康复地、游乐园,是社交站、解压舱……好日子的滋味,就藏在枝头的鸟鸣里、树荫的闲谈里、孩子的笑声里。

这些绿色空间能从“城市角落”蜕变为“幸福载体”,离不开规划、设计和养护三方力量的协同托举。

政策规划者是最初的“播种人”,他们走遍大街小巷,将拆迁空地、废弃地块等“沉睡空间”一一唤醒,坚持“生态与民生”双目标并行:选用槐树、丁香等乡土植物构建稳定生态系统,又紧扣“一老一小”需求,在学校旁增设游乐设施,在老年社区周边配套健身器材,让全年龄段市民都能找到归属感。

设计团队则是细致的“雕琢者”,总能在方寸之间做出大文章:秉持“美观是外在,实用才是根本”的理念,融入“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设计,连座椅的靠背弧度都经过反复调试,让每个角落都蕴含着对人的关怀。

养护人员是默默的“守园人”,清晨扶正被夜雨压弯的月季,午后清理游乐区的细小杂物,傍晚检查健身器材的螺丝松紧,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让167座公园的绿意得以持续流淌。

政策规划的宏观布局、设计团队的微观雕琢、养护人员的日常坚守,相互交织、协同发力,共同勾勒出口袋公园从理念到现实、从建设到运维的完整图景。

近年来,兰州口袋公园建设已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与创新亮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座公园的拔地而起,更是一座城市对生态保护的执着追求,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绿色空间,正以最贴近市民生活的方式,传递着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发展理念,诉说着城市与绿色共生的温暖故事。

新修建的盘旋路口袋公园

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是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环境的美好期待。市林草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工作思路,以口袋公园为切入口,在道路、建筑之间见缝插绿,将城市边角地打造成市民后花园,使之成为群众休憩、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

小公园装满大幸福,微更新托起大民生。遍布街巷的口袋公园以“小而美”的独特魅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成为彰显城市温度与文明底色的生动诠释。在城市空间利用上,兰州巧做“边角文章”,通过见缝插绿、闲置地改建等方式激活“零碎空间”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这座城市以口袋公园为支点,撬动城市功能与民生福祉双重提升。这些精致小巧的“城市名片”,让市民在推窗见绿、移步赏景中,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充盈,也让人读懂兰州的生态之美、文明之韵与幸福之道。

而当夕阳西下,路灯亮起,公园里的欢笑声、谈笑声与晚风交织,你会发现:幸福从不需要刻意追寻,它就藏在街角那抹触手可及的绿意里,藏在每个兰州人眼角眉梢那抹化不开的笑意里。

方寸精筑 细节处彰显城市之美

历经数年建设,如今在兰州的街头巷尾,一座座口袋公园正以“绿色客厅”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目前,兰州市有167座游园如珍珠般散落在市区各处,85.6%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这些充满生机的空间不仅勾勒出城市的绿意轮廓,更盛满了民生的温暖与幸福,成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生动注脚。

科学规划 绿色“口袋”润泽民生福祉

“以前出门是荒地,还堆积着建筑垃圾……现在你看看,竟成了一座小公园。”一位正在南山路小游园休息的市民感慨道。

据市林草局规划和项目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始终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核心准则,深度融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工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口袋公园建设标准。在点位选择上,精准锁定公园活动场地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目前,全市这一覆盖率已达85.6%,意味着绝大多数市民步行片刻就能亲近绿意。

据悉,今年市林草局通过绘制主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图,精准排查出约46片尚未被公园绿化场地覆盖的居住区,将在后期建设中统筹推进实施。

“规划逻辑上以居住区覆盖为首要考量,双目标并行——既要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让市民共享绿色福利,又要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这位负责人表示,紧扣“一老一小”“儿童友好”“青年友好”等城市发展需求,兰州市在居住区、学校、商圈等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区域优先布点,力求为幼儿打造安全嬉戏空间、为老人开辟休憩社交角落、为年轻人提供放松解压场所,实现全年龄段市民的绿色需求全覆盖。

设置在口袋公园的健身器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在口袋公园选址上,兰州市秉持“精打细算”“便民至上”原则:优先选用公园绿地属性地块,确保生态基底;对边角地、闲置地、空白地等“沉睡空间”进行活化利用,如将废弃空地改造成社区小园,让城市碎片空间焕发新生。由于主城区公园绿地资源紧张,选址以“成熟一块、建设一块”为策略,重点瞄准完成征拆、权属清晰、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块推进,避免资源闲置。

设计时深入调研周边需求,比如在学校附近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在老年社区周边配备健身器材与休憩座椅,联动周边商业配套合理布置卫生间、便民服务点,让“出门入园”更便捷,更显贴心。

此外,相关部门还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市民对游园功能、设施、植物配置的意见建议,针对上班族希望增加短时休憩空间的需求,部分游园新增了座椅、充电插座……让市民成为游园的“设计者”与“受益者”。

见缝插绿 城市街角绽放生态之韵

在兰州的街头巷尾,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这些“藏”在城市缝隙里的绿色空间,以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成为家门口的“诗意栖居”之地。

口袋公园内的立体绿化,令人耳目一新

兰州市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苗宝成解释道:“咱们所说的小游园其实应称为游园。口袋公园与小游园的区别在于,它的面积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用地性质不局限于城市绿地范畴——在城市建设用地或居民活动区的小型未绿化区域,都可打造口袋公园,因此其范围更宽泛,灵活性极高。而‘小游园’是本地俗称,涵盖了近年来兰州市建设的各类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面积有大有小,属城市绿地范畴的空间。”

苗宝成说,2018年后,兰州口袋公园建设迈入加速期,七里河玫瑰园、南关十字游园等老牌游园被纳入口袋公园范畴。建设理念也从过去“以绿为主”(绿地率大于65%)转向“功能优先”,即便绿地率仅为5%至10%,只要能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绿化覆盖率大于50%,即可认定为口袋公园。

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中,主要考虑周边居民到达公园的便捷程度和距离,尽可能靠近居住区。同时,关注周边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现状,因地制宜布置商业设施、卫生间、座椅、健身器材、游乐设施,做到科学设计

多种宣传形式,使口袋公园更具活力

历经数年的建设,如今的口袋公园更具活力,不仅融入党建宣传、消防科普、生态知识等文化元素,还增设了健身路径、儿童游乐设施。南关十字口袋公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甘肃省人民医院门口的游园设置便民驿站,配备显示屏与充电接口,让市民在游园时切实感受到便利与温度。此外,口袋公园建设还呈现出主题化特点,有的以植物为主题,如七里河玫瑰园;南关十字游园中,有一块区域以城市生态建设为主;天水路十字游园则定位为儿童友好型公园。

从分布来看,截至目前,兰州市三县五区登记在册的口袋公园共有167座,其中城关区56座、七里河区27座、西固区21座、安宁区39座、红古区2座、永登县20座、榆中县1座、皋兰县1座。全市城市公园体系实现了85.6%的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仅达到了国家标准,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

这些口袋公园规模小、功能多样且对外开放,形式十分灵活。其功能定位聚焦服务周边居民,建设时会从植物或生态角度出发,绿色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持续发力 “方寸之美”滋养幸福生活

今年,城关区已完成南关小游园建设项目、大砂沟小游园建设项目。共栽植雪松、白皮松、金枝国槐等乔灌木340余株,栽植高杆卫矛球、月季、金叶女贞、紫叶矮樱、大叶黄杨、水蜡等小灌木约10万株。

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兰州市坚守生态与节约理念,在植物搭配中,90%以上采用国槐、垂柳、丁香等乡土适生品种,这些植物适应本地气候,养护成本低,还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搭配10%以内的引进新优品种,如紫薇、玉兰等开花植物,丰富季相景观,让游园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苗宝成介绍植物的搭配情况

如今的口袋公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步行道蜿蜒曲折,休闲长椅散落于各个角落,方便居民随时驻足休憩。健身器材区为居民提供了挥洒汗水的运动空间,儿童游乐区则配备了滑梯、秋千等设施,成了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乐天地。有的口袋公园还会定期举办花卉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小游园,不只是单纯的物理空间,更成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化交流港湾。

未来3年,兰州口袋公园建设将按下“加速键”,锚定《园林兰州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全力建成28座口袋公园,其中2025年已有7座建成开放,为市民带来更多“绿色惊喜”。

同时,推动《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落地,协调自然资源局全面摸排可建设地块,联合市住建局争取城市更新资金,联动市总工会、市体育局等部门,在场地规划、设施配置等方面形成合力,让游园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此外,通过“我为金城播新绿”义务植树捐资尽责活动,邀请市民以资金捐赠、认养树木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让城市绿意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成果。

据市林草局绿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口袋公园的品质提升路径清晰可见:当前重点通过更新观花(如月季)、观叶(如金叶复叶槭)、食源类(如山楂)植物,优化景观层次,让游园更具观赏性与生态价值;新建游园适度引入智能健身器材,满足市民科学健身需求。

未来条件成熟后,将探索中水灌溉管网敷设、节约型灌溉设施安装,践行节水理念;推进海绵型口袋公园建设,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实现雨水自然渗透;引入生态检测设备、无人机巡检等智能服务设施,提升管护效率;尝试城市公园经营与绿地共享开放,在保障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适度开展文创售卖、小型活动等,让游园功能更丰富。

这位负责人说,口袋公园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既是城市的“生态调节器”,也是市民的“幸福催化剂”。作为“生态调节器”,口袋公园通过植物蒸腾降温减缓热岛效应,叶片吸附粉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根系保持水土、固碳释氧,为城市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公园20分钟理论”在此得到生动诠释——短时间的游园体验就能有效缓解市民压力、改善情绪,提升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本质上是在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绿色空间,正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践行着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的初心与承诺。

来源:文明兰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