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每当国歌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响起,我总会激情澎湃。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不能忘却,童书出版人始终在坚持:我们一定要用优秀的童书,为当代少年儿童筑起一道精神长城,让抗战精神与红色基因如永不褪色的旗帜,引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每当国歌中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响起,我总会激情澎湃。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不能忘却,童书出版人始终在坚持:我们一定要用优秀的童书,为当代少年儿童筑起一道精神长城,让抗战精神与红色基因如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纵观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总是战争不止,天下并不太平。让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历史、认知战争,从小种下反对战争、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热爱和平的种子,是我们童书出版的神圣使命。回望中国童书出版史,抗日战争题材儿童读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小兵张嘎》里白洋淀少年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机智与勇敢,到《小英雄雨来》中面对敌人刺刀高呼“我们是中国人”的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从十万火急的《鸡毛信》,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这些经典作品如同播撒在童年土壤里的种子,以朴素而真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底色。这种创作传统,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后来的创作者,也为新时代的红色儿童读物提供了深厚的积淀。
进入新时代,抗战题材儿童文学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发扬光大,呈现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新气象。
特色一,题材立体化,丰富多元。创作者不局限于单一的战争叙事角度,而是将目光投向抗日战争中的各个角落,从不同侧面勾勒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诗人何南的《号角》以抒情长诗展现聂耳的创作历程,让爱国旋律成为穿越战火的精神号角。红色小说作家张品成书写了《赤色小子》《烽火父子情》等一系列作品,其《寄往春天的家书》则通过战地服务团这个切口展现了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勠力同心、顽强不屈的精神气概。还有的作品关注敌后英勇斗争和文化抗争,如张忠诚的《牛轭山下》,描述了在东北日本关东军实施集村并屯、严格管控下,一个女孩子的不屈抗争。刘东的《回家的孩子》,以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为背景,通过少年们抵制奴化教育的故事揭示中华文化坚守的力量。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抗战图景,让孩子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
特色二,追求文学性,润物细无声。抗战题材儿童文学天生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写作者们摒弃生硬说教,将抗战精神融入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场景中。如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是新时代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优秀代表作,作品描写普通少年在炮火中的挣扎与坚守——恐惧、迷茫,却在苦难中依然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甚至还有一份本性善良的宽宥的童心。左昡的《纸飞机》聚焦战时重庆的孩童生活,以儿童熟知的纸飞机为意象承载对和平的向往。徐鲁的《孩子剧团》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儿抗日戏剧团体“孩子剧团”为原型,精准塑造了一批天性爱戏的抗战小文化战士的形象。这种真实的成长轨迹,远比空洞的口号更能打动孩子的心灵。
特色三,紧跟时代,创新叙事手法。让历史与现实产生碰撞,催生出了新时代的抗战题材儿童文学崭新的叙事手法。赖尔的《我和爷爷是战友》采用“穿越”手法,让当代少年亲历抗战战场,在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中感受历史的重量。韩青辰的《中国少年》聚焦新安旅行团的光辉精神在当代校园的传承。邹凡凡的《夏归》通过少年对先辈往事的探寻,以跨国视角串联起战时记忆与当代追寻。这种贴近当下青少年阅读趣味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隔阂,让孩子们能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那段遥远的历史。图画书的兴起更让抗战故事有了贴近低龄儿童的表达,如抗战题材图画书《根据地的一天》,图文并茂讲述造地雷、截物资、巧选举、制肥皂、送情报的故事。这些创新的表现形式,让抗战故事更加真实可感,更能走进当代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
特色四,深度开掘,聚焦儿童视角。用纯净的儿童视角,讲好入脑入心的抗战故事,是新时代抗日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一大亮点。创作者们不再将孩子仅仅视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让他们成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刘海栖的《风雷顶》以胶东根据地为背景,通过农村少年的视角呈现出家庭命运与民族存亡的紧密关联。吴洲星的《钟声》将镜头对准战争后方的灾童教养院,用600名难童的日常拼凑出乱世中的精神家园,通过孩子们在苦难中的相互扶持与成长,传递出希望与坚韧的力量。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残酷的环境中,童心依然能绽放出美好的光芒。这种对儿童心灵世界的细腻描摹,不仅让作品更具感染力,也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代入其中,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战争的苦难与和平的珍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长城,今天,我们童书出版人正用文字为孩子们筑起一道精神的长城。这道长城或许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它能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融入民族的血脉,让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骨气的中国人。
(作者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
来源:环球网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