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绿厚家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7:18 1

摘要:“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近年来,我区全面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蓄足发展动力,“塞上江南”愈发秀美。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近年来,我区全面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蓄足发展动力,“塞上江南”愈发秀美。

“三山”蝶变、黄河安澜、碧空万里……宁夏的生态底色,不但体现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每一处细致入微的变化,更以一串串不断变化的数字,向人们展示着生态“含绿量”与发展“含金量”的相映生辉。

如何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时代必答题?在不断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宁夏给出了自己的绿色答案。

环境质量

蓝天

● 2024年全区PM_2.5浓度相较于2015年下降21.5%,优良天数增加3.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8天

●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区PM_2.5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优良天数164.8天,同比增加9.2天;臭氧浓度同比下降8.8%

碧水

● 2024年,全区2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5%,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 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出境

● 沙湖、渝河、黄河(银川市段)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

净土

●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 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示范引领

● 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

产业升级

● “十四五”以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43.6万吨,累计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绿色园区13家、绿色工厂166家

◎ 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132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超55%,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年度目标任务

◎ 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增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2228辆。全区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25.5%

◎ 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组建生态环境领域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家

◎ 减碳减污

完成发电、钢铁、建材等7大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复)查工作700家

水土焕颜

■ 水土保持率达77.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4个百分点,高于黄河流域8.65个百分点,位列黄河流域9省区第4位,入黄泥沙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左右

■ 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

■ 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6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1个

■ “彭阳经验”在全国推广

■ 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00余项,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万平方公里,发展高标准旱作梯田500多万亩

■ 累计修建淤地坝1100多座,拦泥1.13亿立方米,淤地2.9万亩,现有淤地坝659座,其中大型淤地坝308座、中型淤地坝251座、小型100座,完成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280余座

■ “十四五”以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6000余件(是“十三五”的3.65倍),征收补偿费近24.66亿元(是“十三五”的6.16倍)

■ 整改750个生产建设项目的1388个问题,开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用监管“第一单”

林业草原

● 加快推进国土绿化,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56.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末的9.88%提高到11.55%

● 实施退化草原修复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草原生态修复207.4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56.5%提高到56.9%

● 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认定发布重要湿地名录39处,湿地面积达272万亩,在西北率先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 累计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面积466万亩,提前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阶段性目标

● 培育“宁夏枸杞”“中宁枸杞”2个区域公用品牌、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规上企业21家,现有枸杞精深加工产品10大类120余种,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资源

● 落实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万平方千米

● 截至2024年底,全区已实施项目608个,累计投入资金164.11亿元,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95.45万亩,营造林545.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102.07万亩

●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53万亩,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文字:张 涛 王雨婷 裴云云 马雨馨 张 唯

制图:何亚男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