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在即,近日沈阳市教育局开展了中小学生统一校服款式公众网络投票活动,本应是为新学期校园生活提前做好准备、广泛汇聚民意的积极行动,却因投票链接漏洞、疑似供应商刷票等问题陷入信任危机,在家长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
开学在即,近日沈阳市教育局开展了中小学生统一校服款式公众网络投票活动,本应是为新学期校园生活提前做好准备、广泛汇聚民意的积极行动,却因投票链接漏洞、疑似供应商刷票等问题陷入信任危机,在家长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
据相关报道,此次投票无需实名,每个手机清除浏览器记录后便可无限次投票,致使部分款式一小时内票数疯涨几万张。如此离谱的票数变化,让原本期待选出心仪校服款式的家长们大失所望。有家长无奈表示,呼声颇高的浅灰和浅紫系列票数,被所谓“最丑的款式”远远超越,实在难以接受。这种投票结果的严重异常,不仅违背了投票的初衷,更让公众对整个活动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产生了深深质疑。
此次风波,技术漏洞是表象,对“民意征集严肃性”的忽视才是根源。作为面向全市的教育公共事务,沈阳市校服投票本应采用更严谨的技术标准,却连“限制重复投票” 这一基础功能都未实现。这种技术层面的“不作为”,既可能是筹备工作仓促导致的疏忽,也难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流程监管的“留白”,给个别供应商的刷票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校服的意义远不止“统一着装”。对于刚踏入校园的新生而言,一套设计美观、穿着舒适的校服,是建立集体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对于城市而言,中小学生校服的整体风格,更潜移默化地展现着地域文化气质与审美导向。正因如此,校服款式选择绝非“行政部门拍板”的小事,而应是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吸纳家长意见的民主决策过程。尤其是在开学倒计时的关键节点,若因投票争议导致校服采购延迟,或最终确定的款式与公众期待严重脱节,不仅会增加学校的筹备压力,更可能让家长与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此次投票风波,为各地教育部门敲响了警钟。一方面,技术层面需立即整改,重建公众信任;另一方面,决策流程需进一步透明化,可邀请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媒体共同对投票数据进行监督,真正实现校服款式选择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守护好公平公正的底线。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