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山丹法院薯草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聚焦全县“三农”工作的发展和需求,主动融入共建共治乡村基层治理大格局,以数字科技赋能,全力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普法宣传的“薯草法庭e站”,实现平台共享、服务
近年来,山丹法院薯草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聚焦全县“三农”工作的发展和需求,主动融入共建共治乡村基层治理大格局,以数字科技赋能,全力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普法宣传的“薯草法庭e站”,实现平台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真正成为百姓身边“落地生花”的便民微法庭。
平台共享,方便群众说事的“好地方”
“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法庭e站,解决纠纷不用去县城来回奔波,不耽误农事,真是方便多了”,燕麦草种植户李某高兴的说道。
某外地公司从李某处收购80多吨燕麦草,该公司在支付李某部分货款后便以资金周转为由拒付剩余款项。李某就近来到法庭e站申请诉前调解,e站负责人迅速联系法官在线指导人民调解员,协助操作调解平台,分享调解经验。在法官和调解员共同耐心释法说理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李某同意宽限三个月,分两期给付,该公司也自愿承担部分逾期利息,法官在线确认了该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法庭e站打破了传统法庭的时空限制,借助微信、钉钉、QQ等数字应用,融合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远程出庭等小程序,以“一屏一线”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司法服务。平台整合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五大功能,提供“线上+线下”“点对点”的司法服务,成为群众“一触即达公平正义”的便捷驿站。2023年以来,薯草法庭已在全县8个乡镇及山丹马场、工业园区等部门设立法庭e站22家,搭建了法庭与基层治理单位之间的互联共享平台。
服务共享,凝聚解纷合力的“好纽带”
“法官,我们村群众有个土地纠纷请你过来指导调解一下”,某村法庭e站负责人,村委会主任联系说道。
李某与赵某耕地相邻,李某声称自己的地少了6分,认为是赵某占用,但赵某已外出打工,通过电话解释称减少的地块是因为新修了水渠。双方争执不下,社长拿出早的测量登记册仍无法确定各自亩数。土地纠纷“智慧”调解团小组经合议,决定实地勘察,并视频连接赵某共同参与。经多次测量,确认了新修水渠占用李某4分地的事实。鉴于水渠已无法拆除且为共用,调解团建议共同分担损失。经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和解:赵某退还2分地给李某,村社现场重新测量并标记地界,纠纷圆满解决。
法庭e站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村委会等部门,聚焦基层矛盾纠纷高发区域和重点群体,将法官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村委会干部、调解员的群众优势相结合,通过“共享法庭”进行线上调解和庭审,进一步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帮助交通条件不便、地域距离较远、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当事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矛盾纠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法庭e站在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事多元解纷等重点工作中,线上连接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线诉前化解矛盾55次、法律咨询指导80余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感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资源共享,新媒体普法的“好助手”
“山丹马场今天举办场区经营用田竞标发包大会,希望能借此机会一起给种植农户讲讲种植、销售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今年春耕前,山丹马场法庭e站负责人,场区法务部魏主任通过“陇政钉”e站共享群联系辖区各综治单位负责人,共同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法官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土地流转、农产品交易等法律风险防控点,播放普法视频引导农户增强法律意识,介绍“码上”诉讼服务站功能,只要微信扫一扫,就可以看到法官的联系方式、法庭的地图位置,以及涉农纠纷多元化解流程,还有土地流转、农产品买卖等各类常用合同模板可以直接下载使用,同时也可在网上互动留言。
法庭e站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普法宣传与点播清单,借助网络平台推送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风险提示和法律法规,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营造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村干部、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与实战调解指导,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法治生态,打造群众“掌心”上的普法课堂。2023年以来,e站累计开展业务培训16场次、举办普法宣传28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切实发挥了在普法与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薯草法庭将继续拓展e站站点、扩充e站功能,以数字科技将司法工作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真正做到把握新形势,运用新手段,解决新问题,以多元、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撰稿:周勇国
编辑:马玉玲
审签:张玉林
来源:山丹天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