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持续深入军事、金融、能源等领域,网络空间已成为没有硝烟的保密主战场。窃密手段日益智能化、隐蔽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涉密敏感信息外泄、关键系统瘫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
随着计算机网络持续深入军事、金融、能源等领域,网络空间已成为没有硝烟的保密主战场。窃密手段日益智能化、隐蔽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涉密敏感信息外泄、关键系统瘫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
密机外联“开门延盗”
某单位工作人员唐某,违规将涉密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被远程植入木马病毒。后经技术鉴定,被窃走涉密文件数十份,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唐某的行为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该单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通用软件“在线”谈密
某网站刊登某国有企业涉密文件。经查,该企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上级机关涉密文件精神并就贯彻落实进行安排部署。会议期间,某分公司通过互联网音频会议软件接入,导致会议内容被网络窃取。案发后,会议召集人、该公司党委副书记黄某被给予党纪处分,并对公司年度绩效考核保密项进行扣分处理。
微信办公“得不偿失”
某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干部黄某,为尽快开展工作,将该市印发的一份秘密级文件拍照并发到校长联络群,部分群成员进而转发到本校微信工作群,造成涉密文件在40多个微信群中传播。案件发生后,黄某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
密网运维“暗度陈仓”
某国家机关在建设和运行维护办公网络过程中,委托一家电子技术公司承担技术服务工作,孙某受公司委派负责该项业务。殊不知,孙某事前已被境外情报机关策反,利用先前为军队单位建设安防系统的便利,窃取了大量国家秘密信息提供给境外。孙某间谍案侦破后,有关单位立即与该公司终止建设维护合同,及时更换安防系统,并组织开展了专题防间保密教育,孙某也受到法律的严惩。
网络安全无小事,防护需从点滴做起。面对智能化、泛在化的网络环境,只有技术、管理、人员三管齐下,才能筑牢网络安全保密防线。
1.严守物理隔离红线。严格执行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物理隔离,加强机房、服务器等关键区域的物理管控,防范无线信号泄露和跨网攻击。同时要规范设备接入管理,严禁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涉密网络,从源头阻断泄密渠道。
2.强化数据管理安全。数据是网络安全的保护核心,要严格涉密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强访问权限控制,实施数据流转监控,防范数据被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确保数据安全可控。
3.严控新兴技术风险。针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进行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设备认证机制,定期更新固件补丁,防范设备被恶意控制成为攻击跳板。
4.夯实人员安全防线。人员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全员保密教育培训,完善安全运维人员管理,实施严格的背景审查和操作审计。落实保密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构建“人防+技防”的综合防护网络。
来源:葫芦岛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