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ADHD停药拐点已至?循证解码四大非药物方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6:46 2

摘要:上周,我看到一位 ADHD 孩子的妈妈发了一篇分享,记录了她家孩子从“药物副作用焦虑”到“完全停药、只用非药物干预”的全过程——怎么把作业时间从 2 小时缩到 40 分钟,怎么把考试从倒数拉回前十,甚至连亲子关系都缓和了。

开学在即,来后台咨询注意力问题的家长更多了,不少孩子已经确诊为 ADHD。大家最关心的有两件事:

1、药物到底会不会“伤身体”?副作用大不大?

2、如果不吃药,还有什么办法能真正帮孩子?

上周,我看到一位 ADHD 孩子的妈妈发了一篇分享,记录了她家孩子从“药物副作用焦虑”到“完全停药、只用非药物干预”的全过程——怎么把作业时间从 2 小时缩到 40 分钟,怎么把考试从倒数拉回前十,甚至连亲子关系都缓和了。

我把这篇文章放在下面了,如果你也在为“要不要吃药”、“吃了药担心,不吃药更担心”,可以读读这篇实战帖。文章名称:药片放回抽屉后:一位ADHD男孩妈妈用“脑电游戏”夺回专注力的365天。如果想进一步交流——比如具体训练怎么做、计划怎么落实等等,可以加这位妈妈的微信 详细了解。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ADHD非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帮大家整理了一下。

生物反馈治疗

基于神经生理、心理科学理论的脑电生物反馈是我国新兴的一类 ADHD非药物治疗方法。杜文冉等针对 ADHDPI、ADHD-HI 和 ADHD-C 3 种亚型的 ADHD 患儿, 分别采用不同脑电干预方法提高大脑觉醒状态,结果显示患儿斯旺森-诺兰-佩勒姆量表 IV(SNAP-IV) 评分均下降,且 ADHD-PI 和 ADHD-C 型患儿改善更明显,说明脑电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 ADHD,效果与ADHD亚型有关。

丁玲等将 84 例 ADHD 患儿分 为父母培训组、注意力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其中注 意力训练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结果显示,治疗 后患儿注意力测试中稳定、广度、分配三个维度及注 意力总分均有明显提高。

经颅直流电技术(tDCS)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 低强度直流电(1-2 mA)调节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它能通过阳极放电去极化膜的静息电位,通过 阴极使静息膜电位超极化,而不是诱发动作电位本身,从而改变大脑的神经元兴奋性。阳极有兴奋神 经作用,阴极有抑制作用。

2022年,绍兴第七人民在《妇儿健康导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ADHD诊断标准患儿10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tDCS+ 认知治疗)、 对照组(54 例,口服盐酸哌甲酯缓释片 + 认知治疗),共观察 8 周。之后,采用 ADHD 诊断量表父母版(ADHDRS-IV)、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估临床疗效。

如上表所示,治疗 8 周末,两组的 ADHD-RS-IV 各项目和 CBCL 各项目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 ADHD-RS-IV 各项目和 CBCL 各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神经生化因素研究表明,ADHD 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去甲肾上腺 素和多巴胺功能低下有关。tDCS 通过运用恒定 的、低强度直流电刺激大脑前额背外侧额叶,能够 重塑神经元突触结构、连接大脑网络功能,激活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ortico-striatal-thalamocortical,CSTC)环路,活跃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的氨基酸受体, 加快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释放,促使大脑神经产生长时间的功能 增强作用 [15] 。tDCS 还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平衡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分泌,以改善 ADHD 患儿的 情绪和认知活动。

感觉统合治疗

感觉统合是一种强调大脑与身 体间高度协调互动的学习机制,指个体利用感觉器 官,以视、听、味、嗅、触、前庭和本体感觉等感觉通路 从环境中接收信息传入大脑,并在神经中枢加工、处 理,最终指导个体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包括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训练等。多项研究表明,ADHD 患儿多数伴有感觉统合功能的失调,故对其进行感 觉统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 以及学习成绩。张丽霞和钱婷将 72 例 ADHD 患儿均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常规行为干预,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结果显示,研究 组 Conner 行为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说明采用 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增强 ADHD 患儿行为能力。同时,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训练可促进 ADHD 患儿肢体 活动协调技能发展,进而减少多动行为,改善冲动及多动。

沙盘游戏是一种通过“感应”“共情” 等方式有效呈现无形心理事实的治疗手段。治疗师 通过营造一个温馨且易于共情的空间,让患儿自主、 自由触沙或选取沙具在沙箱中任意搭建,并进行观 察,从而知悉患儿的疾病困难及相关心理问题,辅助 患儿整合个人的深层次人格,进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韦建华将 66 例 ADHD 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 常规规范化训练,研究组接受沙盘游戏训练联合心 理指导,结果表明,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且品 行、学习问题、心身、焦虑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 示沙盘疗法可有效改善 ADHD 患儿心理行为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等症状。张丽蓉等对 ADHD 患儿采用沙盘游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 PSQ 评分中冲动-多动、焦虑指数等评分均显著降 低,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总粗分、社交退缩分、攻击分、违纪分亦明 显降低,提示沙盘游戏疗法对改善 ADHD 患儿焦虑 情绪及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行为有良好效用。

其他

其他非药物治疗还有经颅磁刺激技术、营养素和饮食疗法、针灸等。 Hoegl等在文献中阐述了可以通过经颅磁刺激进行 ADHD 治疗的一些相关原理及其治疗的展望。

营养素和饮食疗法在 ADHD 治疗中的探索也较多。初始研究可能更多是基于某种营养素如维 生素D、锌、碘等与 ADHD 的关系,而目前更多的研究则是偏向于整体的营养素和饮食的均衡与 ADHD 发病及辅助治疗效果的关系。一项纳入了14项关于饮食与 ADHD 研究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不摄入人工食用色素和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效应很小,对ADHD 的治疗作用不大 ;而少食法的平均效应为中至大的程度,提示改善每顿饮食量可能会为 ADH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我国传统医学对 ADHD 的治疗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传统中药如蒙古黄芪、安神定志灵等, 以及非药物治疗如针灸等,但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证据支持针灸治疗儿童和青少年 ADHD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未来有高质量试验开展进一步研究。

总之,ADHD 患儿执行功能的缺陷导致其出现 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且 ADHD 常共病 学习障碍、适应障碍及对立违抗障碍等,严重危害患 儿的社会交往、学业成绩及亲子关系等。相比于药物 治疗,非药物治疗副作用小,干预效果良好,易于长期使用。未来,需要对现有 ADHD 干预方法深入综合分析,整合优缺点,结合实证研究,形成更为科学优化的非药物治疗模式。

夏宝妹,钱子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非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35(1):95-98

董莹盈,郭平,任雪英,赵建利.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治疗纠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2,1(8):11-14

贾思月,毛萌,熊菲.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3,11(3):173-177184

(来源:微信公众号 家庭儿科孙大夫)

来源:教育育儿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