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分宜县湖泽镇闹州村,村党总支书记廖永锋正通过“宜品助农”抖音号,向网友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赤松茸。一条条接地气的短视频引人关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订单。今年丰收季,当地已售出5000公斤赤松茸,让参与的农户喜上眉梢。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村种植生产的赤松茸,它营养丰富、色鲜味美,现在我们上市了礼盒装……”
近日,在分宜县湖泽镇闹州村,村党总支书记廖永锋正通过“宜品助农”抖音号,向网友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赤松茸。一条条接地气的短视频引人关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订单。今年丰收季,当地已售出5000公斤赤松茸,让参与的农户喜上眉梢。
通过网络推介和电商销售“土味山货”的场景,如今在分宜县城乡已成常态。分宜县不仅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还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创建名单,分宜县数字商务产业园案例作为商务部“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案例推广。
分宜县数字商务产业园内,从业者接受电商直播实操培训。
整合产业资源 破解“散小”困境
分宜县洋江镇盛产“沙地萝卜”,曾经主要靠散户种植,口感不一,销路不畅。“有时价格低到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而且如果自己运到城里去卖,运费也不少,更不赚钱了。”种植户邹师傅回忆道。
一盘散沙没有出路,抱团发展才有未来。针对农村产业规模小、分布散、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难题,分宜县一面出台政策文件,一面大手笔投入780多万元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协同乡村振兴规划政策,为产业提升提供强支撑。
在政策引导下,农业企业和农户走向联合发展。洋江镇的萝卜种植户们携手成立专业合作社,一改过去分散种植、销售不稳定的局面。他们与农业公司合作,将萝卜深加工为萝卜干、下饭菜、辣椒酱等产品,统一标准、包装和销售,并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全国市场。
现在,洋江镇萝卜种植面积由过去的几百亩扩大至近2000亩,亩产达2500公斤,总产量超过500吨,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近1万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我们的萝卜深加工产品去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我们还准备自己做直播电商,进一步拓展销路。”雨梵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燕说。
品牌化是打开农产品畅销大门的“金钥匙”。钤山镇的腊肉以其色香味美在本地享有盛誉,但进入线上推广时,却曾遭遇了知名度不足、信任感缺失、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转机出现在2019年。那一年,分宜县启动“天工宜品”县域公用品牌培育打造,设计统一包装视觉元素,精选产品抱团营销,引导传统农业向品牌化、电商化、国际化迈进。钤山腊肉成为首批纳入该品牌体系的产品之一。
“以前主要在本地秋冬季热销,现在通过直播电商,一年四季都能‘开单’。”企业负责人康振辉在直播间外兴奋地介绍。得益于品牌赋能和电商推广,钤山腊肉年销量从2万斤增至10万斤,单价提升30%。
目前,“天工宜品”已整合涵盖苎麻、茶油、茶叶等在内的90余款农特产品,全面入驻京东、天猫、拼多多等主流平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从“散小”到“集强”,分宜县2024年网络零售额达20.27亿元,增长57.26%;今年一季度,农产品销售额达1782.9万元,同比增幅高达77.7%。
工人在分宜洋江镇车田村的萝卜加工厂内生产萝卜干下饭菜。
构建物流体系 突破“末梢”瓶颈
分宜县操场乡距离县城40余公里,这里曾长期处于民营快递服务的“末梢盲区”,快递很难送进来。农村物流网点少、快递进村难,曾是制约分宜电商发展的关键瓶颈。
分宜县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投资7500万元建成公交物流园及配套的电商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开通10条快递下乡专线。几年间,10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6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07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县纳入乡、村三级“客货邮融合”配送体系,联结起一张巨大的城乡物流服务网络。
农村物流数量少、分布散、批次多,如何有效统筹资源、提升效率,分宜县摸索形成了一套双向流通机制。整合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9家快递企业资源,实行“统一分拨、统一运输、统一投递、统一收件、统一分摊成本”的“统仓共配”模式。统筹融合客、货、邮三种运力资源,实现全县运力互用互补,有效实现了快递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快速流通。
如今在操场乡,每日都有客车定时往返运送快递包裹,村民黄友根在村快递点打包寄送新采的香菇,“过去要跑几十公里去县里,现在方便多了,靠快递我和供应商有了稳定合作,一年也能有上万元收入。”
分宜县还同步提升物流全流程智能化水平。上午8时,满载快递的两辆货车抵达物流分拣中心,上万个包裹在传送带上快速移动,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快速扫描面单信息,短短几秒内完成智能分拣的大数据分析,并将其自动推送到相应区域,处理效率较以往提升了数倍。快递下乡时效从3天大幅缩短至“当日达”,物流成本降低25%以上。
物流“末梢循环”的畅通,有效激活了电商活力。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入驻网购平台,卖向全国。今年1至5月,全县快递出港量约55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约46%。
带货主播在分宜助农直播间销售“天工宜品”农产品。
完善生态培育 积蓄“长远”动能
在分宜县一家电商企业的仓储中心,工作人员正高效分拣商品、粘贴物流单,货架上满载的包裹即将发往全国;而在隔壁的直播间,主播小严熟练调试设备、核验样品,为开播做最后准备。
“现在通过做电商直播,既能顾家,也能帮乡亲销售农产品,实现了自我价值,”小严感慨道,“多亏了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让我两三个月就从‘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
像小严这样的电商新人在分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宜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定期组织企业与人才座谈交流,集中解决运营、管理难题;常态化邀请专家、实操能手和达人现场教学,开展直播技能、跨境电商等内容的培训;创新“订单式”服务机制,让学员结业即对接岗位,实现“即培即就”。
专业人才如同根系,营商环境恰似沃土,二者共同滋养着电商产业的茁壮成长。分宜县数字商务产业园通过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3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走进位于分宜县数字商务产业园的分宜云中云网络科技公司,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和低声交流声不断,“环境好、支持实,让我们能轻装上阵,公司两年时间营业额就增长了数倍。”公司负责人周会军笑着说。
在这个产业园4公里外,一座总投资5.2亿元的电子商务创业智慧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新园区将新增8万平方米办公区,集成政务服务、主体孵化、人才培训、仓储物流、产品展销等功能,打造综合性电商发展平台。
充分的人才保障和优良的配套服务,正是分宜为电商发展积蓄的“长远”后劲。目前,全县累计完成电商培训57期,参训人数超4000人次。今年前5月,全县新注册电商企业7700多家,新开设网络店铺10600多家,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1.45亿元,同比增长44.6%。
县域电商不只是技术赋能,更是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共同富裕的系统工程。在分宜,一张越织越密的电商网络,让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有了共同的产业依托。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