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为什么不曾中断?答案可能就藏在西水坡遗址“颛顼”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16:21 2

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一九八七年五月,河南濮阳西南郊,考古队员们在一片看似普通的农田里,挖出了一块块泛白的蚌壳。继续往下,有龙、有虎、有北斗七星,还有一具高大的男性遗骨。

就在这一刻,谁也没想到,他们挖出的,不仅是一个墓,更可能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天子”——颛顼的归所。

那座墓编号45号,考古学界后来叫它“龙虎墓”。墓主人脚下的北斗图案让人震惊,东西两侧用蚌壳塑成的龙与虎,更是让整个墓地带上了神秘的天文与宗教色彩。

而三具殉葬人骨的出现,也昭示着一种早已确立的社会等级体系。

当年,考古队在这座距今64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总共清理出102座墓葬。但45号墓不一样。不光因为它的位置最中间、规格最大,更因为它的“陪葬阵容”太让人震撼。

墓主人是个50多岁的男性,身高1米84,在六千多年前算得上“巨人”。他头南脚北躺着,仿佛正面朝着星空。

他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具人骨,一男一女。西侧的女孩年仅12岁,头骨有刀砍痕迹。北侧的男孩16岁,东侧人骨风化严重。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不是自然死亡,他们,是陪着墓主一起下葬的。更令人震撼的是墓里的图案。龙,在东;虎,在西;北斗,在脚下。

考古学家看清图案时,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沉默。这种布局对应着中国古代天文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北斗七星。这是祭祀,是天文,是权力的象征。

这个问题,当时没人敢轻易下结论。但越挖、越研究,名字就越清晰。《史记》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五帝之一。他住在“帝丘”——今天的濮阳。

而西水坡遗址,就在濮阳的西南。地理对上了。《史记》还说,颛顼“乘龙至四海”。这话听上去像神话。

但西水坡第三组蚌塑图案中,有一个人骑着龙。这不是巧合。这是六千年前,先民用蚌壳把神话给“刻”了下来。

再看祭祀制度。颛顼在古代有个极重要的改革——“绝地天通”。意思是祭祀、通天这件事,只有王才能做,普通人不许插手。简单说,就是确立“政教合一”。

45号墓的墓主,是不是正是这个“改革者”?他能下葬于天文图案之中,有人殉,有龙虎相伴,这种规格,放在仰韶文化里,是独一份的。

有考古学家说,西水坡墓主是中国最早的“王”。但更可能,他就是被后世尊为“颛顼”的那个人。

西水坡遗址周围还有着丰富的农具、陶器、骨器。不是宫殿,而是实打实的生活用品。这些东西说明了两件事:一是农业已经成熟,二是社会分工已经固定。

比如陶器,有鼎、釜、罐,甚至部分陶器里加入了蚌粒增加硬度。这不是随便捏来玩的,是有技术、有标准、有目的的生产。

农业方面,出土的石铲、石斧、骨角点播器样样齐全,还有碳化的粟粒。说明这片区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农耕生活。

更关键的是,殉葬制度的出现,意味着阶层已经分化。儿童、女性成为殉葬者,这在母系社会里很罕见,说明中原地区早已迈入父系社会。而这一步,是文明跃迁的标志。

其他仰韶遗址,仍处在母系氏族松散管理阶段;但西水坡,已经有了“首领、战士、祭司”的雏形。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原地区的文明进程,已经领先周边一步。而这一步,决定了“谁会延续下去”。

我们看其他古文明。苏美尔人用泥板写字,纸草卷保存时间也短。等他们灭亡后,后人只能靠猜,靠破译。

再看蒙古文明,靠的是口头史诗。《格萨尔王传》能讲几天几夜,但没写下来,没人知道真假。

但中国不一样,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换了模样,没断过意思。你看不懂甲骨文,但能猜懂它在说什么。

更别说文化的符号了。西水坡的龙,用蚌壳塑;商周的龙,铸在青铜器上;明清的龙,绣在皇袍上。几千年过去,龙的样子变了,但龙就是龙。没谁搞混,也没人丢掉。

再看制度。西周礼乐、秦汉郡县、唐宋科举、明清礼制,每一代都在调整,但没哪个朝代是凭空冒出来的。每一代都继承了前一代的制度框架。

还有地理,中国四面有山脉、有沙漠、有海。闭塞的地理环境,给了文明自我修复的时间。

战争来了,文化不灭。南宋衣冠南渡,带走的不是皇帝,而是文化。再苦,也有书读,再乱,也有人教。这种农耕定居的习性,是中华文明最稳定的根。

1980年代,正值中国“文化寻根”热潮。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来处。

就在这个时候,西水坡被发现了。不是偶然,是必然。正好解答了那个从来没人回答清楚的问题:“我们从哪来,我们为什么还在?”

西水坡给出的答案,是龙、是虎、是北斗。是一个个用蚌壳排出来的图案,是几块骨头摆出的政治秩序。

六千年前,一个叫“颛顼”的王,躺在濮阳的土里。他的脚下是北斗,他的左右是龙与虎。他不是为了荣耀下葬的,他是在向后人传话。他在说:“我来了,我把秩序带来了。”

而我们今天站在他墓前,看到的不是过去,是答案。中华文明为什么不曾中断?答案就藏在六千年前,那个人用蚌壳拼出来的北斗图里。

来源:湖北台历史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