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虚拟一座数字工厂,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5:58 2

摘要:数智浪潮奔涌向前,“向新”之路步履铿锵。当下,云南中烟红塔集团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智能设备奏响高效交响,数据纽带串联起全链协同,智能化生产体系在创新中持续进阶,正汇聚成打造制造力新优势的澎湃动能。

数智浪潮奔涌向前,“向新”之路步履铿锵。当下,云南中烟红塔集团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智能设备奏响高效交响,数据纽带串联起全链协同,智能化生产体系在创新中持续进阶,正汇聚成打造制造力新优势的澎湃动能。

设备有了“数字分身”,管理告别“信息孤岛”

晨光照进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运输车载着新设备缓缓驶入。随着新设备进厂,设备技术科余金福的新任务也来了:为设备打造“数字分身”,将设备“搬进”数字世界。

“以往全靠人工管理设备时,弊病着实不少。”余金福回忆道,“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支撑设备管理业务的多个信息化系统,孤岛式地并行运作;设备的维修记录、保养计划、点检记录、润滑记录等,常常只存在某张纸上、某台电脑里,难以共享;真要依据设备当前的价值、创造的产值等关键数据做决策时,往往因为缺乏准确数据,没法及时给出答案。”

打造“数字分身”前,技术攻关小组查阅设备履历。

在制造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大潮中,工厂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部署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持续推进ERP、MES等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来自过程中的调研显示,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座“数字化卷烟工厂”,在里面操作设备管理相关业务,看到能看到的,管理能管理的。

接到需求,工厂成立以设备技术科为主的技术攻关小组,决定从“打地基”开始推进智能化设备管理,立志实现设备从诞生到淘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七万零件“搬进”数字工厂,数字孪生与现实同频共振

“数字化卷烟工厂”,本质上是一个能够实时镜像现实生产环境的数字孪生体。所谓的“打地基”,就是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数字模型化,并将其与相关生产人员进行绑定。

要实现上述目标,第一步得给设备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攻关小组把关键设备拆解开——从整机到子设备,再到一个个小零件,连最细微的螺丝都不放过,梳理出清晰的“设备BOM”结构,让设备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数字化工厂里有对应位置。

准备工作完毕,开始搭建数字孪生体,攻关小组先挑了块“硬骨头”——从最难的卷包工序下手。余金福回忆,年初技术员们拿着图纸,对卷包车间里一台“明星设备”一点点抠细节,到年底时,光是这台机组的数字模型里,就精准还原了七万多个零件,连零件的安装角度、连接方式都和实物一模一样。

“设备BOM”结构精准还原一颗六角圆柱头螺钉。

数字零件被一一组装成整机,再按照车间的实际布局,把所有数字化设备“摆”进虚拟车间,一座和现实工厂长得一模一样的“数字化卷烟工厂”就这样建成了。更神奇的是,设备的实时生产数据、故障信息、维修记录都会“流”进数字模型里,让虚拟设备和现实设备“同频共振”。

三维平台成“操作神器”,智能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

有了数字孪生体,还得有个“操作控制台”。攻关小组用开源的三维技术,搭了个轻便好用的“模型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数字设备可以360度旋转、放大缩小,技术员用鼠标一点,就能像“把玩”实物一样查看设备细节。

技术攻关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设备运维全流程无须跨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一站式’即可完成;故障响应速度提升40%,新员工上手速度翻倍;备件实现‘一件一档’;构建‘维修智慧库’,标准化维修流程,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当信息化数据在系统中流动,甚至能反过来优化生产工艺,一旦发现某个部件总是损坏,就会分析是质量问题、设计缺陷还是运行参数配置不合理,进而推动工艺改进。”余金福滔滔不绝地说着……在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的支撑下,每台设备全生命周期都拥有了清晰坐标。

如今,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已成功落地运行。未来,工厂还将以数字孪生体为支点,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领域持续突破,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东方烟草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