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杰:记忆星火,每个人都是追梦人|“我们的全运故事”全民征文大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5:55 2

摘要:全运会的历史长卷上,镌刻着新中国体育从初生到强健的每一个印记。当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掀起欢腾的声浪时,这不仅是竞技的盛会,更是民族精神复苏的宣言。六十六载春秋流转,全运会的意义早已超越赛事本身:它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从城市日新月异的生长到体育精神在全民

全运会的历史长卷上,镌刻着新中国体育从初生到强健的每一个印记。当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掀起欢腾的声浪时,这不仅是竞技的盛会,更是民族精神复苏的宣言。六十六载春秋流转,全运会的意义早已超越赛事本身:它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从城市日新月异的生长到体育精神在全民血液中的奔涌不息。

全运赛场上,体育精神最为纯粹的光华,常被定格于运动员的坚毅身姿。1959年,郑凤荣纵身越过1.77米的横杆,那轻盈一跃中饱含了民族突破自我极限的渴望;1979年,栾菊杰的剑锋寒光与郎平的雷霆重扣交相辉映——赛场内外,“拼搏”二字在搪瓷缸上摇曳生光,在健儿们奔涌的汗水里反复淬火。时光流到后来,林丹在羽毛球场上完成史无前例的四连冠伟业,孙杨在泳池中翻腾独揽六金,苏炳添四战全运终圆冠军梦,这些画面如同烙印在民族记忆里的图腾。他们用血肉之躯撞击着人类速度与力量的极限边界,那“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如永不熄灭的火焰,在几代运动员血脉中燃烧传递。

但全运的光谱何其宽广?辉煌的背面,是无数平凡身影在幕后默默支撑起这座宏伟大厦。他们虽未登上领奖台,却同样是体育精神的化身。医疗工作者们目光专注,细心守护着运动员的身体;志愿者们在烈日或风雨中奔跑,将汗水浸润在秩序册里,只为赛事如钟表般精密运转;媒体人于喧嚣之外,以笔锋或镜头忠实镌刻着瞬间的永恒;安保人员坚守岗位,构筑起赛事最沉静的屏障——那以无数平凡脊梁共同撑起的赛场,本身就是对“团结协作”最伟大的注解。

全运会的温度与厚度,更源于它深深嵌入城市肌理与百姓生活。十五运会的脚步渐近,悄然唤醒深埋于城市记忆中的年轮。1987年六运会为广州改革开放添上浓墨重彩一笔,城市格局随之舒展;2001年九运会以“办赛事”与“办城市”的融合智慧,引领广州实现功能与形象的华丽蜕变。而普通人的全运故事同样深刻:也许是在九运会场馆落成后首次踏入新泳池的畅快,也许是六运会时全家围坐电视机前的激动呐喊,也许是十五运会筹备中家门口道路的悄然平整……全运以无形巨手参与着城市的生长,更在人们心头悄然播撒下热爱运动的种子。城市因体育而蜕变,体育因城市而扎根,最终在每个人心中结出精神果实。

当全运的宏大叙事最终融入个体生命的微小刻度,那些鲜活、具体而动人的片段,便汇聚成中国体育精神最真实的“肖像”。赛场内外,每个身影都带着自己的光:它可能是郑凤荣跃起时绷紧的肌肉线条,是志愿者递出一瓶水时真诚的笑容,是父亲带儿子在新体育馆前合影时眼里的希望……这些微光彼此辉映,终成照耀一个民族前行的星河。体育精神的本质,正是由无数这般真实、坚韧、温暖的生命瞬间铸就。

全运年轮刻下的,远不仅是胜负数字与纪录更迭。它是一场民族精神持续奔流的伟大仪式,是个人奋斗汇入时代壮阔洪流的生动见证。无论健儿在赛场上燃烧生命,还是普通人于平凡处默默耕耘,全运精神皆在共同血脉里流淌不息:它是对极限的永不止步,是集体协作的磅礴伟力,更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时代浪潮中追寻自我超越的尊严与荣光。

此刻,当十五运会的号角即将吹响,赛场内外又将续写新的篇章。那些即将被汗水浸透的拼搏,被欢呼点燃的夜晚,被责任磨亮的坚守,以及被笑容温暖的相遇——都将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图谱中新的坐标。全运圣火永不熄灭,它早已融入城市的每一次呼吸,融入我们的每一次心跳。

文|丁原杰 广东教育出版社 记者柴智整理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