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某医院消化科收治了一位 19 岁的大学生小林,她因急性肠胃炎住院治疗。据小林回忆,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出去聚餐,吃了不少生冷食物,还喝了冰镇饮料,半夜就开始出现不适。
上周,某医院消化科收治了一位 19 岁的大学生小林,她因急性肠胃炎住院治疗。据小林回忆,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出去聚餐,吃了不少生冷食物,还喝了冰镇饮料,半夜就开始出现不适。
小林最初只是觉得肚子隐隐作痛,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可没过多久,疼痛感越来越强烈,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她尝试喝了点热水,却根本无法缓解,甚至呕吐得更频繁,最后实在撑不住,才在室友的陪同下前往医院。
医生检查后表示,小林是典型的急性肠胃炎发作,好在送医及时,经过输液和药物治疗后,情况逐渐稳定。医生结合小林的情况,提醒大家,想要降低急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日常生活中要少做以下这些事,还结合常见的生活场景,给出了具体建议。
这些不适信号别忽视
小林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很多年轻人在出现类似症状时,都容易像她最初那样抱有侥幸心理。其实急性肠胃炎发作前,身体会发出一些明显信号,只要及时留意,就能尽早处理。
1. 持续的腹部疼痛:这种疼不是偶尔的刺痛,而是像有东西在肚子里拧着一样,一阵比一阵厉害,按压肚子时疼痛感还会加重。就像有人拿着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敲,而且越敲越用力,根本没法忽视。
2. 频繁恶心呕吐: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吐出来,即使空腹也会有恶心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吐出胆汁,嘴巴里会有苦苦的味道。这种感觉就像晕车晕船一样,不管怎么忍,都控制不住想呕吐,吐完之后也不会觉得舒服,反而会更没力气。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硬扛,及时就医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别让 “日常饮食饮品” 伤了胃,这些习惯要避开
不管是吃饭还是喝东西,很多人觉得 “怎么方便怎么来”“喜欢就好”,却不知道这些日常选择里藏着伤胃的风险,很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医生结合常见的生活场景,提醒大家要避开这类误区。
1. 贪图 “重口味”:麻辣、油炸类外卖虽然吃着过瘾,却会给肠胃带来很大负担。尤其是一些小作坊商家,可能用不新鲜的食材,再靠大量辣椒、花椒掩盖异味,吃了之后很容易让肠胃 “闹脾气”,引发急性炎症。
2. 拿到外卖 “冷着吃”:夏天天气热,有些人为了省事,外卖到了直接冷着吃。但外卖在配送途中,米饭、肉类这类食物很容易滋生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就算是刚做的,放凉后直接吃也会刺激肠胃,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
3. 冰镇饮品 “猛灌”:天热时喝冰饮确实舒服,但一口接一口猛灌,会让肠胃突然受低温刺激,肠道蠕动紊乱,还会降低肠胃抵抗力,让原本少量的细菌更容易引发急性炎症,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平时口渴了,最好喝白开水或温水,既解渴又不伤害肠胃。如果想换口味,也尽量选常温、成分简单的,比如适量喝些鲜榨果汁。
做好 “卫生细节预防”,从源头挡住肠胃炎
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的卫生细节是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关键防线。只要做好这些具体预防措施,就能减少细菌进入肠胃的机会,大大降低发病风险。
1. 饭前便后 “认真洗手”:双手是细菌传播的主要载体,每天接触的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都可能附着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从外面回家后,先洗手再拿零食吃;上完厕所后,彻底洗手再准备饭菜,避免细菌通过手部接触进入肠胃。
2. 聚餐时 “坚持公筷公勺”: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很容易通过共用餐具交叉传播细菌,比如幽门螺杆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能诱发急性肠胃炎。预防的重点是,聚餐时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夹菜,不互相品尝对方碗里的食物,个人餐具也不要借给他人使用。从用餐环节切断细菌传播路径。
做好这些卫生细节预防,能直接减少细菌进入肠胃的可能,是预防急性肠胃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家庭、学校、办公室等人群聚集的场景。
医生最后强调,急性肠胃炎虽然常见,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和饮品的选择,少做对肠胃有害的事,同时做好卫生细节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好就忽视肠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肠胃保持健康状态。
来源:小艾健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