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6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社交媒体上,点赞量最高的评论是:"十个人里,只有沈华忠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感动中国。"
资讯来自 拾酒忆 江苏
2025年8月16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社交媒体上,点赞量最高的评论是:"十个人里,只有沈华忠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官网对感动的定义清晰而宏大,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须具备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杰出贡献,或代表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所以他从来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官方塑造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装置。
但在百姓心中,感动一直是朴素的。知乎上你心中的感动中国是什么的提问下,获赞最高的回答是"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普通人在绝境中对善良的坚守。"
2005年,蹬三轮车20年资助300多名贫困生的白方礼老人,因不符合评选标准落选;2024年,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因奥运金牌入选,颁奖辞盛赞其用球拍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拾荒16年捐款100万元的残疾乞丐胡雷,从未进入候选名单;演员牛犇因70年演 200个角色不用替身当选。
官方的感动,是集体主义,是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度;
而民间的感动,源于个体生命经验共鸣,更关注对他人、对弱小的同理心。
提线颂歌
感动中国官网宣称评选流程是推委推荐-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的三方制衡。
根据评选办法,候选人主要来自组织推荐,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推荐占比超70%,个人自荐仅占30%。2024年获奖的10人中,党员7人,体制内身份者8人,而像沈华忠这样纯民间获奖者,是通过地方媒体评选层层筛选后才进入的。
尽管节目强调公众投票,事实是公众投票占比40%,而由学者、官员、媒体人组成的推委会权重达60%。2023年张雨霏获奖争议中,其网络得票位列第12位,最终却因体育外交价值被专家评审破格入选。
造成的结果就是,人物故事高度模板化,航天专家必提国家使命,基层干部必讲带病工作,运动员必强调为国争光。
俯仰之间
面对为何白方礼未入选的多年追问,节目组回应评选标准动态调整;2023年穆言灵(美国学者)入选引发时,官方微博直接关闭评论。
由新华社主办的民间奖项,中国网事・感动评选,2024年将暴雨中徒手刨土救婴的农民工、20 年为山区孩子修补图书的退休教师纳入其中,网络投票参与量是感动中国的3倍。
这说明不是百姓不愿感动,而是标准失准,姿态失温。
浙江舟山,沈华忠救人事迹传开后,当地渔民自发成立华忠救援队,半年内救起23人;河南郑州,白方礼的三轮车被陈列在博物馆,留言本上写满,您才是我的感动中国。所以感动的核心从不是杰出,而是普通人从他人故事中看到我也能这样做的可能性。2025 年《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说,感动是奢侈品,需要我们俯身寻找;但当寻找者始终站在金字塔顶端,他们能否看见塔底的微光?
来源:草根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