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的深夜,暑气裹挟着蝉鸣撞在窗上,百岁高龄的郭奶奶因突发脑梗塞被紧急送入北京世纪坛医院,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郭奶奶的右侧肢体已如灌铅般沉重,嘴里只能溢出含糊的气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个被称作“时间杀手”的急症,正以每分钟百万计的速度吞噬着这位百岁老人的
北京的深夜,暑气裹挟着蝉鸣撞在窗上,百岁高龄的郭奶奶因突发脑梗塞被紧急送入北京世纪坛医院,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郭奶奶的右侧肢体已如灌铅般沉重,嘴里只能溢出含糊的气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个被称作“时间杀手”的急症,正以每分钟百万计的速度吞噬着这位百岁老人的脑细胞。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团队瞬间响应,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死时速即刻展开。
从评估、诊断到静脉溶栓药物精准注入,全程行云流水,每一个步骤都凝结着NICU的专业与速度。护士溶栓时温柔地轻拍郭奶奶:“奶奶您瞧,这药正慢慢推进血管内,接下来咱们还要慢慢泵药,就像给干渴的土地细细浇水,急不得。”给家属解释时,她的目光始终未离开老人的监护仪,屏幕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数字平稳跳动,她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花,柔软得能裹住所有焦灼。
对百岁高龄的郭奶奶来说,这里不该只有冰冷的器械与指标,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才能让生命在疗愈中更有力量。针对奶奶的病情与NICU环境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暖心计划。郭奶奶因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护士调节柔和灯光后,蹲在床边轻握老人的手:“奶奶,这胃管比吸管还细,帮您送营养的,我慢慢给您插到胃里,不舒服您就眨眨眼。”妥善固定管路后,护士又帮奶奶理理鬓发:“您配合得真好,等好起来就换成您爱吃的藕粉。”奶奶微笑着点点头。
在护理工作中,既有我们专业严谨的照护为健康护航,更有润物无声的贴心与温暖。我们筑起安心角落,让郭奶奶对陌生环境产生空间归属感。床头摆着陪了她几十年的小熊玩偶,玩偶绒毛虽已磨损,却能让她在睁眼时看到熟悉的模样。护士们还让家属录制了奶奶最爱听的京剧,治疗间歇在奶奶耳边轻声播放。查房时,我们都会先轻轻握住她的手,“奶奶,您的右胳膊可以抬起来啦!”“奶奶能开口叫护士啦,真棒!”这些肯定和鼓励比简单的“加油”更有力量,让她知道自己的努力从未被忽略。聊天时,护士总爱选她熟悉的话题,“奶奶,听说您年轻时包饺子特别快?等好起来,您教教我们!”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问句,总能让她浑浊的眼睛亮一下,偶尔还会轻声回应。夜间时,由于郭奶奶怕光,护士们总将床头灯调至最柔和的亮度;奶奶喜欢右侧躺,每次翻身时护士都会先轻声说“奶奶,咱们慢慢翻个身,这样舒服些”,这些暖心照顾让护理操作褪去了机械感,流淌着暖意。护士们不仅把对奶奶的照护做得细致,更能读懂家属心头的焦灼与不安,采用“云端连线”让家的距离近在咫尺,仿佛家人的呼吸与陪伴从未离开过身边。
NICU的治疗时光或许漫长,但那些藏在声音里、触碰里、眼神里的温暖,一点点照亮病房。对郭奶奶来说,最好的疗愈从来不止于药物与仪器,更在于有人愿意蹲下来,用她能感知的方式告诉她:“我们懂你,我们陪你,我们在等你好起来!”这或许就是医学之外,最动人的生命温度。这场深夜里的“生命速递”不仅让百岁老人转危为安,更让护理温度在暑夜里静静流淌。
作者: 齐琳琳,熊璐璐
图片:崔庆欣,王宏静
荐稿:刘俐惠,顾怡蓉
来源:北京世纪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