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郑恺工作室一纸声明,把“小姨子刷爆亲属卡”这条热搜直接按在地上摩擦。
昨晚,郑恺工作室一纸声明,把“小姨子刷爆亲属卡”这条热搜直接按在地上摩擦。
声明很短,就三句话:
1. 全是编的;
2. 已取证;
3. 法庭见。
配的是盖章律师函,红得刺眼。
可点开评论区,还是有人“不信”:
“无风不起浪吧?”
“明星不差钱,亲戚蹭点怎么了?”
像极了村口大妈,明明连当事人面都没见过,却能把人家账本背得比自家存折还熟。
我翻了下谣言的源头,说得有鼻子有眼:
“苗苗的妹妹在上海恒隆广场,一刷8万买爱马仕,郑恺当场停掉岳母亲属卡,还发朋友圈教育小姨子‘脚踏实地’。”
配图没有、小票没有,甚至“菜摊摊主”都出来作证——“这两天她妈买菜用现金了”。
合着人家买根葱都得向你汇报?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郑恺这些年给丈母娘一家花的钱算了笔“良心账”:
“三娃国际学费”“岳父母同住开销”“小姨子生活费”,加起来足足400万。
底下高赞评论:“娶一个等于养一家。”
我寻思,人家夫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轮得到外人来判“扶贫式婚姻”?
郑恺没回骂,只说了句“不信谣不传谣”,苗苗回了个“笑哭”表情。
结婚五年,生了两女一儿,两口子微博日常不是晒娃就是互相打call,愣是被说成了“豪门恩怨连续剧”。
换你,你气不气?
想起前阵子,我表姐结婚,男方给丈母娘买了条金项链,被我们亲戚群夸“懂事”。
可没过两天,群里又传:“听说项链是假的,男方想省钱。”
表姐气到退群。
其实项链是真的,只是有人见不得别人好,添了句“听说”,就能让喜事变味。
明星也是人。
他们不过是把普通人的鸡毛蒜皮,放大在了聚光灯下。
今天小姨子买包,明天大舅子买房,后天是不是连狗吃狗粮都得按克算?
我们刷着手机,随手点个赞、评一句,图个乐子,可对于他们,是实打实的家人被推到风口浪尖。
郑恺这次硬刚,挺好。
不是因为他有多少钱,而是终于有人告诉那些“键盘导演”:
你编的剧本,我不演。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就让法律来收场。
最后想说:
下次再看到“听说”“网传”,先别急着战队。
想想如果是你家被拍成连续剧,你希不希望观众安静点?
人家的家事,真没那么好看。
有这功夫,不如去把自己日子过好——毕竟,卡里那8万,还得你自己挣。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心屿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