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孕检查是迎接健康宝宝的重要一步,能帮夫妻双方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怀孕或胎儿健康的问题,提前干预和调理,大大降低孕期风险。
备孕检查是迎接健康宝宝的重要一步,能帮夫妻双方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怀孕或胎儿健康的问题,提前干预和调理,大大降低孕期风险。
谁需要做
男、女都需要进行备孕检查。
什么时候做
建议在受孕前 4~6 个月进行,可留出足够的调整时间。
男女都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常规体格检查
了解呼吸、心率、血压等,计算体质量指数,男女都需要查
常规妇科检查
了解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双附件情况
常规男科检查
了解第二性征,观察外生殖器:
龟头是否外露,包皮外口能否上翻,有无赘生物、溃疡、 包皮垢;
尿道外口位置,触诊阴茎有无硬结,挤压阴茎尿道时尿道外口有无异常液体外流;
检查睾丸、附睾和 精索形状及大小了解有无肿块,当阴囊内睾丸缺如时, 应仔细检查同侧腹股沟。
女性常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抽血检查,无需空腹。主要是筛查有没有贫血,以及看是否有感染及血液系统的异常。
尿常规
检查清洁中段尿(排尿中段的尿液),初步筛查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
血型检查
抽血检查,无需空腹。
主要是明确血型,O型血或者 RH 阴性血的母亲,更容易发生新生儿溶血,需要在孕期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肝功能
肾功能
空腹血糖
需空腹抽血。
如空腹血糖升高,存在糖尿病可能,需推迟备孕,并予以纠正,到内分泌科就诊。
如肝、肾功能异常,需及时查明原因并积极治疗,指标降至正常后方可妊娠。
乙肝
梅毒
艾滋病
抽血检查,无需空腹,主要筛查性传播疾病。
因梅毒和艾滋病母胎之间垂直传播的风险较大,对于梅毒感染者,需治愈后再准备怀孕;如果 HIV 抗体阳性,建议推迟备孕,并到感染科就诊;如乙肝病毒 DNA 较高,建议到感染科就诊,咨询是否行抗病毒治疗,暂时推迟备孕。
地中海贫血筛查
抽血检查,无需空腹。
出生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区的女性,需要在孕前进行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筛查。
如果备孕女性携带致病基因或是地中海贫血患者,丈夫也需要同时进行筛查,并遗传咨询门诊就诊。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一年内未检查者,建议在孕前检查,刷取宫颈脱落细胞,排除宫颈病变。
如果检查结果为 ASCUS(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及以上(比如 ASC-H、L-SIL 和 H-SIL),需要进一步查 HPV(人乳头瘤病毒),必要时做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阴道分泌物检查
取阴道内分泌物,查白带常规,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排除阴道炎及引起急性宫颈炎的病原体。
孕期感染会增加流产风险,而且衣原体和淋球菌可通过性行为传播,因此确诊的话需要夫妻同治。
TORCH 筛查
抽血检查,无需空腹。检查项目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血清学抗体 IgG 和 IGM。
孕期感染会增加流产及致畸风险,如果 IgM 阳性,可能存在感染,建议推迟备孕,1 个月后再复查。
甲状腺功能检测
抽血检查,建议在上午空腹状态下抽血,主要看是否有甲减(包括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或甲亢。
怀孕时母亲的甲状腺功能会显著影响胎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无论存在甲减或甲亢,都应该推迟备孕,积极治疗,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糖耐量试验
肥胖、有多名直系亲属患糖尿病的女性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先空腹抽血,口服 75g 葡萄糖后分别于 1 小时、2 小时抽血测血糖。
肥胖、有多名直系亲属患糖尿病的女性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筛查有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风险的女性,并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血脂水平检查
空腹抽血。
如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提示为高脂血症,需饮食控制,必要时吃降脂药物治疗。
妇科超声检查
明确有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病理性卵巢囊肿等情况。
如出现以下情况,进一步咨询医生,暂时推迟备孕。
子宫内膜息肉长期存在,或直径大于 1cm
子宫肌瘤 >5cm
卵巢病理性囊肿 >5cm
心电图检查
初步筛查心脏疾病,注意不要在饥饿状态下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异常,需行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到心内科就诊。
胸部 X 射线检查
筛查心肺疾病,射线量极低,不影响正常备孕。如检查结果有异常,需要到呼吸科就诊,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推迟备孕。
男性常规实验室检查
精液常规
建议停止性生活 2~7 天左右,再做这项检查,间隔太长或太短都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精液常规是男性孕前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这项检查可以检查男性的精子密度、活力等。
如果男性出现精子密度或者活力的异常,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激素水平和生殖器 B 超等。
传染性指标检查
包括肝炎、梅毒、HIV 等,因为这些项目是可以相互传播的,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
在这些检查之外,医生可能还会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安排其他针对性的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 力,刘小利,程蔚蔚,苟文丽. 备孕保健专家共识(2023),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 年 31 卷第 9 期.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 53(1):7-13.
本文专家
朱好
审核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产科副主任医师
策划制作
策划:芽芽
监制:大力
排版:刷子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来源:丁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