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水了!签约根本没什么用!”新高一分班出炉,家长集体破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17:54 2

摘要:不少人在家长群说:“分班好水啊,之前的签约没什么用。”原本以为通过提前签约能让孩子锁定重点班,结果分班出炉后,班型大洗牌、说好的重点班大缩水,家长们集体破防。

近日,长沙新高一分班结果陆续公布,引发了一场家长圈的“热议”。

不少人在家长群说:“分班好水啊,之前的签约没什么用。” 原本以为通过提前签约能让孩子锁定重点班,结果分班出炉后,班型大洗牌、说好的重点班大缩水,家长们集体破防。

走过最深的路,竟是“学校签约”的套路。

这波热议并非空穴来风。

正所谓:新高一,新起点,但今年的分班简直像坐过山车。

签约时承诺的“重点班”泡汤了,孩子刚入学就面临重新洗牌。

更让家长们崩溃的是,分班就像在“变魔术”。从下面部分公办高中2024-2025的分班统计,变化之大令人咋舌。以下是部分学校的分班数据,家长们可以自行感受:

直播班、创新班、英才班、希望班、课改班、阳光班、雅创班......班级名称五花八门,除了竞赛班外,单看名称,根本分不清哪些班级是重点班。

雅礼本部、雅礼光达校区、市实验等高中的班型里,已经没有了“平行班”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的班型。

除了班型,分班数量也发生了变化!

以雅礼为例:

与2024年相比,多了4个班。4个竞赛班不变,丘班从去年的3个变为10个,英才班由10个减为3个,理实班3个不变,去年的3个平行班取消,新增3个国际班。

以前,学校只有重点班和平行班之分,现在分班越分越细。

以市一中为例

市一中一共分了6个层次的班,是目前收集到的分班信息里,分层最细的学校。去年1-7班都为竞赛班,今年细化为2个纯竞赛班,6个创新班的模式。

明德中学的分班也是家长讨论比较多的。除了美术班、音乐班和国际班外,主要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超黄班、黄兴班和平行班。

乍一看是没啥问题,但从数量上看就有趣了,10个超黄、10个黄兴,剩下的就是平行班

就问大家:新高一的分班,水还是不水?

有家长问:“高一上是之字形分班?不是中考成绩好和提前签约的分好班吗?”

究竟是怎么分班的?是不是很多家长也是懵的。长郡2025届毕业生分享了关于他们那一届分班的情况,或许能为大家解惑。

问:高一上所分班级数字越小,班主任水平和班级同学初中成绩越好吗?

答:不是的!先按层次排序,比如竞赛班、创新班、实验班、平行班,然后再同层次内随机分配

问:同层次怎么分班?是按成绩高低分吗?

答:也不是。比如,实验班7个班,对应200个学生等待分配。从1-200给学生排序(不是按成绩),1号去1班、2号去2班、3号去3班、4号去4班、5号去5班、6号去6班、7号去7班、8号去7班、9号去6班,以此类推,直到把学生分完班。这种就是Z字分班。

也就是说,同是实验班,1-8个实验班水平是差不多的。

虽然目前分班已成定局,但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并非“一分定三年。”绝大多数学校会在高一进高二再次分班,部分学校高二进高三还会分班。

比如长郡,高二进高三,还会再调整,高考物理方向,仅剩两个重点班。

重点班,保量率有多高?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

后面的分班,成绩说话,实力为王。

先说结论:有用!

虽然新高一重点班水分太大,数量比平行班还多,保质期也在缩水,但是有机会签约,还是要争取一下。

高中是分层教学,能进更好层次的班型,无论是师资、还是学习氛围,都能让孩子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快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为后面的高二、高三打下好的基础。

据家长分享的消息,大多数高二进重点班的孩子,绝大多数来自新高一的那批重点班。

提前签约,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可以保班型。如果不签约,按照成绩只能进平行班,但是提前签约,可以进创新班。

不过,说到底,签约有利的学校方!风险方永远是学生。

因为,签约的主动权,在学校,而不是学生

学校圈的是优质生源,但家长在乎的是真正的“好班”。有些家长为了保一个好班,而签约去了一个层次稍低的学校,中考成绩出来后,错失第一梯队好学校。

如果没有签约的束缚,孩子可以进一所更好的高中。

签约承诺进重点班,进校后,会不会存在毁约呢?一般来说,学校会按签约班型去分,但也不乏个别情况,据某学生爆料,自己中考分数线过了学校录取线,但是却没有按承诺进到指定班型。

学校只说签约学生很多,那个班装不下那么多人,按照进校分数只能去另一个班。

签约的“坑”太多,家长还是要火眼金睛去辨别,理性看待签约,不过分焦虑,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分班考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效,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持续努力。

据说,这一届新高一学生,选科分班会在高一上期进高一下期进行

这一次的分班,主要看选科的排名去分

选科提前,第二次分班也或将提前。不再纠结新高一分班水不水,当初签约是不是白签了?眼下的重点是“丝滑”适应高一学习节奏,了解选科情况。

教育的长跑,从不在起跑线定胜负。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科优势,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点赞~

编辑:龙秋霞 审核:肖毅 周鹏飞

来源:长沙家长白皮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