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女网红们的“控烟”真相:闹剧背后是生意和反华算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02 2

摘要:一个孙姓女子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旅游时,发现馆内一堵文化墙上画着一幅鲁迅先生吸烟的照片,她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向馆方投诉了这幅画。理由是:会带坏青少年。

这两天,一件奇葩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一个孙姓女子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旅游时,发现馆内一堵文化墙上画着一幅鲁迅先生吸烟的照片,她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向馆方投诉了这幅画。理由是:会带坏青少年。

关于这女子的奇葩之处,许多媒体人或者自媒体都在批判和嘲讽。鲁迅纪念馆方面也顶住了压力,声明不会因为个人的盲目投诉而作出改变。

不过,我所关注的是,诸如此类的控烟奇葩行为最近层出不穷,这些人仿佛是约好似的,在“控烟”这个赛道上一路狂奔,丑态百出。

比如不久前,一个自称越南华裔女网红在上海街头,极为粗暴地夺走路人手上的香烟,引发争吵。此事也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又比如,前段时间,有女网友向铁路有关部门投诉,建议在全国高铁站台全面禁烟,说,“比起泡面那点味儿,站台上挥之不去的二手烟才更让人糟心!”请注意,这建议说的是站台,是室外,不是室内。

诸如此类之事为何会泛滥成灾?一件事过于反常必有猫腻。那么,近来这些人如此频繁炒作控烟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到底是真为了大众健康还是另有目的?

先说我的结论,当然是另有目的,而且目的还非常不单纯。

1

最表面的目的是两个字:流量。

在网络时代,一切以为流量为王。有了流量就有了话语权、有了名气和收益。

那个投诉“鲁迅吸烟”的孙女士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投诉行为引爆网络后,大喜过望,立即开始了第二次投诉。据说,她已经准备直播带货了。

利用禁烟进行流量炒作,玩得最溜的还得是那个越南华裔女网红。

此女混迹网络多年,尝试过多种赛道,比如健身、擦边、差异文化、中华文化爱好者等各种题材,但一直没有什么水花。后来她看到有个外国人在上海街头制止别人吸烟火了,于是,她也有样学样,以外国人身份来到上海街头,以“禁烟大使”的身份制止路人吸烟,并且拍了多条视频。

如她所愿,这视频一发,她还真的火了,获得泼天流量。

所以,所谓的禁烟,并不是为了环境保护或者行人健康,纯粹就是赤果果的利益。既是利益,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所谓的“禁烟大使”?为什么说是为了青少年成长?为什么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

这种既当又立的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顾廉耻的胡搅蛮缠!

2

在一切流量背后,说到底还是生意。

孙女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心疯似的进行投诉,表面是为了流量,那么,有了流量之后呢?自然是生意!她是要带货。而她这种“货物”非常特殊,是口含烟——尼/古/丁袋。

在她小红书等账号上,都是这种尼/古/丁袋的宣传和推销。

什么是“尼/古/丁袋”?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义,这玩意是一种新型烟草产品,是一种小型纤维袋,与其他一些类型的口腔烟草制品不同,使用时不需要使用者吐出。这些小袋通常放置在牙龈和上唇之间,被人体吸收。

据说这种新型烟能替代传统香烟,协助人们戒烟,而且相较于香烟,它宣称更加健康。

这种烟最先在美国和瑞典出现,已经在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美国是这种烟的第一大市场,销售额从2019年8月的1.26亿袋增加到2022年3月的8.08亿袋。

瑞典则居全球第二,约占全球12% 的市场份额。2022年销售约18亿份,2023年增至 22亿份,当年市场价值约4.34亿美元(2022年为3.47亿美元)。

如此丰厚的利润,如此庞大的市场,背后的资本像头噬血怪兽一样在全球寻找商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之一,自然就进入了资本的眼帘。

从2019年开始,这玩意开始进入中国,资本本想收割一大波韭菜,不过从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

原因倒也简单。由于这种玩意在中国销售非常严格。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使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而销售将被视为非法产品,相关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这么大块蛋糕、如此丰厚的利润,资本怎么能放过?于是,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炒作,最后发现,炒作禁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赛道。

也就是通过各种奇葩炒作,在各种场合以极端手段禁止路人吸烟,以博得关注,同时扩大宣传。

于是就出现了孙女士这么一个奇葩玩意。

3

这种群体性禁烟行为如果仅是为了生意,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人或者有组织利用禁烟来挑起性别对立,激化中国性别冲突,好从中浑水摸鱼。

这不是危言耸听。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这些所谓的“禁烟大使”无一例外都是女性。可能有人会说,因为男性吸烟多。可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在中国,女性吸烟比例也占据了极高的比例。但是,这些“禁烟大使”并没有对女性吸烟者伸出黑手,无一例外都是针对的男性。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不久前,网上有一条爆火视频,是一个女网红所拍。当时一名男子在街头边走路边吸烟,这名女网红突然叫住对方,要求他灭掉烟。男子不肯,女子便开始情绪化地上升高度:“中国每年有十万人死于二手烟,就是这种不听劝的人造成的,后面20米之内的人都被你影响到了!”

男子依旧不肯灭烟,于是双方吵了起来。后来,女网红报警。警察到场后,女网红要求男子道歉,男子拒绝。警察也向女网红表明,他们没有权利强制要求男子道歉或罚款。女网红不依不饶,将那些大道理又说了一遍,最后闹到了派出所。她还打了很多投诉电话,结果都无人回应。视频中,她表现得很无奈、很生气,似乎男子不灭烟中国快要亡似的。

这样的视频如今在网上泛滥成灾,我之所以将这条视频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这女网红在制作视频时,将这名男子称作“田力”。

所谓“田力”,是女拳分子和极端女权主义者对男性的蔑称和贬称。

由此可见,这个女网红应该就是一个女拳分子,她就是想通过这种极端方式来挑起性别对立和冲突。

无独有偶。不久前的8月12日,发生了同样一件事。一个女博主坐高铁的时候,看到站台上有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抽烟,立即拿出手机拍视频,之后,拨打了12306投诉。12306回复说,别人下班在室外抽烟无可厚非。

听到这,此女不干了,将视频发到自己的帐号上,对那名工作人员以及铁路系统进行疯狂批判,要求“铁路部门整改,站台必须全面禁烟”。

但这个失心疯女子的背景很快被人扒出,原来她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女拳分子。

她帐号主页里根本不只是控烟,而是满屏的性别对立视频,比如“男生天然享受社会特权”、“女生要勇敢反击男性凝视”之类的内容。

更可笑的是,她还是个留学生,在国外某女子学院读书,学的专业就是“性别研究”。而且她还参加了国外某个女拳NGO(非政府)组织,甚至她还在国内吸收人参加这个组织。这次就是想通过控烟炒作流量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是不是让人不寒而栗?

4

吸烟有害健康,这一点是共识。但是,只要国家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禁止吸烟,也就是说,在吸烟还不违法的情况下,室外吸烟不应该成为鞭笞的行为。

有些女网红举着手机声称自己是“正义使者”,是所谓的“禁烟大使”,嘴上说着“二手烟害人”,实际上却全是生意和利益,同时又挑起性别对立,断章取义,捏造事实,她们把这一正当行为变成了一个起号、博流量、吹狗哨的工具。

不消说,她们这种行为正在污染网络环境。本来一个很普通的管理问题,硬是被她们包装成了社会矛盾。那些真正关心公共利益的声音,反而被这种炒作给淹没了。

更可怕的是,通过控烟来挑起性别对立,是国外反华NGO的最新手段,目的自然是撕裂社会,搞乱中国。

关于国外反华势力得用女拳搞乱中国,我曾在《武大杨某媛事件背后,反华势力是如何疯狂渗透的?离不开这三个人》有过详细深入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如今的反华势力自知不可能在中国大陆明目张胆的搞事情,但是这不等于他们会安分守己。挑起性别对立、极端女拳运动是他们如今最得心应手的手段,这种手段既隐秘又高效,国家一时还真拿这种手段没办法。

从之前的武大杨景媛事件,到现在的控烟事件,其中的不可告人的反华逻辑一脉相承。

因为控烟或制止吸烟具有天然的正当性,而吸烟者又大多是男性,两者一对峙,极易引起冲突。居心叵测的女拳分子会立即上纲上线,背后的的反华NGO通过网络有组织、有预谋地炮轰男性,刺激男性引起反击,这样一来,冲突、撕裂就达成了。

性别对立一旦形成,自然而然就是男女双方相互看着不爽,接下来自然是不想恋爱、不想结婚,再之后就是生育率下降,继而引起民族生存危机。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来源:阿胡的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