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姜玉贞,菏泽辛集村(现属岳程街道东南隅社区)人。1937年深秋,这位菏泽走出的抗日名将率部死守山西原平,用生命践行“誓与原平同殉”的铮铮誓言,为部队赢得了充裕的时间布防,从而取得了忻口会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的辉煌胜利。
秋雨拂过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抗日名将姜玉贞烈士纪念馆的琉璃瓦檐。雨帘后,遗像里的姜玉贞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八十八载烽烟,凝视着这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
姜玉贞,菏泽辛集村(现属岳程街道东南隅社区)人。1937年深秋,这位菏泽走出的抗日名将率部死守山西原平,用生命践行“誓与原平同殉”的铮铮誓言,为部队赢得了充裕的时间布防,从而取得了忻口会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的辉煌胜利。
岁月更迭,精神永驻。而今,作为将军故里,鲁西新区正以血肉铸就的历史为炬,照亮新时代奋进之路。
将军气节铸就精神地标
“战斗持续到10月10日深夜,守城任务完成,但我军伤亡惨重。姜玉贞为掩护幸存的官兵们撤退,率兵仍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最终,将军身中数刀殉国,时年43岁。”近日,在抗日名将姜玉贞烈士纪念馆内,宣讲员姜旭东的讲述,令每一位来访者肃然起敬。
在这场惨烈的“原平十日”战斗中,姜玉贞率部血战沙场,歼敌千余人,数千将士为国捐躯。他们成功阻滞日军南下,为中国军队在忻口从容布防争取了时间,为会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高度评价姜玉贞等抗日将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国民政府亦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姜玉贞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姜玉贞将军奔赴抗日前线时,我们村有100多名青壮年随其从军,但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至今杳无音信。”姜旭东说。他们中,有的是姜玉贞的族亲,有的是同村的玩伴,还有的是新婚不久的夫妻……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们义无反顾,跟随将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这份家国情怀,如同姜玉贞纪念馆前的碑文,镌刻着不朽的忠诚与牺牲。
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在鲁西新区,红色传承不仅书写于历史长卷,更深深融入了城市的血脉,滋养着一代代后来人。姜玉贞烈士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着数万人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的艰辛与荣光。
刚满60岁的姜旭东,自2021年起接棒老讲解员姜金檩,成为姜玉贞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作为将军的同族后人,能传承、传播这份抗战精神,我深感自豪。”他说道。
为赓续红色基因,鲁西新区以姜玉贞烈士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场馆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类红色教育,广泛开展红色主题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接连古今的精神桥梁。
红色文化同样深入校园。“我眼中的英雄”主题班会、“红色基因代代传”手抄报展览、“写给先烈的一封信”活动、“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演讲比赛……一项项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将红色记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时代的“新区答卷”
硝烟散尽,英雄精神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5年上半年,鲁西新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4%。
鲁西新区是山东省四个省级新区之一,于2022年9月2日正式成立。自成立之初,便肩负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实现“新”字内涵,既需改革魄力,更需实干担当。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鲁西新区谋划布局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221”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智能核心零部件产业获评2025年度省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90.24%,连续三年入选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今年以来,鲁西新区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4个,合同总投资40.82亿元。
产业振兴的背后,是以英烈精神为底色的实干、担当。鲁西新区以“一个项目、一套专班、量身定制、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精准破解发展瓶颈,“服务专班”现场办公,“服务专员”上门对接。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瞄准用地、资金、人才等核心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先烈以血肉筑长城,吾辈以奋斗续华章。今日的鲁西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处处跃动着新时代的活力与希望。姜玉贞将军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炬,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菏泽日报 记者 马源劭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