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男子确诊骨质疏松,经常吃芝麻糊,一年后复查,医生:吃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0:35 2

摘要:就像这个54岁的郝先生,身高一米八,平时烟酒不沾,饭量也不小,却在一次腰痛后拍片,查出严重骨质疏松。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连骨折都还没真正发生,还能走能跳,怎么就“骨头空了”?

骨质疏松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在门诊,我遇到过太多本以为“身强体壮”的中年男性,体检一查,骨密度低得吓人。

就像这个54岁的郝先生,身高一米八,平时烟酒不沾,饭量也不小,却在一次腰痛后拍片,查出严重骨质疏松。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连骨折都还没真正发生,还能走能跳,怎么就“骨头空了”?

这一年,他啥补钙药都没吃,没打针,也没吃保健品,就每天早上来一碗芝麻糊。复查那天,骨密度竟然有了明显提升。医生看着他的报告单,竟然脱口而出一句:“你最近吃啥了?”

这事儿听起来像个段子,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我们太容易忽略的健康漏洞。

骨质疏松不是“骨头疼”,而是“骨头空”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骨头痛”,其实不对。骨质疏松的真正问题,是骨头变得像蜂窝煤一样,里面的骨小梁一根根断掉,支撑结构塌了。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真真切切存在,直到有一天你轻轻一摔,骨折了,才发现这是个潜伏已久的“骨内地震”。

男性的骨质疏松往往更隐匿,因为他们的骨量起点高,损耗到一定程度才会出问题。但一旦开始流失,速度快、骨折风险高、恢复慢,而且髋部骨折后的死亡率比女性还要高出一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骨质疏松列入全球“十大慢性疾病”,而男性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始终偏低。

芝麻糊不是灵丹妙药,但它打了个“擦边球”

郝先生的芝麻糊,确实没白吃。黑芝麻富含钙、镁、磷、维生素K、亚油酸和植物雌激素,这些元素凑在一起,为骨骼提供了不错的“营养土壤”。尤其是钙和镁的比例协调,有助于钙的吸收和沉积,不像单一补钙那样容易造成沉积障碍。

但得提醒一句,芝麻糊不是谁吃都有效。关键在于搭配。郝先生吃的是自磨的芝麻糊,不加糖、不勾芡、不加香精色素,每次都搭配豆浆或小米粥,吸收效率远比超市那种即冲型芝麻糊高得多。

再加上他这一年坚持早睡早起,晨练慢跑,晒太阳,骨密度的提升,其实是“多兵种作战”的结果。

补钙这件事,很多人都走偏了

太多人一听骨质疏松,第一反应就是:补钙。市面上钙片种类繁多,从碳酸钙到柠檬酸钙,从液体钙到咀嚼片,恨不得吃下去就能“长骨头”。但真相是:单纯补钙没用,甚至可能加速钙流失

研究显示,钙的吸收率和日照、肠道功能、维生素D水平密切相关。你吃进去的钙,如果没有维生素D帮忙,就像扔进仓库的砖头,没有人搬运,永远盖不成房。而很多中老年人肠道功能下降,维D合成不足,钙还没吸收就排出体外了。

更别提有些人肾功能不好,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引起肾结石,这就叫“捡了骨头,丢了肾”。

骨质疏松的真相,不是“缺钙”,而是“骨代谢紊乱”

骨头不是静态结构,它每天都在不停“新陈代谢”——旧骨被破坏,新骨被生成。这两个过程如果不平衡,就会出现骨量下降。骨质疏松的核心问题,是破骨细胞活跃、成骨细胞退化

这背后,激素水平、炎症反应、营养状态、运动刺激,都是关键角色。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睾酮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慢性炎症状态(如糖尿病、脂肪肝)也会抑制成骨;久坐不动、不负重的生活方式,让骨头“懒惰”到忘了怎么生长。

治疗骨质疏松,不能光盯着钙片,而要从根子上调整骨代谢的“节奏”。

别再说“我不疼就没事”,骨头“塌”了也不疼

有个扎心的事实:骨质疏松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它是“沉默的杀手”。你可能只是觉得腰有点酸、个子矮了点、驼背了点,甚至觉得是“老了的正常反应”。

但这些小变化,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慢慢堆积。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30%的脊椎骨折是无声发生的,等你发现时,骨密度已经跌到危险红线。

而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20%以上,这个数字比某些癌症还高。所以别再说“我还没摔倒,就不怕”,骨质疏松的真正风险,是你连它来了都没发觉。

男人骨质疏松,往往比女人更“倔强”

男人的骨折风险被严重低估,是因为他们更不愿意面对“虚弱”这个词。很多中年男性,骨折了也不愿意查骨密度,觉得那是“女人的病”。但现实是,男性骨折后的恢复周期更长,卧床时间更久,肌肉流失更快,复发率更高

抽烟、喝酒、长期熬夜、应酬餐饮油腻,这些都是破坏骨代谢的定时炸弹。再加上很多人胃不好、肠吸收差、体重偏瘦,骨头早就被“榨干”了。

男人的骨质疏松不是“输在钙”,而是“败在习惯”。

真正能护骨的,是日复一日的“微动作”

不是吃几碗芝麻糊,也不是靠几颗钙片,而是你每天有没有——晒够15分钟的太阳。维生素D不是靠吃,是靠晒。建议手臂和脸部裸露,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最佳。

做一点点负重运动。哪怕是每天快走20分钟,或者慢跑5分钟,只要骨头感受到“压力”,就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骨头就像水泥地,越压越结实,不动就容易粉化

晚饭别太晚,别吃太咸。高盐饮食会让钙从尿液中被大量排出。研究显示,每多摄入1克钠,钙排泄量就会增加26毫克。

戒烟限酒,尤其是白酒和啤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酒精则会干扰钙磷代谢。你的骨头在你每一口酒精中,偷偷流失。

芝麻糊,是“人间烟火”的一剂温补,不是灵药,但值得吃。郝先生的芝麻糊,有点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温柔坚持。每天早上泡芝麻糊,既是仪式感,也是一种“给骨头打招呼”的方式。它不是药,却胜在日久见功夫

骨骼健康从来不是靠猛药急救,而是靠你每天有没有松松垮垮地生活。吃得杂一点、动得多一点、晒得够一点、休息早一点,骨头就会“感谢你”。

别等到骨头“咔”的一声,才想起该补点什么。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不敢轻易下楼梯,不敢打喷嚏,不敢翻身。好骨头,是你40岁后还能跳广场舞、60岁还能种地、80岁还能抱孙子的底气。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育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3):345-349.
[2]李晓琳.黑芝麻中钙元素及其生物利用率研究[J].食品与营养,2021,27(6):78-82.
[3]张宏伟.骨质疏松的代谢机制与干预路径[J].临床内科杂志,2023,40(2):112-117.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

相关推荐